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粮,医疗,工匠,军队,司法,检察,不一会儿的工夫,大家都讨论得七七八八了。其速度之快,让萧齐不得不心生佩服,看来这些人是能干点儿正事儿的。
方方面面都照顾到了,可谁来担任这个最重要的宣慰使呢?
很快,皇帝就将这个问题抛了出来。
“既然诸位爱卿已经商量出了预案,那再议一议这个宣慰使的人选吧。”
众人你看我我看你,似乎都没什么合适的人选。
而萧齐,也在琢磨这个人选。
这个人身份不能太低,太低容易被人忽视。其能力又不能太弱,太弱会影响决断,甚至会被蜀地的官员牵着鼻子走。
最最重要的是,这个人不能是蜀地利益集体中的一员。
可现在,萧齐还不知道面前这百十号人里,哪些和蜀地的官员有牵连,唯一清楚的就只有一个萧鼎。
他肯为萧锦隐瞒,恐怕不只是兄弟情深这么简单。
至于其余几个哥哥,一个个整天宅在王府里,把自己弄成了肥猪,要是让他们去蜀地,恐怕刚出长安城就会被弄死。
思来想去,萧齐觉得只有自己走这一趟才最稳妥。
他深知去蜀地这一路上,肯定不会风平浪静,就算到了蜀地,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麻烦。
可是他不敢保证其他人能像自己一样,在赈灾这件事情上,保持绝对的公平公正,就算是老成持重刚正不阿的陈祚年也不行,甚至包括齐天奎。
他娘的,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萧齐暗自给自己打气,挺直了身板,第一个站了出来。
“回父皇,儿臣蒙父皇圣恩,添为大周亲王。”
“儿臣从小顽劣,幸赖父皇不弃,养在膝下十七载。”
“儿虽从未远行,但听闻蜀地民不聊生,心中亦是如刀砍斧凿。”
“儿虽才疏学浅,肩不能扛,手不能提,但也有一颗拳拳为国之心。”
“儿愿领命远赴蜀地,解救万民于水火,彰我皇之仁德。”
一通违心的马屁话,说得萧齐胃中翻涌,可为了蜀地的百姓,也只能委屈一下自己了。
此话一出,吃惊的不光是群臣,皇帝也瞪大了眼睛。
他们怎么都没想到,萧齐竟然敢在这件事上出头。虽说干好了是大功一件,但从古至今就没听说过有赈灾不出事的,只要出了一点岔子,到时候别说功绩没了,反倒还会被追责。
萧鼎亦是一脸狐疑的看着萧齐,他不清楚这小子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他原本计划让自己的人去蜀地赈灾,可皇帝偏偏弄出来个宣慰使。自己手里的人现在都不是一部主官,没有资格被任命为宣慰使。
除非他亲自去一趟蜀地,否者这个宣慰使的位置肯定会旁落。
可是他怎么都没想到,萧齐会抢在自己前面,主动请求担任宣慰使。
但这小子最近的行事风格,越来越奇怪,自己不得不防。
一念及此,他紧跟着出班道:“父皇,九弟人年轻,做事又没个分寸,还是让儿臣去吧!”
龙椅上的萧珩,看了看自己的两个儿子,似乎从中品出了异样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