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王昨夜与群臣商议赈灾事宜,今早一病不起,太医说晋王的病是忧心过度所致,需要长时间静养,不宜车马劳顿。”
“晋王也给朕上了折子,说辜负了朕的厚望,如果朝中没有合适的替代人选的话,他就是豁出这条命不要也要办好这趟差事。”
萧珩躺在龙榻上,将萧鼎的事情说与杨贵妃听。
杨贵妃掩着面不住的抽泣,“这孩子也真是的,生病了都不让妾身这个当娘的知道。”
萧珩拍了拍她的手背,宽慰道:“鼎儿是个孝顺的好孩子,这次若不是和国事相关,他恐怕都不会惊扰朕。唉,说到底,还是朕的错,把这么重的担子压在他一个人的身上。”
夫妻二人正说着话,小黄门进殿禀报三省的官员来了。
萧珩吩咐一声宣,杨氏很是自觉的退出了甘露殿。
等众人见礼之后,萧珩直接挑明了话题。
“晋王病重,蜀地宣慰使的人选需要议一议,诸位爱卿可有合适的人选?”
听到这个消息,齐天奎的眼睛转了转,他觉得晋王这病来得蹊跷。
其余两人的表情也同样有些古怪,似乎都猜到了这里面有事儿。
陈祚年身为吏部尚书又是中书令,拥有宰相的权利,三省就属他的脑袋大,自然第一个发言。
“陛下,蜀地灾情紧急,此时晋王身体抱恙无法前往,的确不利于赈灾事宜的开展。老臣以为,还是需要派遣一位皇族子弟接替晋王殿下前往蜀地。”
御史大夫兼门下给事中于正和点点头,附和道:“老臣以为,陈尚书所言极是。蜀地突遭大难,灾民定是哀声四起,若是能派遣一位天皇贵胄主持大局,不仅能安抚人心,还能彰显皇族仁德。”
见两人都发表了相同的看法,齐天奎也只能随大流,表示认同。
萧珩点点头,捋了捋有些花白的胡须,道:“朕也是这个意思,再议一议看看在京的几位诸王谁去比较合适?”
三人面面相觑,没想到皇帝又把皮球踢了回来,这让他们有些难办了。
谁不知道,在京的几位王爷中,除了晋王萧鼎是当成储君培养的之外,其余几位都是没明堂的主。
庆王嚣张跋扈荒唐胡为,几乎快到人神共愤的地步了,至于三殿下代王,五殿下云王,七殿下定王,现在把自己关在府里当猪养,别说去赈灾,恐怕连马背都上不了了。
见他们几人一脸为难的样子,萧珩轻咳了一声,道:“晋王倒是推举了庆王,不知诸位意下如何?”
三人皆是一惊,昨日朝堂上晋王和庆王相争的事情,大家可都看在眼里。而且晋王打小就瞧不上庆王,这种时候他竟然推荐了庆王接替自己,其中定有猫腻。
几人中,只有齐天奎和萧齐接触得比较多,他知道萧齐争抢着要去蜀地定是有他的用意,既然现在又有了机会,他不介意顺水推舟。
“陛下,可是庆王天性烂漫,做事又不着边际,若不配以稳健的干臣通往,老臣始终觉得心中不安。”
陈祚年和于正和斜斜的看了他一眼,对他的心思了然于胸。
萧珩恩了一声,说道:“爱卿所言甚是,既如此就辛苦你一趟,随庆王走一趟蜀地。你常年在蜀地统兵,熟悉当地的民风民情,对边疆的将士更有约束力,有你在朕心甚安。”
中午,齐天奎大鸣大放的进了萧齐的宅院,给他带去了皇帝的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