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名动京城(1 / 2)

寒门极品姑爷 江夜 1772 字 2023-08-26

庭院内。

中年男人不知何时已经离开。

此地只留两人对立。

徐夫子吹胡子瞪眼,看许枫是怎么都不如意。

《梁山好汉记》?

前阵子偶然间听学子们提起,还以为大有学问。

谁知看了两眼,不堪入目!有这闲暇时间,倒不如多看几遍四书五经。

成何体统。

许枫如此荒废学业,捣鼓劳什子好汉记。

还想要弥补?不可能!

“我这云庭书院庙小,容不下许秀才你这尊大佛。”

“若无事,就先退下吧。”

说罢摆摆手,转身向屋内走去。

徐夫子疲了。

休息会还得去前面的学堂教书,没时间和许枫掰扯。

谁知还没踏出两步。

身后便传来熟悉的声音。

“先生,何必将话说的那么绝对。”

徐夫子转过身,却见许枫依旧站在原地,衣袍无风自动,眉眼如画。

看上去倒像回事。

他在心里骂了句金玉其表败絮其内。

并没有急着离开。

好整以暇站在原地,等待他继续开口。

许枫心领神会,没再停顿。

但并非解释。

而是转而询问起他来。

“如果我说这梁山好汉记有大学问呢?”

说是剑眉微挑,恍然让徐夫子回到几年前。

许枫的容貌与十二岁时重合。

同样意气风发。

但很快就缓过神来,眉心紧锁眼中满是不信。

“莫要诓我,几个草寇能有什么可瞧的?”

他仅听几人提及。

虽然没看全,但也大概知道内容。

官逼民反,落草为寇。

动辄打杀,学子能从里面看到什么?

对于徐夫子的质疑,许枫并没有要讲解的打算。

略微摇头。

明明是个学子,倒像是说教他。

“千人千面,书亦是。”

“不同的人读会有不同的收获,夫子何不仔细一观,到时再点评也不迟。”

“我就站在这,等待先生的批评。”

话音落下,一本书扑面而来。

万幸许枫躲闪及时,否定打在脸上可不好过。

厚厚的论语落地。

徐夫子不知从哪里变出来手板,指着门大喊。

“滚出去!云庭书院不欢迎不思进取之辈!”

放肆!

简直无法无天。

才写出来本书,就过来指点起他。

不知天高地厚!

许枫听闻没在此地继续停留,转身离去。

只是出门前。

他似笑非笑的看了眼徐夫子。

无论过程如何,目的已然达成。

本来定好的休息自然没有成功。

连续两个逆徒登门。

徐夫子气的胸闷气短,还不容易缓过来。

他走进学堂。

按照以往让学子拿出书来,只是……

本来就因为梁山好汉记恼火的徐夫子,好巧不巧瞄到某位竟然在学堂偷看。

食髓知味般入神,连他何时站到身边都没发现。

咚——

只听耳边传来声大响,学子错愕地抬起头。

“你!把书拿出来。”

徐夫子的脸色漆黑,浓的能滴出墨汁般。

吓得他瞳孔微颤,下意识伸出手。

“夫…夫子!”

学子正欲解释。

却不知醉翁之意不在酒。

眼前那位真正在乎的是被他藏在下面的梁山好汉记。

他皱眉看着空荡荡的桌子,伸手将掌心朝上。

“快点,难道还要我去你那里亲自动手?想要挨手板了?不务正业!”

随着声冷哼。

学堂内的人都将目光转向这边。

众目睽睽下,那位学子手抖的和筛糠似的,颤颤巍巍将梁山好汉记递上,低声说着。

“不不不!夫子您请。”

收缴书后,学堂秩序恢复。

不过教书的那位却有些心不在焉,盘算着这本书。

它究竟哪里出色?

让一心向学的书生不顾功课。

许枫那淡定从容,仿佛一切尽在运筹帷幄中的模样出现在脑海里,徐夫子忍不住摸向书封。

最后还是掀开。

他看着首页梁山好汉记五个大字嗤笑。

“我倒要看看这本书有什么可取之处,让他那么自信,敢拿到我面前班门弄斧。”

可随着越发深入,咀嚼剧情。

徐夫子仿佛置身在那个动乱的年代。

奸臣当道!

逼的有能之士落草为寇,登上梁山。

明明只是抱着看看的态度。

结果直到最后一页。

还意犹未尽。

他嘴里吐出口浊气,看向昏黄的油灯感慨。

“治国之首要不在民众而在官吏。”

是徐夫子错了。

这本梁山好汉记非但没有过,其中还蕴含很多治国良策,更与儒家思想紧紧相扣。

忠义孝三者皆有。

思及许枫白日所说的话,那张老脸臊的通红。

这该让他如何面对这位学生?

犹豫片刻。

徐夫子如视珍宝般,把它揣进怀里。

推开庭院的大门向外走去。

提着盏灯笼。

敲响了不远处,府邸的大门。

管家开门,原本因为被惊扰的不爽在看见来人是烟消云散,疑惑且恭敬地询问。

“徐夫子,您这是?”

为何深更半夜来到这里。

难道是老爷上次送来的信件上写了什么?

却见徐夫子将怀里的梁山好汉记掏出,郑重其事地将它递出去,仔细叮嘱。

“这本书劳烦托人送到京城去,交予你家老爷,给他也看看我学子书里的学问。”

管家听闻满眼错愕,究竟什么书让面前这位如此珍视。

他不敢怠慢,点头接过。

竖日。

一本书被送往镖局,带去京城。

而它的作者浑然不知,自己的书即将掀起多大的风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