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去了墓地,墓碑下面刻着这个故事,”阿米莉娅的声音有点嘶哑,“可这是韦恩家的事,跟爆炸好像没什么关系。”
“你发现森失海屿死前正在研究什么了吗?”
“没有特别的地方。现在就只剩一个可能性了,你说会不会……森失海屿确实跟韦恩有血缘关系?”
“什么?”
“盖棺定论的说,有两个韦恩人死在我的实验室里,每一个线索都跟韦恩有关,这跟森失海屿有什么关系,除非他也是韦恩族人,只是我们不知道罢了。”
“就算是真的,也太难以置信了。”罗素看起来吃惊极了。
阿米莉娅瞟了眼黑鹰,眼神恍惚起来。
黑鹰坐在后面沙发上,巧妙避开了影像范围。他捂嘴做出强忍笑意的表情,小黑立马模仿起来。
这是胖子的主意。
森失海屿这事扑朔迷离,他在试金石出事,可千丝万缕地跟韦恩家族扯上关系。深究下去,每次发现新的证据,又带来更多疑惑。
阿米莉娅觉得这是一步一步跌进预设的陷阱,于是胖子打算主动把水搅浑。
胖子觉得,试金石“淡抹寒江”的成功,不但引来志同道合的志士仁友,更会招来见缝插针的蚊蝇鼠蟑。
罗素,在这个时点现身。是敌是友,本身就是个问号。
胖子虽然不懂生物专业,但道理摆得清清楚楚。就算罗素和试金石的研究都立足在基因大分子之上,跨域应用新的技术成果,也绝非易事。
罗素用试金石在大分子结构上的成果,在结构领域发现了神经元信息传递通道,看上去顺理成章,一气呵成,似乎验证了科学各学科都是相通的理念。但回头算来,从“淡抹寒江”到罗素的成功,中间只隔了短短半年。如此短的时间内取得突破,除非科学应用具有很强的普适性。
有人会辩解,生物大分子的构成元素主要是蛋白质,论是遗传学研究基因还是控制论研究信息,研究的也都是蛋白质。
但这种说法,没有任何对比性和科研价值。
结构决定功能,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物学,是在研究分子结构。特定分子的结构不同,性质就完全不同。所以,试金石的突破只是特定域上的定点突破,最多具有指导性,压根没有普适性。
那罗素口中所谓的成果,只有两种可能:要么,他早就取得了他声称的突破,可能彼时出于某种原因没有发布,假借试金石的成果才公布出来;要么,就是假成果。
三人觉得后一种可能性最大。
毕竟在神经控制论,如果真如罗素所说的取得了这种程度突破,对人类社会将会产生前所未有的冲击。
神经控制论,客气点叫做“前沿学科”。“前沿”,含义是阵地最前面的边沿,在科学领域,“前沿”真正的含义是“边缘”。
正如化学的起源和始祖“炼金术”,漫长的岁月里,“炼金”跟“占星”和“通灵”,也曾被公认为最尖端的“宇宙三大智慧”。这门“科学”跨越2500多年才被技术进步的证据推翻。。
现代人听起来感觉啼笑皆非,但简单地把炼金术同“点石成金”的痴心妄想划上等号,倒是有些冤枉。
“炼金术”的内涵极为丰富。
炼金术相信,铜和铁不似黄金一般高贵,是因为内在品质的欠缺;只要添加高品质元素,就可以将其变为贵金属-例如黄金。
炼金术认为,对贱金属的提炼过程,正如人提升自身修养的过程。所以,人的肉体或灵魂通过教育的提升,再通过死亡这种转化形式,就可以获得高超的智慧、高尚的灵魂和幸福的生活。
于是,哲学产生了,用来论证逻辑严谨性;于是,宗教产生了,用来提升人的灵魂;于是,炼金术也产生了一个重要的分支:炼丹。这个“丹”,就是试图达到永生的“不死仙丹”。
在那个年代,科学的主流是炼金术;炼丹,就是名副其实的边缘学科。
回到现代,遗传学是主流,罗素的控制论是名副其实的边缘学科。
控制论研究为有机体建立功能模型,从“能量传递”的角度研究有机体如何接收和传递信息。这门学科的基础是生物物理。
生物物理是格调极高的学科。
它研究活物质的物理规律。生物物理认为即使生命是自然界的高级运动形式,它仍然应该遵守物理关于质量、能量和信息的三要素和运行规律。
于是诞生了生物控制论,希望在摸清能量和信息在有机体的运动规律后,能够揭露生命的本质:生命是什么,生命是如何诞生的。在此基础上,进行人工建模、实现人机通讯,并实现终极目标:创造生命。
抛去伦理性考虑,这种不依靠器官和生理系统水平,纯粹研究“精神”、“思维”和“灵魂”的学科,确实很难获得森失海屿这样的遗传学家的认可。
遗传学也曾在前进路上被“前沿”思想蛊惑而拐进弯道。小到“从小分子层面可以空气中提取DNA”、“杂种的优势”能否杂到跨越物种、“基因自体修复到实现永生”;大到“时间的诞生与遗传学的关系”这种复杂而经久不衰的话题。
上帝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上帝把光和暗分开,把光称为白昼,把暗称为黑夜。夜晚过后清晨来临,于是有了“第一天”。
宗教从第一天起就在着力解决人的思维、意识和灵魂这个难题。最直接的表现形式是:驱魔。
人们发现,有的人生来思维就有欠缺,表现为低能;另一些人会在某一天突然神经失常,令人困惑。
于是宗教说前者是被神灵诅咒的生命,不应存活于世;后者则是邪魔附身,可以通过“驱魔”进行挽救。
人类驱魔已有上千年历史。茅山五雷咒玄冰咒、萨满和婆罗门教的火堆和呼号、佛教和伊斯兰教的静思……这些远古时期眼花缭乱的仪式,却真有可考的科学依据:人脑对“刺激”有天生的精神类反应。
各类宗教的“咒语”、“呼号”、“咒骂”和“号令”一不是通过突然发出高分贝音量对人脑进行强烈刺激;“火堆”、“狂舞”和“高密度唱经”则是通过震撼人心的画面对人脑进行强烈刺激。
这种刺激,在“电”被发明后,达到极致。宗教披上科学的外衣,采用直接向人体通电的强刺激方式作为治疗精神病的主要手段。
一百五十年前,科学研究进入大分子时代,科学家在头骨中植入电极对大脑进行电磁刺激;一百年前,为了重获视力一名志愿者成功将天线植入头骨并重获光明,他被政府正式命名为“半机械人”的跨物种人类;五十年前,科学家对小白鼠的脑细胞中注入一种光敏性植物基因,让其通过自生特性感染类似的脑细胞,然后通过光敏开关控制小白鼠脑细胞的兴奋或抑制。
历史长河中的各类文明、宗教信仰和鬼神文化,就这样通过人脑、神经和驱魔奇特地结合在一起,顶着科学的光环在现代社会不断前行。从最开始的“号令邪魔离开人的大脑”,到利用光敏性植物基因控制小白鼠的脑细胞,技术手段不断进步,对人脑和精神的控制手段不断完善,距离掌控“精神、思维和灵魂”似乎也越来越近。
可这只是科学家一腔情愿的看法。
量变的积累未必必然引起质变的产生。谁也不知道千年后回顾生物控制论时,是否如今人看待千年前的边缘科学“炼丹术”、或者如今人看待千年前的主流科学“炼金术”一样。
阿米莉娅告诉众人,这就是森失海屿对罗素的看法。
阿米莉娅并不赞同。
阿米莉娅在指南针研究所长大。她很小时就能从旁人异样的眼光中意识到自己与众不同。灰发灰眸是典型的遗传性疾病,这个事实就算石合川是遗传学专家也没法改变。
稍大一点她开始拒绝外出,直到海伦娜用假发和美瞳为她装扮掩盖。即便如此,她能不出门绝不出门。她从来没有去过一天学校。海伦娜是她唯一的家庭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