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结束,水镜表面化作一片彻底漆黑,宛如波澜消退、风平浪静湖泊。
众人心中已泛开层层涟漪。
北宋初年所在时空,侍卫将被揍成了猪头赵光义拖了下去,赵德昭兄弟及赵光美皆无动于衷地看着这一幕——没有加入一起围殴,已经是他们极力克制结果了。
看着赵光义在赵匡胤铁拳下被揍成了一摊小饼干,这几个将来间接死于前者之手“受害者”都很是畅快,大出一口恶气。
收回视线后,他们才发现赵匡胤表情不太对劲,似忧似喜,似怒似惊,视线怔怔注视着敞开大门,仿佛陷入了沉思。
赵匡胤心情确很复杂。仙人透露天机让他难得体会到冰火两重天感觉。
一方面,赵光义所作所为点燃了他久违怒火,无论赵光义上位方式如何,在对待弟弟和侄儿时,他冷酷表露无遗。几个儿子结局对赵匡胤如同一记暴击。
另一方面,宋室“三百年江山”又像是从天而降馅饼,令他前所未有地惊喜。
——别说什么宋朝没能收回幽云十六州,地盘远远不及曾经汉唐。后世人或许会嫌弃宋朝不够“大一统”,但在五代十国乱世成长起来赵匡胤却一点都不嫌弃。
——饿久了人有点“咸菜窝窝头”就不错了。这已是大大超出他预期!
自晚唐以来百余年,这天下何曾有过真正意义上“大一统”?即便唐朝尚存之时,也是藩镇割据一方,天子不过名存实亡。在这样世道上,求存已经不易,能走到开国建制便是人生顶峰,王朝能延续超过二十年,那都要高呼一声“老天保佑”。
相较于倏忽而起、倏忽而灭“五代”,宋朝疆域不仅大了一圈,且最终居然能延续三百年,赵匡胤从前连想都不敢想!
这也让他心中那个念头愈发清晰。
——果然,将军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压制武将、抬高文官地位是正确方向。否则,骄兵悍将们迟早要重演五代旧事。
只不过,原本历史上宋朝明显是走火入魔了——后世子孙都是怎么回事啊?叫他们提防骄兵悍将夺权,不是让他们往死里打压武将,最后被辽国摁在地上摩擦啊!这与自缚双臂,任人毒打有什么区别?
虽说都是赵光义后代,但他赵匡胤作为宋朝开国之君,赵光义子孙后代无能误国,黑锅还不是全扣到了自己身上!
眼前好像又浮现出赵光义驴车漂移背影,宋太·祖赵匡胤额角青筋不禁一跳。
为免将来大宋自废武功,沦落到天机所言“被异族倾覆”结局,之前从未考虑过几百年那么长远宋太·祖赵匡胤召集来一帮大臣,决定对大宋现有制度加以完善。
只不过,既要有实力对外抵抗异族,又要将武将权力限制在一定范围内,这中间平衡实在难以把握,绝不是短短时间就能想好。赵匡胤也只能选择适合当下制度,今后形势变化就需后代调整了。
心情转好赵匡胤对未来有了新展望。
他首先做,便是立赵德昭为太子。
这个平行时空,从此走向了全新未来。
·
后周显德二年,周世宗郭荣心情更为复杂。任谁知道自己寿命只剩下不到五年了,恐怕都难以保持完全平静。
当初盘点沙丘之变,提前知晓自身死讯秦始皇嬴政,想必最能与他感同身受。
仙人只是简单提了一句“病逝”,谁知是普通风寒,还是无解绝症?尽管郭荣为此召集全国名医,亦不知能否逆天改命。
这样情况下,他还能保持冷静,没有心态扭曲大开杀戒,已实属难得。最难得是,连未来宋太祖赵匡胤,他都没杀。
而郭荣想法其实很简单:倘若天命如此,自己终究活不了几年就要去世。后周江山社稷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保住,注定要被人所篡夺,而其他人或许比赵匡胤做得更过分。倒不如他临终前主动禅位
给赵匡胤,如此一来,后者无论如何都必须善待他妻儿,让他们荣华富贵一生。
不过这终究只是万不得已选择,哪怕只是想一想,都让郭荣心中不甘心极了。
赵匡胤能做到事,他自认同样能做到,甚至能做得更好,倘若这江山社稷能在自己手中一统,谁又愿意替他人做嫁衣呢?
望着眼前那面黑漆漆水境,郭荣心绪波澜起伏,突然想到什么,目光逐渐亮起。
——说起丢失数百年也未能收复幽云十六州,镜中那位仙人语气是如此惋惜。或许,就连天上仙神,也渴望看到九州一统?他是否有机会以此入手打动仙神?
——而收复幽云,本也是他梦想。
这位后周世宗喃喃开口,神态虔诚地发下誓言:“苍天在上,但求再予我二十年,不,十年足矣。只求苍天赐我十年阳寿,此生必以收复幽云,光复九州为己任!”
这一刻,蝴蝶似乎又掀动了翅膀。
——许许多多平行时空,以郭荣最终是否早逝为节点,而分裂出不同可能。
·
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召集群臣,正在商量要制定怎样制度,才能防止将来愚蠢子孙被宦官挟持,被藩镇威逼。不过很快李世民就死心了——不管如今制度如何完美,后世子孙不肯遵守,他又能如何?即便他规定不允许宦官掌控兵权,后世出了个昏君非要将兵权交给宦官,莫非那时他还能从昭陵里跳出来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