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天,徐敏和叶英去火车站订票,订了四张软卧票,正好一个房间。
车票是三天后的,订好票,苏茜又让叶英跑了一趟赵婷婷家,给她将车票送了过去。
出发前一天,徐知会下班回家,有些兴奋的对苏茜道:“那个曹师傅,他愿意去港城,已经在办内退的手续了。”
苏茜十分高兴,“那太好了。”
徐知会道:“听小王说,曹师傅还找了他们单位退休的另一个老师傅,是个金匠,手艺也是宫里传承下来的。”
“那师傅姓沈,五十八了,不过身体挺硬朗,也愿意去港城。”
苏茜道:“那挺好,这一个多月差不多手续能办下来,等八月底可以跟我一起走。”
徐知会挥挥手,“他们办手续的事,我会让小王帮着关注下,要是有什么问题,我找人解决。”
苏茜感激:“谢谢徐叔。”
“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徐知会背着手往前走了。
第二天吃了午饭,徐敏和叶英一人拉着一个箱子,苏茜就只背了个包,几人走着出租车到了火车站。
进站找到候车厅很快看到了赵婷婷,几人汇合在一起,等了一会便上了车。
天气热,车厢里开着窗户,开着门,头顶的电扇还不停地转着。
苏茜在房间里都坐不住,出来坐在走廊里吹风。
好在距离不是很远,京城到郑州七百公里左右,如今特快列车时速五十公里,睡上一晚就能到。
不过这是不晚点的情况。
这个时代,基本都晚点,特快车会好点,至少不用停车等别的列车先通过。
头天下午三点的车,第二天早上六点,几人便到了郑州。
出了火车站,几人买了点茶叶蛋,便搭上了往登封市区的长途汽车。
颠簸了几个小时,总算是到了市里。
在市里吃了中饭,接着又坐短途车前往少林寺。
下午两点多,几人总算是站到了少林寺的山门前。
看着眼前的情形,苏茜的眼珠子都差点掉了下来,眼前的少林寺山门看起来很是破旧,山门前的广场上虽说铺着青石板,但石板缝里杂草丛生,野草都有半人高,这哪是后世香火旺盛的少林寺?
徐敏伸长脖子四处看,“姐,他们在拔草。”
苏茜看到远处果然有人在墙根那边拔草,带着草帽,看着像是附近的村民。
正在这时,从山门里走出几个人来,苏茜喊了声,“张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