絮絮叨叨将那时楚州私盐一案的来龙去脉述说一遍后,刘江生终于透露出最为关键的信息:“......那为害一方的匪首马六何其猖狂,更是当堂口称皆是工部张侍郎指使,而何刺史亦是同谋!可那时大都督初入朝廷,又是禁军将领,毕竟是地方事务,哪敢深作追究,待结案后便匆匆返京了......或许从那时起,大都督便得罪了何刺史以及张侍郎——”
“胡言乱语!”李璟忽而雷霆大怒,“砰”地一声拍案而起,惊得刘江生赶忙俯下身子不敢再言。
“陛下息怒!可别气坏了身子!”钟氏赶忙伸手安抚着李璟起伏的胸膛,随后目光流转,与刘少监对视了一番后,不忘提醒一句道:“陛下,朝堂之事臣妾不懂,但工部那位张侍郎,臣妾倒是有些印象。”
自己的皇后突然横插一句,李璟有些猝不及防,吐出一口闷气之后,疑惑道:“皇后怎会认得?不妨说说。”
钟氏忙起身福了一福,装作懵懂,柳眉轻皱道:“这个,臣妾久居深宫,也不能说认得。陛下忘了么?张侍郎可是贵妃妹妹的兄长,又是冯相的表亲,故而时常入宫来探视贵妃妹妹,臣妾自然也撞见过一两回......”
一经提醒,李璟恍然反应过来,难怪刘江生方才提及,李源令他不可将此事告知自己与冯延巳,李璟方才还感到疑惑,此事与冯延巳到底有何关联,这下倒有些柳暗花明的意味。
“好你个冯延巳!”李璟牙关紧咬,心头泛起极其复杂的情绪,这么些年来,冯延巳仗着自己的宠信,往事件件桩桩,多少胡作非为,而李璟能够装聋作哑装作不知,并非是自己有多么宽厚仁慈,而是冯延巳那些斑斑劣迹在李璟看来只是微瑕而已,但今日此种迫害功臣之事显然已经超越了李璟的底线。
朝廷要员参与贩运私盐得利,却完全不是李璟关注的重点,楚州私盐一案估计是三司有意隐瞒,他自然连听都没听过,而就算时下听闻亦是毫不关心,皇帝都这般态度,也难怪底下人敢胆大妄为。
诚然,这是国法严令禁止的大罪,但历朝历代以来,以权势谋取暴利岂是鲜见?南唐开国之后不知有多少重臣对此趋之若鹜,甚至连皇室宗亲都乐在其中,真要仔细追究起来,估计朝堂上得空一大半。
说起此处,倒得提一桩尴尬隐晦的陈年往事,连烈祖李昪的养父,南唐尊为义祖的徐温都是贩运私盐起家,又是用这些钱财养育李昪长大成人,据《江表志》中记载,南唐多少皇室子弟谈及贩卖私盐时,往往都会恬不知耻地提一嘴当年义祖的光辉事迹,以作传统......
此时李璟的千头万绪已然翩飞,不禁联系到今日朝堂上发生的各种迹象。
若这道帛书属实,即上头所书的“工部”,若工部侍郎张溢真参与刺杀李源一事的话,加上刘江生所言,张溢又与何敬洙有干系,那么作为张溢的表亲,冯延巳等人今日主张以武昌军何敬洙进驻岳州的建议,难不成是他们沆瀣一气对李源加以迫害?
话说回来,李源何人?毋庸置疑,屡立奇功的当世名将,大唐最年轻的节度使,眼下刚打了一个大胜仗,身负重伤却仍心系报国,此时俨然是一副完美的臣子形象。
但真要往这个方向去推断的话,那有关李源谋逆一事恐怕十有八九亦是冯延巳等人的设计,而刘仁瞻的供状又是怎么回事?莫非连世代忠良的刘氏都参与了对李源的构陷迫害么?
头脑一片混乱过后,李璟瞬间陷入了深深的心理矛盾当中,将这些细节串起来之后,后背不由得冒出一阵冷汗,在自己眼皮子底下,似乎正筹谋着一盘险恶非常的大棋,而自己这位理所当然的棋手,此番却稀里糊涂成了棋子,这种被误导的感觉极其不适。
就算李璟对李源心生忌惮又如何,怎样处置自己的臣子,那是自己身为皇帝的特权,岂能容许他人设局陷害?何况李源如若真的没有谋逆之心,这柄百战百胜的利剑用得正是顺手,稍作制衡也就罢了,李璟又岂会轻易舍弃?
此刻心头除了对冯延巳等人的极端不满之外,李璟更是极为焦虑,自己早些时候已然下旨派兵前往查办李源,皇帝金口一开,岂能轻易收回?这可有些难办了......
李璟思索了片刻,忽而朝刘少监招了招手,低声道:“少监,火速召吏部所有官员入宫,朕要查验上头的字迹到底出自何人。”
刘少监为难道:“陛下,全国各地的官吏可不下几万人,进送的公文可是数不胜数,要从中比对字迹,不知得耗费多少时日......”
“你当朕糊涂了么?”李璟不由得勃然发怒,随后沉声道:“先比对何敬洙的字迹!”
“老奴遵旨!”
别看刘少监上了年纪,后背略有佝偻,可真要快步走起路来倒是脚下生风,此时亭台中,李璟正在皇后钟氏的安抚下闷头不言,而刘江生挺直腰身坐在一旁,看似面无表情,内心却极为忐忑,暗暗道,许先生啊,这回便要看你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