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去冬来,寒风飘雪,转眼三月已过。
景山中张大扛着一只狍子,顶着风,向不远处的流民新城走去。
他原本只是个普通农民,也是最近几个月才学了点打猎的手艺。
即使是他这样的二把刀,在景山中也能找到活路,还养着老妻和一个儿子。
走进新城,弯弯绕绕,到处都是木质的隔间,已经完全看不出来原先福王山庄的样子了。
虽然木屋上都盖着厚厚的干草,寒风还是顺着缝隙钻进去。
张大放下狍子,赶紧烤了烤火,让身上暖和一点。
一旁的妻子已经帮他收拾好了包袱。
“当家的,其实我们存的东西也够了,去城里干嘛?”
“就在这流民新城猫个冬算了。”
张大打断了妻子的话。
“你懂个屁!”
“这流民新城多少人想去城里都选不上,你男人选上了还叽叽歪歪的。”
“去当牙郎是为殿下效力,咱们的命是谁救的你忘了?”
旁边六岁的儿子咿咿呀呀的,也跟着说。
“当兵,给恩公当兵,哈哈”
张大宠溺的抱起儿子,开心的逗弄。
想起当初一家三口在流民所差点就饿死。
张大给十里坡的商船卸一整天的货,才能拿回来一张面饼。
一家人眼看就要走入绝境。
甚至儿子都已经开始昏迷。
幸好。
老天有眼。
寿王和寿王妃来到流民所,还给流民们送了羊肉。
张大的老婆甚至还亲手接过寿王妃递过来的碗。
那碗到现在还在他们的木屋中供着。
上面还有专门托人做的长生牌位。
寿王毅。
寿王妃魏。
“好了,你在家看好娃,我每月都会让人带回钱来,有事情就找族长,我走了。”
老妻偷偷抹了抹眼泪,又给包袱里塞了一双棉鞋。
张大背着包袱,告别妻儿,跟着流民新城的队伍,走进了京城。
尽管是在寒冬,西市还是那么热闹,多了些卖热汤面的摊子,甚至还新开了一家羊肉馆。
当然现在西市最热闹的,就是寿毅牙行的总店了。
如今的寿毅牙行经过短短几个月的发展,迅速的成长成了覆盖京城包括下属县的大商家。
仅在京城就开了九家分店,三千多牙郎。
涵盖了京城所有的行业,牵线搭桥,促成交易,房产中介,田产垫资,高买低卖。
陆三还把手伸了出去,沿着官道向西开了十八间客栈,每间客栈都养着十几个好手。
没事的时候是伙计,有事的时候可以当做驿卒。
只是马有些少,质量也一般。
这十八间客栈平时正常营业,赚些过路客商的钱,背地里完全就是一条属于姜毅的驿道系统。
还不用花多少钱,平时客栈的收入基本上就可以自给自足了。
人都是流民所和牙郎里挑出来的苦命人,每一个都和张大一样,把姜毅当恩公。
张大是第一次进京城,要从街边最小的牙郎开始做起,撮合的都是些小生意,自有老牙郎带着,暂且不说。
就说陆三从牙行出来,直奔寿王府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