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别哭了,赶紧把冬天用的被褥、棉衣、棉鞋这些你前几天刚准备好的都收拾整理一下,咱们明天就邮递过去。”
“算算时间,等小辛收到东西,都到下个月底了,那边天也渐渐凉了。”
苏妈听了丈夫的话,赶忙抹了抹眼泪,连忙道:“对对,你说的对,东西我都整理好了,我还想给她寄点红辣椒面,那边肯定没有。”
“还有,咱小辛好不容易交了朋友,咱得给准备些礼物,摆脱她们多照顾照顾咱小辛。”
“你们两先给小辛写信,我晚上回来再写,这会儿我去趟供销社,咱家的辣椒面估计都不够,我再去买点咱们这的特产,让小辛分给她朋友。”
苏母说着就拿起包出门了。
“嘭~”关门的声音响起,留下屋子里头的父子俩大眼瞪小眼。
然后,各自回房写信去了。
晚上,吃完饭后的许爸和许州,看着门边苏母还在给一个大包裹里塞东西,不由暗暗吞了吞口水。
这是……新做的一套绿色访军装、新的的毛巾、袜子、一包红糖、竟然还有一小袋干姜等……
更绝的是苏母还塞进去了两摞卫生纸。
还有今天偷摸去黑市买的10个小苹果,10个桃子,还有苏母刚酱好的酱菜,用油纸包了几层,都不带漏的。
最重要的是他们分别给女儿(妹妹)写的信,塞进了棉衣外套的兜里。
许州看着重量十足的包裹,突然冒出了要是他下乡,肯定没这待遇,摇了摇头,不敢再胡思乱想,他还是好好上班,挣钱寄给妹妹。
这次苏母在信封里装了30元钱,10斤的全国粮票(找科室经常出差的人换的)。
次日中午,趁着吃饭时间,回到家,许爸就推着自行车,许州在后面扶着包裹,走进邮局。
从邮局出来的父子俩同时松了一口气,还打听到这个包裹具体到大湾公社要20天左右。
许爸骑车带着傻儿子往毛巾厂赶,还要给苏美琴同志报告一番呢,时间很赶呢。
与此同时,春城。
这边收到沈婉的信会比安城晚一天。
造纸厂的传达室,会计梁芳刚被通知有她的信件。
一路上忐忑的心情,在看到熟悉的字迹,瞬间被抚平。
孩子终于来信了,眼下还在上班,回到办公室的梁芳便把信放进自己的手提包里。
晚上吃完饭,全家人都坐在小小的客厅凳子上,看着梁芳慢慢拿出了信封里的信纸,仔细阅读。
内容大同小异,都是报平安的话,最主要就是说她交了两个好朋友,很照顾她,她们都住一个房间。
梁芳眼眶湿润,看完后就被女儿孙惠拿过去继续观看,之后是孙大国。
等一家人看完后,也就稍稍放心了点,随后梁芳就赶紧准备些东西给沈婉邮递过去,还有再准备了15元和一些票据。(其中5元钱是孙惠上班后攒的。)
一家人齐心协力,收拾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包裹,吃的,用的,穿的,都有。
还害怕时间来不及,次日清晨,孙大国就提着包裹在邮局门口排队等开门。
第一个邮寄完后,也打听了大概需要22天左右才能到,就赶紧回厂上班去了。
再耽搁下去就真的迟到了,还要面临扣工资。
再说回许辛她们这边,一大早下着雨,听见不用上工后,本来就不舒服不上起身的林月就更不想起身了。
没办法,许辛盛了一碗热粥,晾了晾,给林月端到炕边,叫她坐起来吃饭。
沈婉也起来,洗漱后跟许辛一起,吃了个早饭,随后习惯性的拿起针线,准备缝衣服,不过,让许辛制止了。
天色阴沉,外面灰蒙蒙的,屋里再对着煤油灯对眼睛就不好了。
许辛像是想到什么,起身打开房门,沿着屋檐朝她们搭建好的棚子那边去。
先打开洗澡的房间,进去仔细看看了,嗯,没漏雨,然后出来锁上门。
又走回放置柴火的隔间,打开锁着的门,先进里面放山货的的隔间看了看,没漏雨,里面还挺干燥。
都仔细看了看,没有问题后,拿走了一把雨伞和一双雨靴,锁上门,就回房间了。
就这么会儿功夫,林月已经下炕坐在桌边喝粥了,看着许辛手里拿着的雨具,直接三两口的把碗里的粥喝完了。
“小辛,你是这个……”林月竖起大拇指,然后又生可恋的说:“我是真不想起来,难受……
可是又得要去厕所更换月事带……”一边说还一边接过许辛手里的雨靴,自己换上。
许辛好笑的的把手里的雨伞也递给她,叮嘱她再穿一件外套。
等林月回到房间,彻底精神了,就想着等会儿她们吃啥,因为轮到赵小燕做饭了,但她想今天她们自己开小灶。
于是,沈婉起身去五斗柜看了看,转头就问:“咱们除了菜,什么都有,吃什么啊?”
“要不,吃饺子吧?咱有面、有鸡蛋,等会儿再去菜园子摘点豆角和葱,怎么样?”许辛也有些嘴馋了。
“可是鸡蛋我们就剩下3个了,其它都是苏沐他们两兄弟的。”沈婉数了数剩下的鸡蛋数量。
“哎,咱都别纠结了,等会儿还是去厨房吃,我们下午就不吃了,咱们自己包饺子,顺便问问苏源苏沐他们跟我们一起吃不?”林月声音有些恹恹的。
沈婉和许辛俩人都没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