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的是安定民心,平息内乱,减少后顾之忧。
满清大军压境,时间不多,先处理最紧要事务。
火器军械制造与开发等不能马上收效的事务,留到山海关回来以后再说,当然,如果守不住山海关,可能也就没有以后了。
皇极殿里。
崇祯一个个旨令在下达。
“李邦华、倪元璐,也给你们一千万两,你们负责粮饷调配,对了,先把将士的欠饷补上。”
“阵亡将士的抚恤,以及选入朕亲征大军的将士军饷,都按双倍计算。”
“同样,贪墨或克扣粮饷者,无论多寡,皆满门抄斩!”
“老臣,接旨。”李邦华、倪元璐老脸乐得宛如菊花盛开。
他们开心,崇祯却有些肉疼。
两千多万银子,到手还没捂热,就花得差不多。
午膳时间到了。
崇祯命内侍把宴席摆到皇极殿。
边吃边商议。
本部杂事,负责人自己说了算。
需要皇帝决定的大事,崇祯直接拍板定下。
免除朝议、论证等所有繁琐步骤与礼法。
吃完饭,所有事情基本敲定。
毕竟多了几百年的见识,脑袋里又存着后世五花八门知识的积累,很多古人看来很不理解,极高深的事,在后世司空见惯,小学僧都知道。
但在这里,众臣惊呼,“陛下太过博学了”,“陛下决断极为英明与高效,真乃千古英主”……
众臣怀着对“千古英主”的崇敬,离开皇极殿,各司其职。
值得一提的是,这场议事后,众臣忠诚度又有所提高。
崇祯甚是满意,正想离开。
“陛下……”王承恩犹豫了一下,轻声开口。
“何事?”崇祯问。
王承恩指了指殿外。
“殿外的百官,觉得陛下轻视他们,愈发不满,群情激愤,老奴怕生事端,眼下百废待兴,正是用人之际……”
“对朕不满?叫他们都进来!”
崇祯嘴角勾起一丝嘲讽。
他现在很自信,也很不爽。
自信,是由于昨夜通过把目前现实状况,与后世大明亡国后的历史做比较后,对于如何处理,心中已经拟好大致方案,胸有成竹,只待一步步去实现。
不爽,是因知道大明灭亡前后,许多朝官大臣的做法。
朝官尽心尽力为国为民,是最基本的职责,但他们中很多却做不到,只知道中饱私囊,自私自利。
而做皇帝的,眼睛特么被翔给糊了,脑袋被所谓圣贤训导,所谓祖制给框住,被奸臣们带得团团转,沦落到家灭国破,自挂东南枝的下场。
他们也是间接推动华夏从世界强国不断跌落,直到成为被列强瓜分的半殖民地,还差点被曾完败给大明的日本灭亡,使得华夏百姓遭受三百年无尽苦难。
到后世,华夏只用短短几十年,便从一穷二白中重新崛起,再一次证明炎黄子孙的强大力量,但还在遭受外国势力的不断制裁打压。
如果,三百多年前的此时此刻,就开始重新强大呢?
老天给自己一个做大明皇帝的机会,虽然是个垃圾皇帝,但已经挺过了最地狱的第一天,还有什么不能面对。
只愿能顶住满清大军的这次入侵,争取到重新强大的时间。
大明如果能重新强大,华夏也不必遭受那么多的苦难。
这也是崇祯杀起官吏勋贵,毫不手软的原因之一。
他们流的血,能滋养民族命脉,能浇灌奄奄一息的大明,能清洗以后亿万炎黄子孙的苦难与耻辱。
所以,进来吧,对朕不满的奸臣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