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么,就是迎接下一次科举。
这其中,绝大多数人,努力一辈子也是依旧无法成功上岸的。
但如果,皇上能够完全,进行一次彻彻底底大改革!
将职业平等化!
任何职业,都平等!
那么,那些没能中榜的学子们,也不至于为了名声,而宁愿当个穷书生了。
他们饱读诗书,满腹经纶。
最终,却只能在家乡,窝窝囊囊的活一辈子。
大部分学子都是如此。
但如果职业无高低贵贱呢?
这些学子们,虽然无法为朝廷效力,无法为国家效力。
但却依旧能够在各行各业发光发热啊!
你二十年寒窗苦读,即便没有考上公,找个工厂,也能当个小领导啊!
也是手底下管着几十号人的领导啊!
回了村儿,也不至于被嘲笑。
每年赚的钱,也足够养活一家老小。
为什么说,古代人受教育程度普遍很低?
明代识字率,在百分之十上下。
但这里指的识字率,可不是受教育程度高的意思。
你识字,不一定代表你受过高等教育。
就像小学毕业的人,也识字。
明代识字率虽然能够达到百分之十上下。
但真正受过教育的人,其实不足百分之五。
但明代的私塾,是很多很多的。
几乎每一个县城,都有那么几座。
按理说,文盲率不应该这么高。
那为何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呢?
很简单,不是因为百姓没钱让孩子上学,而是没必要。
你在
怎么寒窗苦读,没三年就取那么三百个进士。
与其跟那三百个精英中的精英去竞争。
不如老老实实的留在家,继承父业。
但如果读书不仅仅可以考取功名,读书还有很多很多的机会。
那还需要担心百姓不送孩子去读书吗?
别说送孩子去读书了,就是农民伯伯自己都会没事儿买一些书籍,自己看一看,最起码认认字。
以后也能找个轻松点的工作。
朱英雄将这些想法,全部说出口的时候。
火车也缓缓停靠在了张家镇的火车站中。
此刻,朱元璋看着窗外,那熙熙攘攘的人群。
每一个人,脸上都挂着一丝丝发自内心的幸福笑容。
朱元璋就知道了,朱英雄,说的对。
在沛县,就是如此。
在沛县,读书人有着大把大把的机会!
这使得百姓们也都开始重视起了孩子的教育。
即便当不了官,也能当个小领导。
当不了小领导,以后也不用种地,靠老天爷赏脸吃饭。
想到这,朱元璋默默的点了点头。
的确,职业,不该分高低贵贱。
职业,更不应该固化。
每个人,都应该有选择的权力。
有了选择的权力,百姓们才能够富足!
至于粮食问题?
呵呵,那些精明的商人,难道会放着大把大把的良田,不去种,反而进城和那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