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抹掉泪水,神情却变得有些不平了:“我听人说您时常流连于蜀地,却不见您云游至燕地,使得我恨不得与十一弟换一换封地,那样,棣儿就可以日夜与您相见了。”
与朱棣相见是一件十分愉快的事情,虽然,我们相差了近百岁,但是,我们的忘年交情却弥足珍贵,尤其对我过往经历秘密的独享,更使我们话不谈,常常一聊即到天亮。
相聚有时,分别有期,与朱元璋离别在即,他独与我言道:“皇后、太子都未能用到张真人的最后承诺,这是天意,或许上苍也感于对我太过苛责,怕皇孙允炆于我身后而依,故而留下了您的最后一诺、为其防身。
晚辈只求张真人于我身后,再为皇孙允炆牵挂十年,届时,论用没用到张真人的承诺,我们之间的承诺即算已经达成,这样可好?”
我笑道:“老道已经一百二十岁了,说不定那天就驾鹤归西了,你不怕我以死赖账吗?”
朱元璋哈哈笑道:“张真人已是神仙之属,生死已与您再关系,区区十年时光,对张真人来说微乎渺哉!”
与朱棣离别时,他诚意款款地邀请我:“道士爷爷何时到燕地云游?棣儿可是时时刻刻都在盼望着呢!“
六年后,朱元璋病重垂危。
其实,朱元璋早已操劳过度、积劳成疾,即使我已为他消除当日之宿疾,却架不住他教导皇孙朱允炆之急迫。尤其,秦王朱樉和晋王朱棡又相继离世,更让他那本已疲惫不堪的身体招架不住、彻底崩溃了。
在朱元璋垂危之际,我总算及时赶到了应天,并悄悄潜入皇宫,站在了他的卧榻之前。
在我的帮助下,朱元璋曾短暂苏醒,却也只能使他与我做了最后道别,就再也计可施了。
朱元璋去世了。
七天后,朱元璋的嫡长孙朱允炆继位,年号建文。
朱允炆与其父朱标十分相似,他生性善良敦厚、极其孝顺听话。为了栽培他,朱元璋可谓费尽了心血,不但亲自教他治国理政,还请来黄子澄、齐泰等大儒为太子师,朱允炆天生的温文尔雅,让他的师长们倍感喜爱,不仅悉心教导他,更为他不计得失地出谋划策。
可是,谁也不会想到就是这样一群谦谦儒者,竟会聚在一起,策划了一场既违背先皇朱元璋遗训、又令他们法承受的惊涛骇浪。
洪武三十一年末,刚刚登基不过数月的朱允炆,在数名师长强烈建议下,不顾皇祖父朱元璋《皇明祖训等遗训,贸然发起志在罢黜各地亲王的削藩令。
周王朱橚、代王朱桂、齐王朱榑、珉王朱楄等亲王被以谋反或不法等罪名,相继贬为庶人。湘王朱柏因不满朱允炆的削藩令、愤而自焚,使得朱允炆的削藩大计蒙上了一层抹不去的阴影。
说起湘王朱柏,我与他还有一层渊源呢!因为,朱柏十分仰慕我,曾多次到武当山寻访我,我虽不曾与他相见,却也算是神交之友,他的自焚而死,使我对削藩令心生不满和抵触。
此时,即使三尺幼童也知道朱允炆的削藩之计绝不可能就此停步,而最终的目标肯定是他的四皇叔朱棣。要知道朱元璋为了让朱棣扞卫大明北疆,可是给足了朱棣各种特权。
朱棣正可谓兵多将广,两相硬碰肯定会给刚刚安定下来的黎民百姓带来尽磨难,论出于私人感情,还是心系天下百姓,我都不能坐视不管,必须尽最大努力阻止削藩令落到朱棣头上。
而眼下,我正有这样一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