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法令虽然在朝堂上通过了,但还是经过残酷斗争的而来,其所以能够通过,主要是总后勤部,接管了文官政府的大部分粮钱。原先文官政府掌管的大部分钱粮必须交给总后勤部运送和管理,也就是失去了大部分地区钱粮的漂没的提成。即然文官系统失去了钱粮的过手权,只有小部分的九边的其它利益也就争夺不那么激烈。
文官也清楚,九边人口少,钱米不多,更清楚,九边与边防相关。极端自私,追求财富而不顾边防的极端官吏少,在临危投敌的人也不多。
其后不久也通过了卫所田制的有关法令,卫所制涉及全国大部分地方的卫所,其内容比照九边的法令,法令的主要内容是卫所的原屯田的所有田地收归卫所所有。
大明南部中部的卫所,部分在城镇附近,部分在偏远的地方,偏远地的田地,大户占窝现象少。
这些法令的通过,实质上是文官政府放弃的九边和卫所的管理权,卫所屯田的管理权由文官转移到武将系统。武将系统实质上就是皇帝系统,九边和卫所的军事和民政都是皇帝系统管理。孙承宗虽然是总参谋长,主要管理天下的军事训练与调度,且从不与皇帝争权。
事情发展现在,崇祯在总参谋部,总后勤部,总装配部之外又成立了屯田部。
九边和卫所屯田的主要问题是武官占田的现象较为普遍。
九边区域设置的卫所较普遍,卫所几乎取代的乡村行政机构,九边之外的其它地区的卫所则较少,卫所之田与民田相交错不多,卫所并不和其它地方争生存空间。就是到了现代的上山下乡时代在云南、海南岛建了那么多农场都没有出现过土地紧张局势。
卫所的军官必须在卫所,军官就利用权力,在几百年的时间里,抢占卫所的田和抢占军户的劳动成果。
面对较为普遍的军官占田现象,能不能管,可不可能整顿,这是一个时代的选择问题,也是一个生死存与死亡的选择问题。
现在的此崇祯掌握下的皇帝系统,肯定要管。南部中部地区用新军代替旧屯田军,九边也准备了一批新军,现在到了全面接管九边的时期了。
最开始接管九边时,崇祯在派往九边的工作队的学习班说,工作的重点是接管九边,九边的重点又是田地收归卫所所有,然后公平的分给军户耕种。
原先的田主主动退缩者,甚至不敢认领田地者,就不要再去找模烦了,向占田户追收税收的法令,只是对占田大户的威慑方法,追收税收的法令,可以执行,也可不执行。
有的土豪或武官来相争,则必须针锋相对,必要时可以动用武力,就是闹到操其家也不怕。官司打到朝庭,打到朕这里,你们也不会输。能够简单处理的,就不要去复杂化,能够不动武的尽量不要动武,以和为贵还是对的。
卫所和九边脱离文官体制,实质上就是要脱离文官那种贪污的风气对社会的影响。卫所和九边的管理队伍,多般要选择新军中的人和受过新系统培训的人,贫困的一般良民占有很大的比例,前有训导官的教导,后有督察官的督导,即使有少数了解贪污事项的人招入了队伍,在大风气和双重督导下,有冒险行贪污之行为者极少,基本上不会影响大风气。而崇祯需要的是确保几年内不出现贪污的风气,以后再花时间调整。
在九边中,有少部分是功臣家族的旁系后代或庶出后代,为了减少矛盾,把九边那些功臣后人调到京营中的武备营,武备营不要求和其他营一样要进行严格的训练,待遇还较好,但没有空饷吃,主要是给那些富贵官老养老,给九边屯田让空间。
九边的官员能合作者都留在九边,占田太多又争权阻碍屯田都作好杀掉的准备,罪不至死者,则调离。重点是各级主官,主官必须严格调配,许多中层官员中的不合作者,或是调入京营,或是调到其它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