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抵御蒙古人入侵,大宋军民在钓鱼山上修筑了钓鱼城。
自嘉熙四年至祥兴二年,钓鱼城整整矗立了四十年之久,不仅成功抵御了蒙古人的入侵,甚至还使蒙古大汗蒙哥命丧城下。
直到大宋灭亡,守城的将军们才在元世祖忽必烈以天地君亲为誓、不伤钓鱼城任何一人的保证下,弃城投降。
钓鱼城投降以后,守城的三十二名将军以碧血全忠义、以自刎守名节,却为全城军民寻得了求生之路。钓鱼城军民亦一人投降蒙元,他们先妥善埋葬了殉节的三十二名将军,然后结伴向着大宋皇帝蹈海之地而去。
忽必烈信守了誓言,不仅没有屠戮钓鱼城军民,甚至还给予必要的物资,将他们一直送达崖山海岸。
钓鱼城军民于崖山,伐木造船、扬帆出海,毅然离开了已不属于自己的故土,从此一去不返。
冯威是孙良招募来的舰长及舰队指挥,他虽非大明百姓,却深得孙良的信任,这是因为冯威不仅人品正直、富有担当,更重要的是冯威还是英雄之后,其先祖冯勇曾追随王坚将军固守钓鱼山,王坚将军全义以后,冯勇与其他被三十二位将军予以重任的官员共同领导了钓鱼城军民的远行,并带领大家踏上了茫茫大海的未知之路。
冯威的眼睛里容不得一粒沙子,做事极其认真负责,对就是对、就是,做任何事都要做到极致,是可以托以重任之人。经过一年多的接触和观察,冯威已赢得我们所有人的信任,就连疑心最重的苏芮亦对他推心置腹。
冯威出生之前,其先祖冯勇已经去世,他虽不清楚冯勇到底经历过怎样的磨难,才带领钓鱼城军民远渡重洋并存活下来的,但他却知道冯勇曾经远航至极西之地,并发现了一座很大且十分富饶的海岛,那座海岛就是冯威将要带我们去的地方。
出海不久,我已吐得昏天黑地。见我晕船晕得厉害,甚至已经开始吐苦水了,冯威把长久于海上生活积累下来的经验告知于我。而这些经验我曾听说过,也让我记起了那位热心肠的大胡子船长以及与兄弟们和麦斯欧德的埃及之旅。
想要不形成习惯性呕吐,就必须保证绝不吐出第一口,只要吐过一次,就很难再忍住不吐了,这个窍门对我显然已没有用,而朱允炆却将这句话听入了耳。
此后,论遇到多大的风浪,即使涌浪翻滚,朱允炆亦拼命忍住呕吐的冲动,慢慢地,他竟然真的适应了大海的起伏不定,就算还有些许不适,却从未呕吐过,着实令我佩服了一把。
冯威见我法克制呕吐,就又告诉了我一个诀窍,要想不使身体垮掉,就要做到越是吐得厉害、越要猛吃,只要吃得够多,即使吐得再厉害,胃里也总会留一些食物,就能坚持得更久一些。
其实,我根本不需要他的诀窍,我的身体是绝不会被晕船和呕吐打垮的,只可惜,气息却不能助我抑制晕船和呕吐,要不然,我怎会如此狼狈,还使自己的‘仙人’形象一落千丈呢?
说到食物,我记起了船舱里那堆积如山的黄豆。当初,我曾十分困惑于为什么要携带如此之多的黄豆,多带一些稻谷难道不好吗?
直到见识了厨师既能用黄豆生豆芽、做各式各样的冷热豆芽菜,又能用黄豆做豆腐,炒豆腐、制卤豆干、咸豆豉,一种豆子做出十数种吃法,才使我由衷佩服这些海上讨生活之人的经验与智慧。
出海远航之人最盼望吃到的食物是什么?问十个出海之人,必有十个人告诉你,是蔬菜、新鲜的蔬菜。
蔬菜之于远航之人,就像水之于行走沙漠之人,水于沙漠是生命,而蔬菜于大海则是健康。
据冯威说,最早的远航人因为长时间吃不到新鲜蔬菜,出现了面白力、抑郁多疑,甚至牙齿松动、脱落等症状。后来,有人发现这是因为久离大陆得不到新鲜蔬菜所致。
只是,蔬菜不耐储存、极易腐烂,远航出海动辄数月,想要吃到新鲜蔬菜简直就是奢望,由此,远航人很自然地就想到了各类豆子。
豆类可以生发豆芽,比蔬菜更易储存,而且,黄豆还可以加工成豆腐、豆干等食物,紧要关头可取代肉类。可以说,黄豆是远航人最不可或缺的完美食物,就这样,黄豆很快就成了远航人的必备食物,且多多益善。
孙良在建造大船时考虑得十分周全,不仅考虑了船只远航的坚固性与持久性,而且,还兼顾生存之能。为此,他在船上留出鱼舱、布设渔网,这样,舰队可以一边航行,一边撒网捕鱼了。
每每遇到大型鱼群,舰队都会停留数日,直至捕到满仓的渔获才再次出发,捕鱼活动的开展,使我们的逃亡之旅不仅没有想像中的凄苦,甚至还令大家乐在其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