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平民也要生存,但中国的平民生存的条件不是靠自己争取,而是靠贵族或士族的给予,追随士族,成为士族的长工,就可能跟着士族之后得一碗剩饭,不追随士族,就会被士族分化瓦解为没有人要的力量,最后成为流民饿死在路边。
西欧在西罗马帝国废墟上,再经过多年的混战,剩下的主要是原先奴隶的后裔,少量入侵者,和拥有一点文化的教会。
西欧在中世纪之后,人口大刁零。当时西欧的人面临了一种选择,是继续混战下去,把西欧让给野兽和鬼怪,还是尊重生命,停止混战,混战也在不大量伤人性命,或少伤人性命的基础上。
西欧人在历史上选择了人道主义,所有人在事实前面选择保存发社会和自己生存。这不仅仅是智者的选择,而是社会中大部分人的选择。
在当时的最紧要关头,当时西欧的中心意大利地区,人口都集中的一些城堡内生活,城堡之间都是荒凉的野生世界。
在城堡之间的荒凉世界,只有少量的强盗,强盗也尊重人道主义原则,不滥杀,只收点过路费,或者说“盗亦有道”。过往的商人,有时走了太长的荒野路段,倒还希望进入强盗的地区,有人的地区能消去恐惧。
西欧在地多人少时期,就是需要人口的时期,奴隶的后裔也能生存,能生存的奴隶后裔们,虽然艰苦,但也能保持自己生存的意志,还能在社会上保存统治者的意志和被统治者的意志之间彼此的格局,无论后世局势怎样,被统治者的意志能够存在发展,并承教会和世俗政权之间的间隙生长发展。
当时西欧的实际史实是英国的国教与天主教争斗,为英国的清教徒的思想发展提供了机会,法国的胡格教与天主教争斗,为法国的第三等级的思想发展留下了存在的空间。瑞士和德国则暴发了宗教革命。
中国也有人口稀少时,如女娲时期,也是知识共享,部族集体求生存,后来人多了,就出现的严密控制社会中的人思想的方式方法,中国的皇帝的后世就是没有西欧中世纪之后的那种教会与世俗政权之间的间隙夹缝。满清政府又是疯狂的进行文化封锁。
其实所有社会都有过对同族人操刀的历史,也有过同族人共同谋生存的时期,只不过各地处于的相对时期不同,西欧人是先对同族操刀,实行奴隶制,再有人口大刁零后的共生求生存,中国的先有同族求生存,再在后来形成了分化瓦解同族,只保士族利益的社会。
如今到了明末时期,西欧的人口也多起来了,内部的争斗也更激烈化,不是贵族也难以生存,但西欧的平民的意识还没有被消灭,平民还在抗争,在有思想发展的基础上,形成了民主思潮。西欧的民主思潮是在有平民意识的基础上,有知识分子参加的文化发展。
中国平民意识已经消失的条件下,就破坏了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的格局,社会成了统治者的一言谈,再想谈礼法难上加难,更不存在民主的思想和民主的社会基础。
中国的知识分子在中国的条件下,也创造了中国的社会治理方案,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方案是德治。
德治的方案的重点是德对理解,德治可以理解为按照众人意愿,由有文化知识的知识分子主动认识理解后,主动实施德的治理方案。
中国的平民无权,也无文化知识,国家又特别大,需要高深的知识来治理天下,所以认为有知识的人员,又掌握了朝庭大权的人来实施德治,认为是当时最好的方法。
任何时期都是较为善良的清官式的人员,部分人员想办事并不那么容易,最后德治也只是提出理念,说说而已,连同仁义道德一样,说起来不难,做起来无法实施。
西欧社会中的平民也没什么文化,也是处于任人宰割的地位,但教会与世俗政权相分离的社会对人的控制没有那么严,平民还拥有自己的意识,平民也清楚,那些利益是自己的,自己争取到自己的利益,就能少挨饿,就能生存下去。正是平民们的努力,才迫使统治者少侵占平民们的利益,才逐渐实现民主。
民主是被统治者为了争取自己生存的权力而抗争所得的权利,有点可靠。德治是智通对天下的认识,运用知识智慧治理天下的想法,受认识者的立场观念影响,也受社会中的旧势阻碍,有点不现实。
如今的大明就是要从再次恢复国人的意识,让国人拥有自己最后的权利的意志,限制贵族的随意侵犯,迫使统治阶层尊重天下苍生的意愿,给想实行德治之人以外力帮助。”
下一步是思考怎样才能恢复或建立国人意识,怎样才能真正的做到德治和仁义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