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有韧性,主要用于拉力方面,而铁主要含碳比钢多,韧性不好,所以一般用于受压力方面。
《天工开物里则记载:“铁分生铁、熟铁两种,铁矿石经火炉冶炼出炉后即生铁,炒后为熟铁,生熟相和,炼成便是钢。”
曹操曾在《内诫令中提到到“百炼利器”,孙权佩戴的宝刀有用“百炼”命名的。初步可以认为百炼钢是用炒钢反复叠打变形,细化晶粒和夹杂物而成的,甚至可以用不同含碳钢材复合组成。炼数大致相当于反复折叠锻打后最后的层数。炼数增多,表明加工量加大,晶粒和夹杂进一步细化,质量提高。
上层建筑对兵器的追求几乎止境,这也变相的促进了工匠们挖空心思打造优质兵器。这其中就不得不说一下铸造兵器时的淬火技术。
淬火,顾名思义,是用液体把加热的铁迅速冷却,从而提高兵器硬度的技术。我国很早就掌握了这项技术。并普遍采用这种处理方法来提高兵器的坚硬度。
而且在此基础上,敢于尝试、喜欢奇思妙想的国人又尝试用不同的液体来为兵器淬火,以此得到不同的效果,譬如用不同河流里的水,甚至不同月份的水——古人对水质的讲究,可以参见唐代陆羽所著的《茶经里关于泡茶用水的讲究,以及后世文人推崇备至的个中烹茶用水:瓷坛装旧年的雨水、冬日的梅花雪水埋于地下,山泉水、井水,或一条江上、中、下游各取水泡茶,其水质都能被辨别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