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朱雀门洞大开,数万民百姓已经涌到了承天门,再往前就是重兵拱卫的宫城。
城门口人声鼎沸,看得陆陆续续走出来的百官们瞠目结舌,往日里他们出行都是车马相迎,从没觉得长安人汇集一处竟然如此震撼。
萧珩也被这场面吓得差点从龙辇上落下来,捂着狂跳不止的心脏,招来了萧鼎,在他耳边小声说道:“去,去把内卫全部调过来,宫城不容有失!”
等萧鼎离开,萧珩这才由宦官搀扶着下了龙辇。
随着宦官一声高呼,万民齐齐跪拜。眼见百姓们还算恭顺,萧珩悬着的心这才有了一丝松懈。
“朕与百官在太极殿商议国事,听闻万民想要觐见,不知汝等有何要事?”
趁皇帝问话的档口,萧齐瞧见了人群中一身农夫打扮的许汉。而许汉也看到了萧齐,见他安然无恙,脸上紧张的神色陡然一松,随后将自己的身子隐入了人群。
宽阔的广场上一片寂静,等皇帝的话被宦官传远后,才有几个须发皆白的老者颤颤巍巍的站起了起来。
一个拄着柺棍的老汉晃悠了几下后,朝皇帝拱了拱手,说道:“回陛下的话,老汉名叫刘福禄,今天七十有八。先帝在位时,曾做过兴化坊的坊官儿。”
“老汉知道,召集万民闯宫乃是抄家杀头的大罪,可有些话不得不当着陛下的面说。”
萧珩在心里恨疯了这个叫刘福禄的老东西,他能被推举出来,看样子在长安市上有些威望,此事过后这人必须死。
心里这么想着,他脸上却始终挂着微笑,命宦官搬去一个蒲团让刘福禄坐下,随后温言道:“老丈坐下来慢慢说,百姓之事就是朕的头等大事。”
老汉谢过之后,端坐着身子,神情变得有些激动,“陛下,老汉听说朝中有奸佞想要拿庆王殿下的脑袋去给突厥人赔罪。陛下,庆王殿下不仅救了老汉的三个孙女,还救了好多的小闺女,他有功于国,杀不得啊!”
随着老汉一开口,人群里已经响起了哭声,更有甚至嚷嚷着要杀庆王先杀他的话。
萧珩的嘴角不停的抽搐,余光瞥向一旁的萧齐,后悔昨日没能在城外杀了他,竟然让他把自己逼得如此境地。
可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他不得不顺从民意,抬手止住了人群的喧闹,又道:“老丈这是哪里话,朕岂会不知庆王有大功于国?今日大朝会,并非是要处置庆王,而是商议封赏之事。既然你们是为此事而来,那朕就当着你们的面好好赏赐于他!”
说着,他转头看向萧齐,皮笑肉不笑的问道:“齐儿,今日万民为你请功,足显你深得民心,你想要什么赏赐,父皇无一不准!”
萧齐心里偷笑,他等得就是这句话,旋即跪倒在地。
“儿臣身为皇子,幸赖父皇疼爱,得封亲王,为国效力乃是孩儿的本分,不敢奢望恩赏!”
“儿臣只想恳请父皇,恩准孩儿在营中挑选五万士卒,勤加操练,早日收回失地!”
五万!
萧珩的眼睛都快瞪出来了,心想这混账东西还真敢想。这么大一股实力盘踞长安城,他恐怕连晚上睡觉都不敢闭眼。
可看到百姓们一个个殷切的眼神,他只能咬着牙认了。
“我儿一颗拳拳报国之心,朕心甚慰,就依你所言,去城外练兵吧!”
万民齐齐高呼,承天门外笑声一片。可萧齐却笑不出来,他知道自己远不到放松的时候,麻烦的事情肯定会一波接着一波。
皇帝颁下旨意,六十岁以上的老者入宫饮宴,萧齐独自一人悄悄出了皇宫。
刚出了顺义门,早早就等在此处的许汉就迎了上来,笑着对萧齐拱手,“恭喜殿下得偿所愿!”
萧齐仰头看天,吐出一口浊气,说道:“老许啊,事情没你想的那么简单,今天只是一个开始,往日的日子会更加艰难!”
许汉皱了皱眉,有些不解,“殿下何出此言?陛下不是答应让您统领五万大军了吗?”
萧齐苦笑着摇了摇头,“五万?能有一万就不错了。陛下不会放心有一支不受掌控的军队驻扎在长安周围的,他从来就没相信过任何人。我没猜错的话,调动京畿周边军队的旨意这时候已经出了长安了。”
许汉倒吸了一口凉气,他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见他一脸郑重的样子,萧齐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没关系,我早有准备。比起这个,我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你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