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应伟站在队列之中,用崇拜的眼神看着崇祯。
是的,徐应伟对崇祯的感观只能用崇拜来形容,甚至是一种狂热的崇拜,在他看来,崇祯简直是亘古未有的圣君。
自古以来,有哪个皇帝能做到崇祯这样与士卒同甘共苦?
这几个月,崇祯带着定王殿下,从始至终都跟他们勤王士子同吃同住,勤王士子吃水泡饭,皇帝也一样吃水泡饭。
士子们光着脚板行军,皇帝一样光着脚板行军。
士子们寅夜背诵绩效新书,皇帝父子也一样背诵绩效新书,甚至更勤奋。
据夷丁说,在徐州战场时,皇帝甚至跟着他们一起上战场,这样的皇帝如果都不能称之为圣君,还有哪个配称为圣君?
这样的皇帝别说见过,听都没听过。
只见崇祯在士子方阵前走了个来回,正要训话,一骑驿卒忽然冲了过来。
护卫在崇祯身侧的兀把炭便立刻带着十数骑夷丁迎上前去,交流了几句,兀把炭又领着那骑驿卒来到崇祯的跟前,并递上塘报。
崇祯看完塘报,脸色立刻变得凝重。
当时徐应伟距离崇祯的直线距离只有不到十步。
所以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崇祯的脸色一下变凝重。
徐应伟心下立刻咯顿一声,出事了,而且事情似乎还不小!
接下来所发生的事情很快验证了徐应伟的猜测,崇祯先跟郑森交待几句,又遣人把胡国柱叫来,然后就跟胡国柱带着夷丁走了,直接走了。
随即郑森就把63个士子长召集起来,开了一个短会。
散会之后,各个士子长便立刻将各自小组的勤王士子带回。
郑森也带着吴应箕、冒襄、徐应伟他们回到自己组的营地。
“全都有,抓紧收拾行装!”一回到营地,郑森就下达命令,“一柱香后集合!”
说完之后,郑森便立刻从革囊之中取出一支信香点燃再插在地上,然后也回去收拾自己的行装,主要就是毡布、毛毯,再就是干粮袋。
再就是十个人共用的帐篷,需要一起整理。
帐篷收起之后有一头专门的毛驴负责驮运。
借着捆束帐篷的机会,徐应伟小声问郑森:“大木兄,出什么事了?”
旁边冒襄、吴应箕等几个士子也竖起耳朵,他们也很好奇发生了什么事?圣上为什么带着八百夷丁直接就离开了?
郑森也没隐瞒,说道:“一伙贼兵从湖广窜入安庆府,正在围攻太湖县!太湖县令向南京发塘报求援,圣上接报之后就直接带着夷丁赶去增援了,不过贼兵人很少,据说至少有两万之众,所以我们士子营也得赶紧跟上去支援!”
“两万多贼兵!”冒襄、吴应箕等士子顿时神情一凛。
徐应伟却急道:“那我们得赶紧跟上去才行,圣上身边现在只有八百夷丁,万一被贼兵围住那就麻烦大了!”
一柱香的时间很快就到。
一百零二个士子全部完成集合。
十顶帐篷以及铁锅等器具也绑到毛驴背上。
“走!”郑森一挥手,勤王士子便开始朝太湖县方向急行军。
从潜山县到太湖县大多是山路,崎岖难行,不过勤王士子们经过一个多月将近两个月的艰苦训练,早就已经适应,所以行军速度很快。
即便是现在身披棉甲,手上也握着鲁密铳或者长矛,比之前空手训练之时多出了足足十几斤负重,可行军速度却丝毫不减,甚至更快。
其中原因很简单,士子们担心崇祯有危险。
……
从潜山县到太湖县大约一百里。
崇祯带着八百夷丁一路急行军,一个半时辰就到了太湖县。
此时,左梦庚和金声桓早已经带着两万人围住了太湖县城。
为了尽可能把这出戏演得逼真,崇祯并没有把真相告之安庆府的官绅百姓,所以太湖县的县令真以为是流贼犯境,赶紧发动乡勇守住四门,再向凤阳总督署和南京同时发出急递求援,去往南京的急递被崇祯给截住。
崇祯和八百夷丁并没有直接出现在太湖县城外。
距离太湖县城还有大约十里远,崇祯便停下来,然后派王承恩把左梦庚和金声桓两人召到了御前。
“臣左梦庚叩见圣上!”
“臣金声桓叩见圣上!”
尽管身上披着甲胄,可是左梦庚和金声桓仍坚持大礼参拜。
可见古代将领的“甲胄在身不便跪拜”是托词,就是摆谱。
崇祯据坐路边岩石上,扎实的受了两人的参拜,然后说道:“平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