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布雷道:“主席,虽说张学良也是一方军阀,但他素来忠于中央,并无反义,若不是他始终忠于中央,那北方根本安定不了,李宗仁、冯玉祥、张发奎、石友三、唐生智、俞作柏这些人先后反叛中央,张学良都是立刻在第一时间宣布支持中央的,从来没有犹豫动摇过,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联合反叛中央,那时候的中央几乎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也是张学良毅然站在中央这边,才使得中央化险为夷、转危为安,并彻底地消灭了冯玉祥和阎锡山的根基。主席,张学良对党国和中央都是劳苦功高啊!况且,张学良眼下反击关东军,是非常符合我国利益的事情,也得到了全国各界的热烈支持和响应。毕竟,全国上下早就有了一股反日排日的浪潮和情绪了,各界看到张学良此时打日本人,都是叫好喝彩的。中央要是阻拦张学良,怕是会引起全国舆论上的不利啊!”
蒋介石望向陈布雷:“你的意思是,支持张学良?”
陈布雷点了点头。
戴季陶道:“主席,我觉得我们倒有别的处理办法。”
蒋介石道:“说说看。”
戴季陶道:“确实,眼下全国的舆论都在张学良那边,中央自然不能反对。但也请主席注意,张学良归根结底毕竟还是一个地方军阀,并且他此时的实力甚至不在中央之下。主席,人心是会变的啊!张学良可能现在没有野心,但并不代表他以后没有野心呀!中央还是要对这头正在成长中的东北虎多多提防哪!万一等他翅膀硬了,野心也有了,国府届时如何应付?依我之见,中央可以在公开场合声称支持张学良,但不要给他擦屁股,就让他跟日本人打去!借日本人的手来削减削减他那东北军的势力。毕竟,张学良在中原大战后坐拥北方八个省哪!东北军已经有些尾大不掉了!”
蒋介石微微颔首,确实是这样的。张学良虽然是蒋介石的结义兄弟,但蒋介石当然对日益强大的东北派系在心里还是有几分警惕和提防的,如果趁着这个机会,借日本人的手来削弱张学良的实力,确实是一举两得。但这种事是非常需要有控制力度的,如果张学良打日本人打得大获全胜,那张学良在全国范围内的威望和东北军的势力反而会继续暴涨;如果张学良打败了,日本人甚至占领了东北,继而得陇望蜀、食髓知味地贪图华北,那就是不折不扣的引狼入室了。蒋介石联想起来,当初杨永泰提议借苏联人的手去削弱张学良,但张学良没有上套,而现在,戴季陶说的这个借日本人的手去削弱张学良,两者倒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蒋介石把征询的目光望向杨永泰。
杨永泰微微一笑:“主席,戴院长和陈书记长都言之有理。确实,张学良被迫跟关东军开战,在舆论和美誉上,他都大出风头。如果主席和中央阻拦甚至反对张学良,那全国的舆论就会彻底对主席和中央不利了。中央可以坐山观虎斗,但不能太明显。诸位,你们要知道,东北不仅仅是张学良这个边防总司令的国土,还是他的家,是他的根基地盘,他既然现在占了上风,就不可能还会听中央的意思去跟日本人妥协退让。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张学良把东北当成他的私人王国,现在有机会把日本人的势力清除出东北,他自然会彻底干到底。所以,中央要他对日本人妥协退让,他是不可能干的。另外,中央也不能太露骨。张学良毕竟拥有几十万东北军,汪精卫和两广又在南方闹事,如果主席您对张学良太薄情寡义,张学良说不定就会被汪精卫那帮人拉过去了,到时候南北一起反叛中央,中央可就是大大不利了。主席啊,张学良在之前其他人反对您的时候都坚定不移地支持您,那么现在,您也要一样的,起码在表面上是坚定不移地支持他。同时,从大局出发,我们也不能真的让中国因为张学良而卷入和日本全面开战的漩涡里,同日本政府和谈解决是最好的。我相信张学良此时也没有底气去和日本全面开战,也需要一个体面的见好就收的结果。我们去帮他善后,他肯定会感激涕零的。主席,日本人素来野心勃勃,对中国怀有不轨之心,我们借张学良去敲打敲打日本人,给日本人一个小小的警告,也是好事。换句话说,在这件事上,我们跟日本人唱白脸,让张学良去跟日本人唱红脸,把责任都推到张学良头上,让日本人的仇恨都集中到张学良的身上。这样。到最后中央才能得到最有利于中央和整个大局的结局。”
“说得好!”蒋介石听了杨永泰这番入木三分的分析后,原本有些混乱的思绪陡然间拨云见日、豁然开朗。蒋介石望向陈布雷和戴季陶,“你们认为呢?”
陈布雷和戴季陶也都表示同意:“杨秘书长所言甚是。如此,才是对全国大局最为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