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古文观止……”钱谦益念叨着拿起小册子,其余老师也纷纷拿起小册子看起来。
……
厢房里传来阵阵读书之声,大厅之内却是好长时间的沉默。
一张张椅子上坐着一个个摇头晃脑,手里捧着小册子的老师们,他们旁边还站着两个或者是三个老师一起看一本小册子。
一分成六个小册子,十几个老师,不能人手一册,只能这样分开来读,但是他们依旧读的津津有味,并且沉浸其中。
所有人都不住的连连点头,眼神里闪着激动的神采。
因为这里面的文章实在太好了!
阮大铖所说此书能做学生教材,他们看来确实能做教材!而且是难得的好教材!
看着众人的反应,阮大铖嘴角露出一丝微笑,凭空又多了几分气势。
阮大铖对此书很有信心,又过了一阵,他看向正翻着小册子的钱谦益一脸语重心长的说道:“钱先生,此书你也看过了。你以为这书如何,能否和昭明文选一样做我们复读社学生的教材呢?”
虽是阮大铖带来的书,钱谦益也翻过其中的册子,心里也是暗暗佩服,这些文章果然选的妙,是能做教材的好文章。
钱谦益郑重的点点头道:“此书甚妙,做教材完全合适,和昭明文选一样,能让学生知道如何写好文章!”
“你们都同意,那我就放心了。”阮大铖一副得意的神情说道。
不过,他又紧盯着钱谦益意味深长的问道:“钱先生,你可知道这书是谁遍的吗?”
钱谦益自然不知道,叹口气道:“我不知道是哪位老前辈编写出如此精妙之书。”
这个读书人掌控社会思想的时代,能够编书,能够写书之人,简直就是读书人中的另一个存在了。
只有德高望重之人,学识渊博之人才敢真正或编或写一。
可是能编到教材水平的书籍,那更是了不起的人物。
越是读书人,越将敬重这些人的存在。这里面,既有他们对于学识的敬重,也有对肯耗费心血编出这书之人的敬重。
虽然在后世许多人看来,编写一简直简单无比,不断的复制黏贴就是一了,很多都是垃圾,连看一眼都浪费自己的时间。
但是这个时代,无论是编写,还是自己著作都是了不起的事情。
钱谦益看来这本古文观止绝对是一本极好之书,他看了几册,里面所选文章之好,简直超乎了他的预期。
钱谦益不知道,李丹只是前世看过这,而且很是熟悉,所以编写起来并不费功夫。
李丹只是将某人的文章找出来,然后让学生们一一抄写在小册子上,他就完成了任务。
而在钱谦益眼里,能够找出这么多精妙文章,并让他们汇集成书,显然是一个才华横溢,博览群书的老前辈的一般的学界大儒,他颇有些敬重的说道:
“这位前辈是谁,我并不知道。但是,若是有幸见他一面,我必然对他深表谢意。你们看看,他选出了这么多好文章,估计也是他读了几十年的文章才能将这些文章从他的书山里摘取出来。
能选一篇,背后要读的恐怕何止千万篇?
而且这位老前辈没有藏私,将之公布于众,方便我们的学生学习。
那我们这些为人师长的,当然要对这样的老人家多加敬重。
当然,最大的敬重,就是带着学生将这古文观止好好学习。
这样,才不枉费老人家的一番心意啊!”
阮大铖此时冷冷一笑,不紧不慢的说道:“钱先生,你说的这位老人家,你可是认识的。我们在座的老师也都认识。”
“什么?我认识?”钱谦益顿时震惊在椅子上。
“我们也认识?”众位老师也同样震惊于当场,有些不敢相信阮大铖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