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实瓜子卖得好,是因为瓜子的口味好。
马成功炒瓜子,主要是机器炒,也手工炒。
手工炒都是马成功亲自下手,他炒瓜子时,任何人都不能进入操作车间。就他一个闷在屋里,一口锅,一把铲忙活着。还有一道工序,也有马成功把持着,那就是瓜子的调味,是奶油的,还是五香的,还是其它什么味的,怎么调,都是马成功亲自调。同样的品种,马成功调出的口味就是不一样。
马成功年轻时,跟着别人到上海务活,先是在码头上扛麻包,后来,看卖瓜子生意不,就在巷子里,一口大锅、一把铲子,炒起了瓜子。在顾客的挑剔下,慢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口味。
于春深进过车间。那天,姑父不在厂,到外地进货了。于春深就进了车间。
来了这么多天,他还没进过车间呢。他很好奇,里边到底是什么样子,是怎么个工作流程。
马成功不允许关人员进车间,工人之间,也不能串车间。
他姑父不在厂,于春深不管那么多了,他大摇大摆地走了进去。他感受到工艺还是蛮先进的。需要加工的瓜子,先是经过机器筛选,然后,是人工挑选,把颜色暗淡、有虫眼的、不好看的拣出来。
干这活的,是青一色的女工。于春深从她们眼前走过,她们根本没时间看他。接下来,就是调味、炒制了。门口醒目地写着禁止进入。
于春深,这地方,就是姑父马成功的天地了。
他正趴在门缝往里看。只听后面有人说:“哎哎哎,谁让你进来的。”声音清脆。
于春深一回头,看是马越。
于春深:“哎什么哎,叫表哥。”
马越小嘴一张,上嘴唇与下嘴唇一亲密接触:“快出去!”
马越初中毕业后,就进了厂。她和马曼、马瑶不一样,马曼和马瑶都学习好,在班里出类拔萃。初中毕业后,马瑶考上了中专。别小看这中专,一个中心初中,一年也就能考上三、两个。马瑶就考上了。读上两年,毕业后就分配工作、拿工资。马曼考上了本科,她们一个班56名学生,考上20个本科,马曼就是这二十分之一。
马曼、马瑶毕业后,国家给包了工作。学习不行的马越小小年纪就进了父亲的工厂。
一进厂,马成功给她的定位就很明确,将来,由她接管诚实瓜子厂。
所以,在马越的心里,这厂子就是她的。她甚至想让马成功把工厂的法人换成自己。
马成功考虑到还有马曼和马瑶,没同意。
马越想,不同意就不同意吧,反正早晚是自己的。
所以,看见于春深在禁地“窥探”,当然就不乐意了。这可是自己的厂子。
于春深不和马越争执,不让看就不让看。对马越摆摆手:“表妹,拜拜!”
马越看于春深腰板挺得直直的,头仰得高高的,走出车间。说不出什么感觉。帅,当然帅。但又觉着带点玩世不恭。
看过车间后,尤其是看到那“禁止入内”几个字后,于春深对里面充满了好奇和向往,什么东西让人禁止。他更想进去学习了。
他盼星星,盼月亮,盼着姑父马成功让他进去,快点教他炒瓜子技术。
然而。姑父马成功像忘了这事似的,迟迟不兑现。
几次,于春深碰到马成功,都想开口问问,他什么时候教他炒瓜子。看马成功目中人的样子,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于春深继续当他的装卸工。空闲时,也帮着打扫院子。
厂子是姑父的,看起来好像姑父没把他当亲戚。但自己不能不把姑父当亲戚。是亲戚,就为厂里多干点。
打扫厂区这活,是由老钟头负责的。
一大早起来,老钟头要把厂区打扫一遍。但老钟头好酒,往往夜里喝多了,起来就晚了。有时,人起来了,但精神没来,所以,厂区打扫得,如一个个“孤岛”似的,一块干净,一块脏得如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