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吴铁城、张群等几个中央钦差大臣说完恭贺致辞后,张学良也进行了答词,内容无非就是宣誓自己会继续矢志不渝地拥护中央政府、维护国家和平,为中华民族的富强昌盛而尽到自己责任等官样文章。当然,张学良的这番答词也不全是假话和套话,他的所作所为确实是为了中国的富强,但他对蒋介石的忠诚程度则谈不上。说难听点,张学良和蒋介石此时的关系完全是“互相利用”。蒋介石让张学良统领北方八省,又把西北军和晋绥军都交给张学良,还让东北军再次扩军,地盘、军队、经费,蒋介石能给的都给了,同时还大举册封东北派系的将领,任命东北派系的文官去南京政府就职,俨然一副要和张学良平分天下的架势,把中国北方的半壁江山都给了张学良。蒋介石这么做,也是深思熟虑的结果,他的势力暂时还控制不到北方,南方有一堆大大小小的地方军阀等着他去解决,同时还有那股红色的势力,因此需要一个信得过的人帮助他坐镇北方。这两年来,张学良给蒋介石的印象是:没有什么太大的野心,对中央大权不感兴趣,只想安安稳稳地做个地方土皇帝,并且张学良在过去两年内也经过了事实“考验”,不但从来没有反叛过蒋介石,在各种内战里都是坚定不移地站在蒋介石这边的,可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让蒋介石个人对张学良也充满好感。比起野心勃勃且屡屡反叛的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等人,张学良当仁不让的是帮助蒋介石坐镇北方的最佳人选。而张学良之所以这么“忠诚于”蒋介石,因为他知道蒋介石是中华民国时期中国最强势的领导人,没有人能真正地扳倒蒋介石,东北在国内需要平稳的内部环境,所以东北在不损害东北利益的情况下是要服从蒋介石的,绝不跟蒋介石闹正面矛盾。有句话说得好:天下第一最危险,天下第二最安全。张学良要做的,就是当这个最安全的中国第二。事实也证明了,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汪精卫这些跟蒋介石争第一的人,都没啥好下场。
张少帅成为全国第二号领导人,对于东北的普通民众来说也是一件大喜事,这意味着东北在全中国的地位都大大提高了,东北人以后在除了江浙人以外的全国各地人面前都能昂首挺胸、扬眉吐气(蒋介石祖籍江苏,出生于浙江)。因此张学良就任副总司令典礼的同时,东北各地也纷纷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东北空军的十多架飞机呼啸过沈阳上空,投下大量宣传彩单,庆贺张学良就职。
就职典礼结束后,吴铁城私下找到忙得不可开交的张学良,笑容可掬地道:“副总司令,蒋总司令非常迫切地想亲自和你见面,他对你做出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评价,曾说‘得友如斯,死而无憾’。蒋总司令托我向你发出邀请,希望你能在十一月上旬的时候亲自来南京,参加国民党第三届四中全会,他要亲自给你授勋表彰,并和你好好地促膝长谈一番。蒋总司令说,他在南京等着你,并且会热情地招待你。”
张学良想起来,自己自从东北易帜后,还没有亲眼见过这位“蒋委员长”,确实也该去拜会拜会他了。毕竟东北想要平平稳稳地发展,肯定要和南京方面继续保持这种亲密关系的。既然蒋介石主动发出邀请,张学良肯定不能拒绝了。张学良显得受宠若惊地道:“好!我也很想亲眼一睹蒋总司令的风采,到时候一定如期前往南京。”
吴铁城喜笑颜开:“那就好!那就好!到时候,蒋总司令和我们一起都在南京恭候副总司令的光临。”
升官后的张学良仍然处于极度的忙碌中。他知道,现在已经是1930年10月份,距离历史上的“九一八”还有一年不到,但“九一八”会不会因为自己对历史的干涉而改变则难说了,搞不好还会提前爆发,因此整军经武、精兵备战是眼下的当务之急。现在的中国北方是张学良说了算,西北军和晋绥军都不得不俯首服从,因此张学良展开整顿东北军、西北军、晋绥军的工作倒也顺利。
首先是东北军自身的扩军,张学良从蒋介石那里得到了第121至第130共10个步兵师、40个步兵团的新番号,同时把原被汤玉麟控制的5个步兵师、1个骑兵旅的部队也收了回来,确保了张学良对东北军的完全掌控。此时张学良手里的东北陆军嫡系部队共有30个步兵师、5个骑兵旅,总计约45万兵力。而新建立的这10个步兵师的兵员都是原先张学良建立的“东北农业屯垦团”的成员,已经过一年多的训练,都是合格的士兵,因此第10个步兵师的战斗力并不低,只需要进一步的磨练和实战考验。东北军新增部队的番号和人事任命列表如下:
第121师师长牟中珩少将副师长苏德臣上校
第581团团长唐聚五上校第582团团长窦联芳上校
第583团团长王理寰上校第584团团长方叔洪上校
第122师师长戴联玺少将副师长邱立嵉上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第585团团长赵维祥上校第586团团长康鸿康上校
第587团团长朱鸿勋上校第588团团长邱立嵉上校
第123师师长于琛澄少将副师长张文清上校
第589团团长王永盛上校第590团团长王德林上校
第591团团长杨正治上校第592团团长毛福恩上校
第124师师长王之佑少将副师长周毓英上校
第593团团长马延福上校第594团团长赵巽上校
第595团团长赵镇藩上校第596团团长梁济上校
第125师师长黄德兴少将副师长于兆麟上校
第597团团长李纯华上校第598团团长邓玉琢上校
第599团团长张熙光上校第600团团长喻建章上校
第126师师长于国翰少将副师长何立中上校
第601团团长徐春香上校第602团团长吕正操上校
第603团团长范驭洲上校第604团团长吴桐岗上校
第127师(该师为石友三部缩编而成)师长石友三中将
辖:第605团、第606团、第607团、第608团
第128师(该师为石友三部缩编而成)
辖:第609团、第610团、第611团、第612团
第129师(该师为石友三部缩编而成)
辖:第613团、第614团、第615团、第616团
第130师(该师为孙殿英部缩编而成)师长孙殿英少将
辖:第617团、第618团、第619团、第620团
另外,原东北热河省保安司令兼第116师师长汤玉麟中将、第117师副师长汤玉福上校、第118师师长张从云少将、副师长汤玉铬上校、第119师副师长汤玉山上校、骑兵第5旅旅长汤玉书上校、副旅长汤玉铭上校等一批热河省将领因为逆反作乱而被击毙或处决,第119师副师长刘香九少将、第103师第511团团长傅铭勋上校等十多名军官在中原大战期间阵亡,其职务也重新任选补充:冯占海少将为第116师师长,高福源中校为第103师第511团团长;王树常调任热河省保安司令,同时兼任第6军军长和第118师师长;原先职务第107师师长改由炮兵部队总指挥刘多荃少将担任。邹作华中将和吴克仁少将担任东北军炮兵部队正副总指挥并同时兼任东北军炮兵正副总监;原属于汤玉麟的骑兵第5旅的旅长职务由刘桂五上校接任。
西北军改编后的部队番号序列(共8个步兵师、4个骑兵旅,总兵力约12万。);
第33师师长刘郁芬少将副师长孙魁元少将
辖:第401团、第402团、第403团、第404团;
第34师师长孙良诚少将副师长邓宝珊少将
辖:第405团、第406团、第407团、第408团;
第35师师长李鸣钟少将副师长郝梦龄少将
辖:第409团、第410团、第411团、第412团;
第36师师长张维玺少将副师长高桂滋少将
辖:第413团、第414团、第415团、第416团;
第37师师长冯治安少将副师长吉鸿昌少将
辖:第417团、第418团、第419团、第420团;
第38师师长张自忠少将副师长李文田少将
辖:第421团、第422团、第423团、第424团;
第39师师长庞炳勋少将副师长韩多峰少将
辖:第425团、第426团、第427团、第428团;
第40师师长孙连仲少将副师长佟麟阁少将
辖:第429团、第430团、第431团、第432团;
第6骑兵旅旅长郑大章上校
第16骑兵团第17骑兵团第18骑兵团
第7骑兵旅旅长门炳岳上校
第19骑兵团第20骑兵团第21骑兵团
第8骑兵旅旅长石玉山上校
第22骑兵团第23骑兵团第24骑兵团
第9骑兵旅旅长刘凤岐上校
第25骑兵团第26骑兵团第27骑兵团
晋绥军改编后的部队番号序列(共6个步兵师、3个骑兵旅、6个炮兵团,10万余兵力。);
第65师师长杨效欧少将副师长楚溪春少将
辖:第433团、第434团、第435团、第436团;
第66师师长冯鹏翥少将副师长高鸿文少将
辖:第437团、第438团、第439团、第440团;
第67师师长李服膺少将副师长郭宗汾少将
辖:第441团、第442团、第443团、第444团;
第68师师长李生达少将副师长陈长捷少将
辖:第445团、第446团、第447团、第448团;
第69师师长王靖国少将副师长黄光华少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