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这一觉足足睡了一天一夜,战争进行的这五个月来,他也一直都处于高度的紧张中,紧绷了五个月的神经此时一下子得到了彻底的放松,让他犹如虚脱般地沉睡了过去。当张学良睡醒的时候,已是晚上九点多,但沈阳全城仍然处于疯狂热烈的庆祝中,欢庆的狂潮远远超过刚过去两个月的春节。充斥张学良耳边的是震耳欲聋的鞭炮爆竹声、欢呼呐喊声、锣鼓喧嚣声,全城张灯结彩、烟火冲天,接连不断腾空而起的礼炮使得夜幕亮如白昼,巨大的声浪让张学良几乎感到天旋地转。张学良随后看到于凤至和谷瑞玉一左一右坐在自己床边,同样疲倦的她们都半趴在床上小憩着。但张学良醒来后,于凤至和谷瑞玉都立刻醒过来,两人满面倦容,但都神采奕奕、容光焕发。张学良通过这场战争还捞到了一个额外的好处:于凤至和谷瑞玉原本并不融洽的关系彻底亲如姐妹了,沈阳战役爆发后,谷瑞玉一直陪在张学良身边不离不去,还亲自去野战医院给伤兵慰问表演,并因此而大病一场,使得于凤至对她刮目相看,因此接受了她。兴高采烈的两个女人一边帮忙给张学良穿衣服一边谈笑风生:
“汉卿,我们赢了!我们打赢这场战争了!”
“汉卿,你太了不起了!你打败日本人了!”
“姐姐,你在吉林没有事吧?我当时听说吉林省发生了叛乱,真担心死我了!”
“妹妹放心吧,我没事,倒是你,一直陪汉卿在最前线,可真的才担心死我了!”
两个女人叽叽喳喳、相谈甚欢。张学良也心情愉悦,穿好衣服后,他满面春风走出办公室,张口道:“谭海...”但迎过来的是新任卫队团团长何世礼那张中西合璧的混血脸。张学良顿时才想起来,谭海已经阵亡了,顿时忍不住黯然神伤。何世礼则没有注意到这点,眉飞色舞道:“少帅!整个沈阳都吵翻天了!整个东北都吵翻天了!游行欢庆的人群和鞭炮锣鼓声都一天一夜了还没有停!大街上被游行的人都给堵得水泄不通!到处都是狂欢庆祝胜利的人,交通都瘫痪了!商店里的鞭炮和酒水被抢购一空,各家报纸都洛阳纸贵!老百姓发了疯一样地在庆祝!哈哈哈...”
张学良点点头,然后走向东北军政会议大厅。
张作相、阎锡山、刘尚清、杨宇霆、杨杰、于学忠、荣臻等东北的军政高层都在忙得热火朝天,众人脸上的神色表情都是一样的,极度的疲惫和极度的兴奋,既疲惫不堪,又神采飞扬。看到张学良后,众人一起肃然立正:“少帅!”
张学良注意到,所有人的眼睛里都闪烁着极度尊崇自己的目光。经过这场辉煌的大战胜利,张学良的威望和影响力已经与以前不可同日而语了。即便是张作相这样的元老,也对张学良不得不肃然起敬。张学良谦和地笑了笑:“大家辛苦了!这场胜利是靠你们的殚精竭虑、前线将士们的浴血奋战、政府官员们的克己奉公、后方百姓们的任劳任怨而获得的。你们辛苦了!我向大家表示感谢!接下来,还有更艰难、更漫长的道路在等着我们,请大家跟我一起继续前进吧!”
“是!少帅!”众人心潮起伏、激动不已。
东北军虽然胜利了,但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参战的80多万正规军以及预备役部队、警察、宪兵、武装平民共有35万人伤亡、失踪、被俘,光是阵亡人数就达到15万,另有30多万平民因为被战火殃及而遭到伤亡,500多万平民因战火而背井离乡;旅顺、大连、瓦房店、普兰店、安东、岫岩、凤城、营口、盖州、大石桥、本溪、辽阳、沈阳等位于重点交战区里的城市都遭到了严重破坏,本溪有80%的城区被付之一炬,大连、辽阳、营口都有70%的城区被夷为平地,四分之一的沈阳化为废墟瓦砾。重建城市、安顿难民、恢复社会秩序和工业生产...都任重道远。
最重要的是,东北军此时也算是彻底打残了。但正因为经历了这场残酷的战争,东北军这支本来还属于旧军阀的军队真正地得到了战火的淬炼,一大批后起之秀将领在战争中异军突起,同样也有一大批腐朽不堪的老将领在战争中被淘汰或暴露了真面目,东北军得到了全面的净化。
4月5日,张学良在沈阳发表《胜利宣言》,向全国和全世界宣布了这场胜利,公布了东北军的战果,并对鼎力支持东北军的国内外各界各方势力、国内同胞、国外侨胞、国际友邦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参战的东北军、晋绥军、西北军、鲁军、中央军前线各部将士表示慰问和致意,感谢他们对国家的忠诚和为国尽忠的英勇精神以及在战争中为国家做出的贡献,对在战争期间恪守职责、在不同岗位上努力工作而支持前线的公务员、工人、农民、商人、警察、学生等社会各界民众深表感谢。张学良很真诚地道:“这场胜利,靠的是将领们的运筹帷幄、官兵们的浴血奋战、后方百姓的兢兢业业、国内外各界的鼎力支持,战争虽然发生在东北,但华北、西北、江南、华中、华南、西北、海外等所有同胞侨胞们的支持是不可磨灭的。我代表东北政府和东北军总司令部、东北边防公署司令长官部向所有支持我们、帮助我们的同胞、侨胞、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张学良随后又致电南京,向蒋介石和南京政府表示感谢。战争爆发后,蒋介石和南京政府虽然没有公开宣布支持张学良并同日本宣战,没有出一兵一卒到东北助战,但在财力、人力、物力上确实大力支持东北军,这是值得肯定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国际方面,由于各国都在这场战争中表示中立,因此不大方便直接祝贺张学良,毕竟这样容易导致同日本交恶,但各列强大国在私下里都给张学良发来贺电。唯一的一个直接公开对张学良表示祝贺的国家,自然是德国。德国一方面是把张学良视为最重要的盟友,一方面是痛恨日本人在上次世界大战期间对青岛德军趁火打劫,因此毫不掩饰对中国的亲密和对日本的厌恶,德国政府声称:“希望日本人通过这场偷鸡不成蚀把米的战争彻底认识到中国的强大和自身的卑弱。...日本只能搞暗箭伤人、落井下石等令人不齿的手段。”希特勒公开地对张学良表示祝贺。
通过这场战争和这场胜利,张学良在全国的威望已是如日中天,不但能跟蒋介石平起平坐,甚至在北方地区已经大大地超过了蒋介石,使得“黄河以北,老百姓只知张少帅而不知蒋主席”。
东北军的胜利也是日军的惨败。日本因此惨败而元气大伤,明治维新四十多年来以及通过日清战争、日清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等多场胜利而苦心经营积攒起来的国力足足损耗了一半。可以说,战后的日本在起码五年内很难再有能力进攻中国,并且日本通过此战也隐隐畏惧中国,军国主义分子和对外扩张的激进势力在日本国内的影响力、号召力都因为这场惨败而江河日下,保守派势力则重新控制了日本军政高层,在这样的情况下,日本很难再有能力和勇气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东北军的胜利,不但保卫了东北,也保卫了全中国。因此,蒋介石和南京政府自然不需要再对日本低声下气、妥协退让了。本来在战争之前和战争期间,蒋介石担心自己公开支持张学良会导致日本在侵占东北后获得进一步侵略关内的借口,因此没敢公开宣布支持张学良,但现在,蒋介石则没有这个顾忌了,南京对东京委曲求全的时期也已经过去了,所以蒋介石在战后立刻高声大气、光明正大地宣布南京政府支持张学良抵御外辱、捍卫国土的举动,并对张学良狠狠地歌功颂德了一番,声称张学良“没有辜负中央政府和全国民众对他的期望,坚定不移地履行了他的职责和神圣使命,捍卫了东北,捍卫了全中国,东北军是不负众望的北方长城,张学良也是当之无愧的国家干城”。
随着蒋介石这马后炮般的支持,国民政府的官方咽喉报纸、政府宣传机构、御用文人们也纷纷开足马力,用各种文采斐然、妙笔生花的词汇去歌颂张学良。“东方的拿破仑”、“当代的霍去病”、“张良再世”、“岳飞重生”、“出类拔萃的战略家”、“用兵如神的军事家”等一堆乱七八糟的头衔层出不穷地套在张学良的头上,国民党的党报《中央日报》不但大肆报道张学良在这场战争中“如何指挥若定、神机妙算地迎战日军”,还连篇累牍地对张学良的生平事迹进行了驴头不对马嘴的报道,把张学良硬生生地吹嘘成了一个不亚于陈庆之、赵子龙式的百战百胜名将,搞得张学良啼笑皆非。
按照常理,东北军打了这么大的一个胜仗,蒋介石身为国家最高领导人,南京作为国家最高中央政府,肯定要对张学良和东北军狠狠封赏的。但实际上,蒋介石除了有一个正统名分外,几乎什么都不如张学良,并且张学良比蒋介石还富,蒋介石也没钱给张学良,因此闹腾到最后,蒋介石索性给张学良和东北军下了一场勋章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