这种事情,即便发生在普通的大户人家,都算得上严重了。更别说还是发生在有“永乐朝第一勋贵”之称的詹家,按照这个时代的意识和观念,至少在詹家内部来说,绝对是大事情。
詹家是什么人家,因为詹闶的功劳,以及和阿棣的关系,只要是满了月的儿子,都有锦衣卫千户的荫封,嫡子詹衍谟更是授了正四品的指挥佥事。
虽然都是荫封的虚衔,也不可能让话都说不利索的孩子去当差。可你有了这个身份,代表的就是皇帝恩宠,就是世人的模范和标准。
试想一下,堂堂五品官去偷人家的蜜饯。往小里说是詹家没有家教,往大里说不就是皇帝瞎了眼吗,丢的是朝廷脸面啊。特别是詹家的孩子,在类似的事情上更为敏感。
几乎满朝的文官,加上几乎全天下的读书人,都在盯着靖国公府。但凡出点什么问题,马上就会被扩大化无数倍,然后传遍天下,甚至写进一些荒唐的话本作题材。
如果这些还只是外部会出现的问题,仗着脸皮厚勉强也能撑得过去。那么詹家内部,也就是詹闶的态度,就绝对避无可避了。
詹家规模相当大,迄今为止已经有十二个儿子,另外还有好几个肚子里上了货的,以及未来不断增加的。
可以说詹家人丁兴旺,也可以说儿子这种身份在詹家并不稀罕。谁要是惹得詹闶不满意,放弃了对他的关注和培养,这辈子可就完了。
即便按照大明的规矩,袭爵肯定轮不到庶子。可詹家的家业那么大,随便分一点就是金山银山,哪个娘愿意自己的儿子没份儿啊。
当然这还是女人们的看法,或者说是因为她们心里太紧张,而产生的担心。
对于来自现代社会的詹闶,根本就不算什么大事,甚至于根本就不叫事。
小孩子嘛,看到喜欢的东西,偏偏又不可能通过努力得到。顺手牵羊一下,是再稀松平常不过的了。
关键在于,作为家长的会怎么去面对这件事,怎么去教育你的孩子。让他知道、明白自己做了错事,再遇到类似的问题该如何面对。
詹家的规矩很严,因为担心孩子们年龄小,牙还没长成,吃糖多了对牙齿的发育造成影响。
每个孩子每天可以吃几粒糖,吃多少糖果类的东西,什么时候吃,吃完必须漱口等等,都有相应的规矩需要要遵守。
可小孩子的自制力什么程度,当尝过了糖果的甜头,能有几个不爱吃糖的,有几个还能忍得住不去想不去吃的?面对甜蜜而美味的诱惑,能扛得住还是孩子吗?
就以偷蜜饯这件事本身来说,决不能把所有过错归在孩子身上,更不能通过单纯的惩罚进行纠正。
“呵呵,几个小家伙怕是要吃些苦头了!”了解了情况,詹闶没忍住笑了一声,也没打算现在就去阻止妻妾们的行为。
无论如何,孩子们做错了就是做错了,接受些教育也是理所应当。女人们心里压着火,也得适当发泄一下,有助于家庭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