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后,朱允炆又道:“既然你们要我继续当这个皇帝,那你们肯定会继续听我的话了。我相信孙恭、孙仁等人已不敢再有暗杀我的念头,苏冉去把孙恭、孙仁等人松绑了吧!”
孙良顿时大急道:“皇上万万不可!《荀子有云:天地君亲师。孙恭、孙仁等人悖逆先贤圣人之言,做出大逆不道之举,实属罪该万死之徒,这等顽冥卑劣之辈是绝不会感恩皇上恩情的,今日,您若将他们放走,他日,他们必会再行忤逆该死之举,恳请皇上恩准,由罪臣诛杀此十二人,以儆效尤!”
众人亦异口同声大喊道:“恳请皇上恩准,诛杀此十二人,以儆效尤!”
朱允炆望着被捆成粽子、还被堵住嘴巴的孙恭、孙仁等人,沉默了片刻,随后,他异常坚定地摇了摇头:“我已不再是那个居于深宫、不谙世事的所谓君主了,自从逃出应天,我听过了、看过了许多以前只听未见的事情,我也想通了、明白了许多以前似懂非懂的道理,如果时光倒流,再让我站在奉天大殿上,我绝不会再贸然地施以‘削藩’之策了,这并不是因为受了今日流亡之苦而畏惧所致,而是因为我已真正认识到年少轻狂、急功近利所带来的穷危害。
我理解这十二个人的想法,站在他们的立场,与其养着我这么一个只知吃喝、毫用处的废物,将我暗杀一了百了,实在是再合情合理不过的事情。
何况,他们不是还没有造成任何损害吗?我又何必跟他们斤斤计较?当然,我尊重诸位爱卿的意见,如果非要惩罚他们,就将他们驱逐便是了,切莫再牵扯其他人了。”
孙良面露难色,略显迟疑地说道:“可是……,他们对我们的行踪和目的地皆心知肚明,就此驱逐他们,就怕他们将来伺机报复,甚至故意泄露我们的踪迹于朱棣,届时,一切都晚了。”
朱允炆哈哈笑道:“大明国土距此远隔重洋,几达万里之遥,若不依靠大船巨舰,他们怎能远渡重洋、重返大明?又怎能向我四皇叔泄露我们的踪迹?
退一步讲,就算他们泄露了我们的踪迹,我那四皇叔难道还真会派人远渡重洋来抓我?若我四皇叔真的那么放不下我,我就随了他的心意,任他抓回去就是了。说到底,朱允炆的一条命已抵不上这十二条人命了!“
孙良深受忠贞思想的影响,天地君亲师亦是他行事立身的准则,在孙恭和孙仁做出意图谋杀君主之事以后,于孙良来说,他这两个弟弟已经是死人了。
这也是我对儒家文人的钦佩之处,论方孝孺也好,还是孙良也罢,他们都能恪守原则、遵从本心,即使他们的思想有可能迂腐,或者说不可理喻,然而,他们的心却是比坚定的,他们才是中华民族最坚强的那条脊梁,是绝不能倒下的精神支柱。
在朱允炆的坚持下,最终,孙恭和孙仁等十二个人还是被放掉了。
孙良只给了他们三天的食物和水,便将他们赶上了一条仅供容身的小船。
孙恭、孙仁等人皆知即使顺风顺浪,这点儿水和食物也只够他们拼命划船,才能勉强到达陆地之用。其间,若有任何耽搁都可能丢掉性命。因而,他们一句废话都不多说,闷着头,就往远离锡兰岛方向的最近陆地驶去了。
苏冉一直监督着孙恭和孙仁等十二人登船远去,等到那条小船驶出视线,他才笑盈盈地转过身来,冲我微微一笑,我俩便心照不宣地各做各事去了。
孙良的担心没有,放走这群叛逆之辈,于我们来说绝非明智之举,朱允炆的心性还依然不够成熟,既然他法狠下心肠,就只好由他最衷心的手下为其代劳了。
苏冉的手段十分简单,他在小船底部的隐蔽处偷偷凿了一个杯口大的洞,然后再以布条轻轻堵住,布条吸满水后会自行脱落,届时,海水将灌满船舱,拖慢孙恭、孙仁等人的速度,等到他们察觉时,一切都来不及了。
苏冉的手段到底有没有起作用,我们自然不得而知了,不过,自此以后,孙恭、孙仁等人再也没给我们带来过困扰,如此,就算他们侥幸得活,那又有什么关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