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听蒙菊柳说道:“赵书勤已经结了,八百多。”
蒙晓璐赶紧申明道:“那不行。明天你把钱退给他。这顿饭我请客,怎么能让他买单呢?明天把钱退还他。”
蒙菊柳不以为然地说道:“这算什么,他爸是大老板。几百块钱,对他来说,九牛一毛。”
蒙晓璐道:“他有钱是他的,我自己请客,我自己买单。咱们不能占人家便宜。”
蒙菊柳道:“他不是你男朋友吗?帮自己女朋友买个单,不是应该的吗?”
蒙晓璐道:“一码归一码。总之,这单我必须买。”
蒙菊柳道:“行了,不就是个单吗,谁买不都一样?我告诉你,三妹,我不同意你和赵书勤在一起。”
蒙晓璐道:“为什么?”
蒙菊柳道:“你们层次不一样。他,上的是炉江学院,末流学校;而你上的是211重点大学。你们都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你一个女生,要漂亮有漂亮,要聪明有聪明,凭什么要和她在一起。你应该去找那些高层次的男生,才配得上你的优秀。你说,是不是?”
蒙晓璐道:“也不能这么说。书勤他也很优秀的。”
蒙菊柳鄙夷道:“优秀隔壁。他就他爸有几个臭钱,否则,啥也不是。听姐的,你一定要去找一个优秀的男人,论是财力,还是才华,都可挑剔的那种。这种男人不少,我相信妹妹你绝对可以找到的。”
蒙晓璐不语。
蒙菊柳继续撺掇道:“三妹,你也知道,我们出生在普通人家。我和大姐没有读过什么书,我们是改变不了现状。但是,你可以啊,你有这个实力啊。你现在就是我们全家的希望。我们家今后能不能飞黄腾达,就看你的了。所以,你要把这个担子挑起来。只要你嫁个好老公,我们家今后三代就可以脱离农村了。这也是咱爸不辞劳苦供你读书的希望所在。你要明白他的苦衷。”
蒙晓璐沉默良久。
“睡觉!”蒙晓璐打了一个哈欠。
“我的话听明白没有,三妹?”蒙菊柳愠怒道。“我觉得,赵书勤根本配不上你。你不能把自己给糟践了,知道吗?”
“我有我自己的认知,二姐你就不要瞎操心了。”蒙晓璐烦躁地说道。
“我知道。我只是提醒你,你是我们全家的希望,你不要辜负我们的期待。你要让咱爸的辛苦付出值得。”蒙菊柳凄楚地说道,语气甚为哀怨。
“我知道,姐。我不会让大家失望的。睡觉睡觉。”蒙晓璐安抚道。
一阵窸窸窣窣的拽被子声过去后,房间里归于沉寂。
赵书勤呆呆地兀立半晌,而后蹑手蹑脚地回到床边,轻轻地往床上一躺,却再也没有睡意。他在回味蒙晓璐姐妹俩刚才的那番对话。
他知道,蒙晓璐的这个二姐蒙菊柳是横亘在他和蒙晓璐的情感之路上的一块巨大的绊脚石。蒙菊柳势利又现实。蒙晓璐的优秀成为他们家攫取荣华富贵的最好敲门砖。她一定不惜一切代价鼓动蒙晓璐去嫁给一个权贵或富豪,好带动他们家快速富有起来。
蒙晓璐目前还是一个清纯简单的女孩,但长期受她二姐的影响,近墨者黑,保不准哪天也会变得和她二姐一样,现实而势利。加上她二姐又强烈地反对赵书勤和她的恋情,蒙晓璐最后情地把赵书勤抛弃,也不是不可能发生。这么一分析,赵书勤第一次强烈地感受到,他和蒙晓璐的情感,其实异常地脆弱。哪怕他们青梅竹马,情投意合,但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所有的一切都可以轻易地化为齑粉。
赵书勤的内心,既愁苦,又焦虑。
蒙晓璐的大姐蒙菊兰夫妻在上海务工。获悉妹妹考上林城大学后,夫妻俩万分高兴,盛情邀请妹妹去上海游玩。蒙晓璐几乎没有什么犹豫就答应了:她正想去上海这样的国际大都市看看呢。蒙晓璐邀请赵书勤和她一起去。赵书勤求之不得,便向父亲申领经费。这回他不敢再诓父亲,而是如实汇报。
父亲坚决反对,不给盘缠。赵书勤又向母亲求助。母亲也不支持。没有川资,赵书勤自然法成行。刚好蒙晓璐的二姐也准备陪同妹妹去上海,赵书勤不愿与之为伍,索性就以别有邀约婉辞蒙晓璐了。
蒙晓璐也不勉强。一个暴风骤雨的傍晚,蒙晓璐和她二姐蒙菊柳离开天同,踏上了东去的火车。赵书勤到车站给她俩送别。考虑到上海消费较高,蒙晓璐到那边后用度肯定也不少。临别前,赵书勤悄悄把身上剩下的钱塞给蒙晓璐。蒙晓璐起初不收,赵书勤强行塞进了她的行李包内。望着渐渐远去的列车,独自剩在月台上的赵书勤感到比落寞。泪水就像站外的雨帘一样,渐渐模糊了视线。
上海之旅显然非常愉快。蒙晓璐把这种体验记录下来,发表在QQ空间上。赵书勤每天都往网吧跑,关注着蒙晓璐空间的一举一动。
“东方巴黎,十里洋场。南京路的繁华,陆家嘴的绚丽,豫园的琳琅满目,东方明珠的凌霄傲立,让人叹为观止。来自大山中的我,第一次被现代文明的伟大所折服。外面的世界,与我们的天同不可同日而语。面对国际大都市,我觉得自己就像井底之蛙,目光是何其的短促和狭隘。或许,从此刻开始,我应该以全新的思维审视自己,审视周围的人和事。”蒙晓璐在空间慨叹到。
赵书勤却被她的这番感慨吓得心惊肉跳。他担心这趟上海之行,给他和蒙晓璐的关系蒙上一层阴影。外面花花世界的诱惑,加上二姐蒙菊柳的离间,谁都法保证蒙晓璐不受影响,进而对她和赵书勤的恋情产生动摇。
不过,再担心也似乎没有什么用。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许多事情往往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赵书勤只能安慰自己坦然面对,走一步是一步。
不久,炉江学院的录取通知书下来。父亲赵德胤万分高兴,准备给赵书勤办个升学宴。
这回轮到赵书勤坚决反对了。同一班级大多数同学都考上了211以上的大学,只有包括他赵书勤在内的少部分学生不得不混迹于二本院校。尤其是他赵书勤,踩着分数线比惊险滑进炉江学院。与其同学相比,他难免自惭形秽。他觉得低调去读就可以了,大肆操办升学宴,完全没有必要。
由于赵书勤的坚持,父亲赵德胤最后也就放弃了举办升学宴的念头。随着入学报到的日益临近,赵书勤莫名地感到兴奋。论如何,他好赖也将成为一名大学生了。大学生活对他来说,充满了新奇和期待。
赵书勤买了许多东西,回宰喜侗寨看望大舅和二舅妈他们。
获悉外甥考上了大学,大舅王大一十分高兴,特意宰了一只鸡,为他祝贺。舅甥俩喝得酩酊大醉。
蒙晓璐考上了林城大学,成为宰喜侗寨今年名副其实的高考状元。为此,蒙正刚大摆宴席,为女儿庆贺。宰喜侗寨绝大数人家都去送礼了。
赵书勤代表他父亲赵德胤也去了。负责收礼的是宰喜侗寨的村支书和其他两三个有头面的人物。赵书勤与他们比较熟。
“书勤啊,你的状元酒什么时候摆啊?我们大家都准备来给你祝贺呢。”村支书皮笑肉不笑地说道。语气中明显带有揶揄和讽刺的味道。
“我不办,叔。”赵书勤尴尬地回答。
递完礼,赵书勤急忙远远地回避。农村的许多人,就是喜欢寻人短处和不足,施以限放大,再狠狠地扎上几刀,以此为乐,且乐此不疲。如果讽刺别人可以活到千年万载,那这些人绝对可以轻松达到寿与天齐。因此,赵书勤还是有点畏惧他们。
果然,赵书勤前脚一离开,村支书他们后脚就七嘴八舌地对赵书勤冷嘲热讽起来:
“得的学校太次,没脸办。”
“这么差一个学校,我崽都说不好意思去读。”
“马只有这么大的脚力,你让它驮太多,也驮不下啊。”
“赵德胤现在是大老板,有能力替儿子张罗前程。学校好赖,不影响。”
……
几人你一言我一语,肆忌惮地议论着,丝毫不顾及赵书勤的体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