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呢?满洲毗邻苏联远东领土,帝国军占领满洲,苏联会是什么反应?”
“首相大人,帝国军在三个月内就能彻底控制满洲,不但美英列强来不及反应,苏联也来不及反应的。等它们有所反应的时候,事情已经木已成舟了。拥有了满洲的丰富资源和能源,帝国根本就不需要看美英法苏这些列强的脸色。”
平沼骐一郎不放心道:“如何在三个月内就彻底控制满洲?陆军准备投入多少兵力?”
荒木贞夫道:“张学良的满洲军确实实力强大,根据我们长期搜集到的情报显示,张学良的嫡系满洲军约有五十万,仆从于他的非嫡系的晋绥军和西北军共约二十万。陆军方面的计划是,重建了第13、第15、第17、第18师团后,陆军共有21个师团,在重建的同时把每个师团的兵员人数从现,各个师团、旅团、联队都扩至满员。这样,陆军的21个师团就能扩充到55万兵员。重建的第13、第15、第17、第18师团以及近卫师团、第1师团、第4师团留守帝国本土,第20师团驻守朝鲜不动,其余的13个师团全部投入对满洲的攻击中!陆军总计投入33万兵力展开对满洲的全面进攻!海军方面也会全力配合!三个月内,足够彻底铲除张学良政权!”
平沼骐一郎摘下眼镜擦了擦,缓缓地重新戴上去:“陆军目前25万兵力,一下子扩增到现在的两倍多,需要多久?”他虽然也是主张日本对外扩张的,但也不由被荒木贞夫等人的这个战争计划给惊愕到了。
荒木贞夫回答道:“两个月。”
平沼骐一郎惊讶道:“两个月?时间够吗?”
荒木贞夫自信地道:“足够了。陆军早在日俄战争时期就建立了非常完善的预备役制度,帝国国内接受过正规化军事训练的青壮年男丁和退伍军人多达百万计,迅速组建起百万大军也不是难事。”
平沼骐一郎沉默了一下,然后道:“用两个月备战?再用三个月进行战争?陆军有把握能把这场战争完全控制在计划中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荒木贞夫用犀利的眼神看着他:“战争,即便计划得再详细,准备得再充分,也需要打了才知道结果的。首相大人,您和内阁只需要做好军队的后援就可以了。诸位,可以散会了。”
随着日本内阁和日本军部的大换血,日本的对华政策陡然间变得尖锐无比。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情报和迹象显示日本正在准备一场新的战争。
9月1日,平沼内阁批准调拨2亿日元用于增加日本陆海军本年的军费;
9月上旬,原本在1925年“宇垣裁军”中被撤消的第13师团、第15师团、第17师团、第18师团同时在仙台、名古屋、姬路、久留米得到了重建,并且日本陆军的各个师团在建制和兵员上也开始进行了极大的扩充,超过二十万退役军人接到了重返军队的应征通知;
9月中下旬,日本海军联合舰队数支分舰队从日本本土陆续开服朝鲜半岛西北部海域并举行大规模的实弹海空演习。
世界各国纷纷把紧张的目光投向了火药味越来越浓烈的东亚,而美英法苏等列强的特使也犹如过江之鲫地来往于南京、东京、沈阳之间。
9月底,日本驻华公使有吉明向国民政府正式递交国书,要求“重新商讨中日两国之间悬而未决的诸多问题”,其中,“满洲问题”是核心重点。日方提出恢复《朴茨茅斯合约》里日本在满洲所拥有的特殊权益,并重新确定关东州(旅顺和大连)和南满洲铁路的归属问题。
正在江南指挥第五次剿共作战的蒋介石为战事而忙得焦头烂额、分身乏术,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应付日方,只得命令国民政府外交部长王正廷全权负责此事。王正廷迫于无奈,派副部长陈友仁前往沈阳征询张学良的意见。
张学良回复道:“日本人提出这么荒唐的要求,你们居然还当真?叫他们有多远就给老子滚多远!如果日本人要跟我商讨关东州和南满铁路的归属问题,那我也要跟日本人好好地商讨商讨台湾的归属问题。”
陈友仁啼笑皆非地回到南京,对日方代表道:“贵国政府在两年前已经与我方签署了《中日关于东北事变的最终处理条约》,在该条约里,贵国政府已经明文宣布把贵国通过日俄《朴茨茅斯合约》而获得的在我国旅顺及大连地区的租借权以及南满铁路的归属权都归还给了我国东北政府。因此,旅大地区的租借权和南满铁路的归属权此时并不存在争论。贵国此时岂能出尔反尔?”
有吉明回答道:“《中日关于东北事变的最终处理条约》是若槻礼次郎内阁与贵国政府签署的,并非我国政府现在的平沼内阁与贵国政府签署的。”
陈友仁怒道:“按照贵方的逻辑,《马关条约》是清政府与贵国签署的,也与我国现在的国民政府没有关系!那么请贵国把台湾归还给国民政府!并把清政府赔偿给贵国的两亿两白银也都如数奉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