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死后,是张师撑起了杜轩的天。
不过,张师也告诉杜轩,他会亲自教导杜轩,一直到他出士为止。
至于自己父亲对于张师的恩情是什么,张师一直未曾说过,京兆杜氏的家主也未曾说过,只是对杜轩说过一生好福气,竟能得张师教导。
两年来,张师一点一滴的教导杜轩经营之法,为人处事之道,以及各种基础知识,包括君子六艺,
并帮杜轩完成世家子教育。
送走张师之后,杜如晦说的举荐还没到,杜轩把自己这一房的生意全部整理检查一遍。
抓紧时间安排好一切,他怕自己哪天突然出仕,就没有时间进行叮嘱了。
安排好之后,杜轩就一直在等待杜如晦说的举荐到来。
在这期间,杜轩一直秉承张师留下的教导,戒骄戒躁戒色,每日以习武来挥散自身多余的精力,以练字来平心静气,以琴棋书画来养神。
杜轩不知道的是,杜如晦一直在暗中对他进行观察,看到杜轩如此平静,心里更加满意。
贞观初年十月,杜如晦被李世民调任兵部尚书,李世民也完成了对权利的进一步集中,杜如晦也开启了自己的光明之路。
杜轩在听到杜如晦升任之后,狠狠写了三副字,他感觉,自己要当官了。
事实也是如此。
杜如晦升职后的一个月,杜轩被叫到兵部衙门之中。
杜轩跟着小吏到兵部衙门时,杜如晦正在里面和一位壮硕的中年男子进行闲聊,从二人脸上的笑容中,杜轩猜测二人聊的相当愉
悦。
看到杜轩,杜如晦对着壮硕中年道:“辅机,以后我家这不肖子侄就交给你了。
”
听到辅机二字,杜轩打了一个激灵,这家伙竟然是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打量一下杜轩,眼中流露出满意的神色,长得很帅,有他年轻时的风采。
至于能力,那得考教一番。
杜轩安静的站在一旁,静静的被两位大佬审视,丝毫不敢做出任何反应来。
张师临走时教导过他,多听少说多做即可,做错了事,有杜如晦撑着,即使为了面子,他也会帮你平事的。
可要是多嘴说错了话,那杜如晦也救不了。
两位大佬一直闲聊,杜轩就一直站在一旁。
长孙无忌时不时的打量杜轩一眼,看他如此安静,心中更加满意。
这份不骄不躁的气度,就比大多数世家子要强。
喝完三盏茶后,长孙无忌向杜如晦请辞,招呼杜轩一起离开。
杜轩恭敬的应下,临走时向杜如晦行了一个晚辈礼。
长孙无忌再次满意的点头,知礼仪,这孩子可教。
杜轩本着不多嘴,不瞎说,相信长辈的心态跟在长孙无忌身后。
二人离开六部,一路向着宫外而去。
出了宫门,长孙无忌邀请杜轩坐自己的马车。
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