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监忙拿出一摞纸来:“皇上,这些都是在民间搜罗起来赞扬朝廷,赞颂皇上的诗词,您且过目。”
太监将诗词送上,李渊一张张认真过目,时而喜悦,时而忧虑,表情十分丰富。
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他们在朝堂上争论不休,没想到长安城中的故事也在进行。
那太监继续说:“皇上,才一个时辰,东市斩首的事情已经家喻户晓,非但是考生们在议论,就连民间百姓也都知道了,无一例外,都说皇上是明君,郭大人是罪有应得。看来斩首郭大人真是民心所向啊!”
李渊当了十几年的皇帝,还是头一次遇到民间学子和百姓歌功颂德,头一次有文人写诗赞颂,而且还是这么多诗词。
虽然诗词有好有坏,但文人的心情李渊是体会到了。
李渊也深切地感受到,原来科举真的被那么多人看重。
要早知如此,便不会听信李二的话,利用科举为朝廷搞钱!
此乃因小失大。
但如果不是此事,李渊也不会发现太子这豺狼一样的狠心,这又是一次裹挟民意要挟皇帝。
太子张扬的民意已经掩盖了他所有的过错。
人家太子没有任何邀功,反倒把所有的好处都给了皇帝。
百姓都在说皇帝的好,这时候再治太子的罪,传到民间,就打破了民间的和谐。
“传朕旨意,今日午时将礼部尚书郭明在东市斩首示众!”
简单的一句话,便是补全了圣旨。
听到这样的话,所有大臣都明白了,皇上不想再纠结这些事情。
李二汗如雨下,情急地想要再说什么,却被李渊狠狠地一瞪,最终选择了沉默。
“好了,散朝吧!”李渊摆摆手,显得有些疲倦。
大臣们行礼将走,李怀安却大声问道:“父皇,儿臣明日早朝还来吗?”
太极殿上无人应答,良久,李渊回了一句:“随你吧。”
没人有意见,大臣们临走之事纷纷朝李怀安行礼示意,这种待遇连李二都没有。
一日早朝,李二像是输掉了所有,虽然什么都没有改变,但好像一切都已经变了。
李怀安走到李二面前,看着他僵硬的脸色,笑着问:“服了吗?”
“……”李二没有说话,眼神有些复杂。
“你要服个软,咱们之间的恩怨一笔勾销,以后你就当个闲散王爷,不要在跟老子惹事。不然的话,继续玩下去,可就要堵上身家性命了。”
李二的青筋在跳。
这一次李怀安擅自做主把朝中大臣砍了,父皇居然没有治罪!
李二是真的怕了,这是他一辈子都不敢想的事情。
犹豫了很久,他终于是点了点头,转身便走。
不过被李怀安拉了一把,说:“诶?服软要个服软的样子,点个头算什么?”
“你……你想如何?”
李怀安把腿一张,指了指裆下:“钻过去,才能离开太极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