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队总基地:天津;舰队作战海区:渤海、黄海;
舰队司令曾以鼎中将,副司令袁方乔少将;
下辖:海容号巡洋舰(3000吨)、海筹号巡洋舰(3000吨)、海琛号巡洋舰(3000吨);
二、第2舰队(东海舰队)
舰队总基地:崇明岛;舰队作战海区:东海;
舰队司令陈季良中将,副司令毛钟才少将;
下辖:海圻号巡洋舰(4300吨)、宁海号巡洋舰(2500吨)、平海号巡洋舰(2500吨,目前还在日本建造中,预计1935年夏季完工)、镇海号、威海号、威胜号、德胜号水上飞机母舰;
三、第3舰队(南海舰队)
舰队总基地:海口;舰队作战海区:南海;
舰队司令李庆文少将,副司令吴志馨少将
下辖:肇和号巡洋舰(2600吨)、应瑞号巡洋舰(2600吨);
毋庸置疑,中国海军此时的规模是很小的,水面舰艇只有7艘巡洋舰和4艘水上飞机母舰,总吨位才区区的2.5万吨。但在建立这3支舰队的同时,海军正式建立了直属于海军总司令部的潜艇部队和海军航空兵部队。根据陈绍宽和沈鸿烈的规划,潜艇部队预计建立12个潜艇中队,包括7个战斗潜艇中队、2个布雷潜艇中队、2个运输潜艇中队、1个突袭潜艇中队;海军航空兵部队暂时先建立3个航空大队、10个航空中队,包括6个鱼雷攻击机中队、2个战斗机中队、2个运输机中队,总计拥有各型飞机400余架,这9个航空中队都布置在北海战区和东海战区;除此之外,海军还正式建立了海军陆战队,由原先东北海军岸防第1、第2、第3大队以及陆军第123师和一个陆军炮兵团、海军岸防炮兵团混合建立成,规格为一个甲种师,全师总兵力2.8万,下辖4个海军陆战团和其他师部直属部队,师部同时也是海军陆战队司令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中国海军即将获得的大型水面舰艇有4艘:正在日本建造的平海号轻型巡洋舰、2艘由德国建造的战列巡洋舰、1艘由德国建造的重型航空母舰。这4艘大型舰艇的服役时期还很遥远,但从眼下开始,北华与德国联合在中国建立的各个军舰造船厂已经开始建造中小型舰艇和各种辅助舰艇了,主要是驱逐舰、鱼雷艇、运输舰艇、补给舰艇、登陆舰艇、布雷舰艇、扫雷舰艇、巡逻艇、维修船、医疗船、通讯船、打捞船、训练船、侦察船、等,炮舰和炮艇已经严重过时,所以不再建造(此时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护卫舰”这个舰种,轻型的驱逐舰就等于是护卫舰)。
虽然第二次东北战争对军港、造船厂、海军基地的建设造成了极大的阻碍,沿海的海军机构都因为这场战争而全部迁移,但现在都已迁回并进行了扩建,同时进行正常的生产建造工作。中国海军建造中的这些中小型舰艇和辅助舰艇基本都是德国原版的,比较主要的驱逐舰和鱼雷艇的性能如下:
驱逐舰,主要是德国的34A型,长119.3米,宽11.3米,吃水4米,标准排水量1625吨,满载排水量达到3156吨,动力70000马力,最高航速38.2节,续航力4400海里/19节,武器为5门127mm舰炮、4门37mm速射炮、4门20mm机炮以及2座四联装533mm鱼雷发射管,编制315人。客观上讲,德国的34A型驱逐舰拥有装甲厚、火力强、防空火力超过其他别国所有驱逐舰等优点,速度和续航力也很优秀,但缺点是适航性和耐波性都较差,武器载弹量不高。以日本海军最新建成的初春级驱逐舰进行对比,初春级标准排水量1400吨,最高航速36.5节,续航力4000海里/18节,武器为5门127mm舰炮、2门40mm高射炮、3座三联装610mm鱼雷发射管。对比得出,德国的34A型驱逐舰同日本的初春级驱逐舰在舰炮火力上基本旗鼓相当,鱼雷略逊一筹,但34A型的航速和航程都超过初春级,防空火力也明显大大优于初春级。不过,武器载弹量不高也是34A型的主要缺陷,34A型每门舰炮只有120发炮弹储备量,而英国驱逐舰则达到300发。1艘34A型驱逐舰的造价约520万美元,打七折后是360万美元,张学良向德国订购了12艘34A型驱逐舰,总价格4300多万美元,但实际上,由于造船厂是在中国本土,建造军舰的工业原料基本来自中国,因此这12艘34A型驱逐舰大概需要张学良掏3000万美元。
鱼雷艇,分为两种。一种是大型鱼雷艇,即德国的海鸥级鱼雷艇(初期称为猛禽级,后期称为猛兽级),该型鱼雷艇排水量800吨至1300吨,航速32节34节,武器为3门127mm舰炮、2座三联装的533mm鱼雷发射管、2门20mm防空速射炮,另外可携带30多枚水雷或深水炸弹,编制120人,其实这种海鸥级鱼雷艇就相当于缩小的驱逐舰,每艘造价150万美元。中国海军对这种不伦不类、华而不实的大型鱼雷艇兴趣不大,因此让德国方面重新设计了一种“正常”的鱼雷艇。按照中方的要求,这种“正常”的鱼雷艇排水量100吨,航程达到800海里,航速超过40节,安装两座单联装533mm鱼雷发射管,携带4枚鱼雷,另安装1挺12.7mm高平两用重机枪,编制12人。这款鱼雷艇被称为“飞鱼”鱼雷艇,每艘造价20万美元。张学良听了陈绍宽的意见后,定制了40艘“飞鱼”鱼雷艇,额外定制了4艘“海鸥”鱼雷艇,跟德国人讨价还价后差不多又花掉了1000万美元。
胶州湾的军舰造船厂还设计和制造出一种内河或近岸用的巡逻艇,排水量50吨,编制5人,航速42节,续航力500海里,武器为1门20mm速射炮和1挺12.7mm高平两用机枪,非常适合内河或沿海使用,并且物美价廉,每艘造价仅5万美元,被称为“金枪鱼”巡逻艇。陈绍宽随后让张学良订购了足足100艘。
海军方面的发展重点,是航空母舰以及舰载机的研制,重中之重是鱼雷攻击机。除此之外,由鉴于德国原本的G7aT1型鱼雷的威力差强人意,因此研制威力更大的鱼雷也是焦点。中德双方都对日本人使用的氧气鱼雷十分眼红,那种鱼雷不但威力大、航速快、航程远,而且在飞驰的过程中很难被发现,因为那种鱼雷使用氧气动力,排出来的废气都被海水给吸收了,使得鱼雷在飞驰过程中几乎不产生尾迹,是世界上最先进的鱼雷。如果海狼号潜艇和鱼鹰鱼雷攻击机当初能装备那种氧气鱼雷,那在战争中取得的战果会更加辉煌。
与此同时,两家德国的打捞公司在北华和德国政府的安排下,来到中国并前往渤海展开了打捞凤翔号和龙骧号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