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个月的忙碌,已经适应了下乡生活的新来的知青们,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除了下雨,几乎都跟着前山村村里的人们一起上工。
虽然干起活儿来不是很老练,但养活自己也就勉勉强强够了。
知青院里偶尔会有些吵吵闹闹的,但都已经自己解决了。
距离上次他们五个人一起开小灶都已经过去十多天了。
他们养着的兔子,也都藏的好好的。
就是需要每天轮流给它们收拾卫生,都是在其他人不在院子里的情况下。
许辛他们的柴房里面的柴火也越来越多了,不只她们三人捡的,苏沐和苏源有空也会多捡一些带回来给她们。
还有木杨送的柴火三日一次,雷打不动。
现在已经开始吃起,分给他们新知青的菜园子,已经逐渐长成的绿菜了。
老知青的菜园子又点了一些南瓜、冬瓜、红薯、土豆等一些长大后能过冬的菜。
许辛他们也都有样学样,在他们这边的边边角角落里,都种了些一模一样的菜。
许辛还怕不够,专门跟方婶子打了招呼,到时候再去她家换点。
林月和沈婉知道后也都各自向牛大娘和木婶子打招呼了,到时候还跟她们换菜。
最近一段时间,许辛也签到领取了许多奖励。
稻米4袋共20斤、小麦面粉2袋共10斤、麦乳精1罐、一把白色蜡烛(手指粗细,一共30个)、两包薄荷糖(60颗)、5次都是奖励的钱,一共50元钱。
还有签到奖励的特殊物品,“一套保暖内衣”、“一双鹿皮长靴”,还有就是很熟悉的“略带饱腹感的馒头30个”。
这天,刚轮换过许辛和沈婉做饭,林月就跟她们商量着去一趟镇上。
不过许辛还在等着家里的信件和冬天的包裹。
想着等包裹到了,然后再一起去镇上,顺便给家里邮寄点山货之类的。
沈婉也是一样。
林月看了看她们,还是再等等吧,她还是想和小姐妹一起去逛吃逛吃。
这人不经念叨,这信也是一样。
刚过去两天。
这天下午四点多,远处传来自行车的铃声,还以为是大队长从公社回来了呢,就没人在意。
反正这几天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大队长几乎天天跑公社,村里也没啥大事啊。
又过了一会儿,许辛听见远处传来叫她的喊声,“许辛许知青……许辛许知青……有你的包裹。”
方婶子反应最快,推了推还在睁愣间的许辛,让她赶紧回去取包裹,不要让人家邮递员等着。
头一次被人喊着收包裹的许辛,也是很惊奇,还以为是村里通知,要自己去镇上取呢,没想到人家邮递员就直接送过来了。
这时不止许辛,大家都停下手中的活儿,向远处眺望着。
看着还有几个知青一起回去,就知道人家都收到包裹了。
顿时一阵羡慕的声音响起,“自从咱这有知青了,每隔几个月,邮递员都会来咱村子里,以前就是想见都见不到。”
“谁让你每个城里人的亲戚呢。”
“这几个都是家里有人惦记的,你在看那边那个知青,从下乡来就没见过有人给她送。”说话的人用下巴点了点正在埋头干活的赵小燕。
这会儿的赵小燕只能把头埋的低低的,不让人看到她脸上扭曲的表情。
“哼,有人寄东西又怎么样?等我回去后在江丽丽面前委屈的哭一下,她还不是得分给我点。”心里这样想着,手中更是用力的撕扯着。
等许辛看到刚刚喊她的村里年的大婶,原来是大队长媳妇翠兰婶子。
“翠兰婶子,真是谢谢你了”说着就从口袋里拿出她今天下午,上工前准备的薄荷糖两颗,塞进翠兰婶子手里。
“嗐,许知青你这是干嘛,快拿走,这叫你本来就是应该的。”翠兰婶子推搡不拿。
“婶子,这大热天的,您喊了半天,我都替您嗓子疼,这是我从我家那边带来的薄荷糖,您尝一尝,润润喉。”直接放到翠兰婶子的上衣口袋,就急匆匆的跑了。
看着许辛匆匆跑去的背影,翠兰婶子会心一笑,“真是个实诚的!”。
等许辛走到知青院门口,才发现自己是最后一个到的,原来不止是她一个人收到包裹。
“小辛,来,这是你的。”沈婉指着她脚底边一个大大的包裹。
“你就是许辛许知青吧,这是你的包裹,来,核实一下签个字。”说话的是一个身体壮硕的中年男人,看起来有35岁左右。
“好,谢谢大哥,大哥您怎么称呼?”许辛签完字问道,说不定以后要经常打交道,顺便给沈婉小声说让她先回去倒一杯水过来。
沈婉点头,先进房间倒水去了。
陈建民看着眼前的小姑娘,想到这次送来的包裹就数她的最大、最重,就回答道:“我叫陈建民,你可以叫我陈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