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东北部战场上,日军三个师团接连覆灭给日军在军事上和心理上带来的打击都是极其重大的。军事上,日军已经彻底丧失了朝鲜东北部的控制区,完全无法从朝鲜东海岸进军并援助在朝鲜西北部被北华军围困进攻的第13、第15、第7、第8师团,而在朝鲜中北部的第19师团也因此而逐步陷入了万劫不复的险恶境地里。对于如此惨重的损失和如此恶化的战局,东京方面已经忍无可忍。裕仁在一怒之下,解除了小矶国昭中将的日本驻朝鲜军总司令官的职务,勒令其回国接受调查,同时命令朝鲜日军第2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大将担任朝鲜日军总司令官,全权负责在朝鲜同北华军作战。而松井大将在“升官”后,立刻向东京请求暂时放弃朝鲜北部,把朝鲜北部的部队都撤到汉城以南,以朝鲜南部与北华军展开拉锯战。对此,已经无法再承受以师团为单位继续丧师失地的东京方面迅速批准了松井大将的请求。
朝鲜北部战场上,被北华军杀得心惊胆寒的日军开始全面退缩。
但战场的主动权已经完全不在日军手里了,第19师团一直被韩国光复军死死纠缠着(其实韩军大部分都是轮番上阵的北华军),虽然还没有遭到北华军主力的攻击,但因为日军在东北部的崩溃而彻底叫天不应、叫地不灵,纯粹只是在垂死挣扎;而在朝鲜西北部的第13、第15师团很早之前就濒临被全歼,但因为入冬后的恶劣天气,北华空军无法出动,日本海军又争分夺秒地把第7、第8师团运到了朝鲜西北部,同时还断断续续地运来了数以万吨的辎重物资,有力地给这两个师团输了血。眼下,这四个师团的日军竭力冲击着北华军在朝鲜西北部沿海的防线,目的不言自明,试图背靠大海边战边撤,通过海军的舰队撤到朝鲜南部。
通过各部官兵的浴血苦战,好不容易把朝鲜北部的日军送上了绝路,高维岳等志愿军高层将领们自然不愿意看到煮熟的鸭子却飞了,因此多次向张学良请求,要求北华海空军出动,沉重打击朝鲜西北部海域的日军舰队,援助陆上的北华军继续大规模地歼灭日军有生力量。
接到陆军的要求后,冯庸等北华空军高层揶揄道:“天气这么恶劣,我们空军没法出动,让海军去大显身手吧!”最近这段时间以来,陈绍宽、沈鸿烈等海军高层将领个个满面春风,海军的水面舰艇一艘接一艘地下水,一艘接一艘地完工,一艘接一艘地从国外订购地区归国,使得原本弱小得简直可以忽略不计的中国海军水面舰队即将迎来井喷式的迅猛增长,这自然让陈绍宽、沈鸿烈等海军高层眉飞色舞、得意洋洋。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因此即便看到素来跟海军关系不佳的空军的将领们,陈绍宽、沈鸿烈等人也是一脸光彩照人的笑容。但海军脸上的笑容在空军看来,明显是具有炫耀意味在里面的,让冯庸等空军高层颇为厌烦和抵触。眼下,朝鲜战场上的陆军要求打击日军的舰队,冯庸正好可借机敲打敲打海军的“嚣张气焰”。
实际上,冯庸的“借口”也确实是正当的理由,眼下朝鲜北部以及整个东北、华北都在下着大雪或雨夹雪,空军的飞机很难出动,并且空军已经把鱼雷攻击机部队都转交给了海军,因此打击日军舰队本来就是海军的事情。在三军联合会议上,冯庸嘲讽道:“海军现在多厉害!那么多军费下去,海军简直今非昔比啊!潜艇、水面舰队、航空兵、陆战队,样样都有!打击日军舰队靠海军就绰绰有余,我们空军就不方面跟海军抢功喽!”
沈鸿烈不理睬冯庸的怪话,而是一脸为难地对张学良道:“少帅,我们目前能参战的水面舰艇只有那几艘老式的巡洋舰和新下水的驱逐舰,那两艘德国战列巡洋舰还在印度洋,那四艘美国航母和四艘美国重型巡洋舰还在东太平洋,即便能回国,一年之内也不能参加实战,因为让舰队形成战斗力绝不是一两天的事情。而我们的潜艇也很难出动,用潜艇去攻击日军的水面舰队是非常不划算的,并且我们也承受不起潜艇和潜艇兵的损失,而海军航空兵的飞机在这种恶劣天气下也无法出动,所以...”
“扯犊子!”冯庸不失时机地再次夹枪带棒地讽刺沈鸿烈,“当初要军费的时候,沈副司令您可是拍胸脯信誓旦旦声称不会让日军舰队进入中国领海,结果呢?日军舰队就在黄海北部,距离我们本土只有一百公里,我们强大的海军却左一个理由右一个托词地声称无法出击,白白浪费那么多军费!那几亿美元的军费要是给我们空军,我们早就把日本本土炸得寸草不生了!我就说嘛,花那么多钱给海军纯粹是烧钱!”
“冯副司令!”沈鸿烈这几天心情很好,所以一开始没有跟冯庸计较,但现在也忍无可忍了,“我要是给你一千架飞机,你能马上把这一千架飞机投入实战吗?飞行员是要训练的,飞机编队是要训练的,海军也一样,海军水兵是要训练的,海军舰队也是要训练的,这样才能形成战斗力!再说,海军烧钱,你们空军不烧钱?你们跟美国人买了280架B-17轰炸机,那玩意一架就是30万美元,280架足足八九千万美元!你们还额外又花了一千万美元给美国人购买了B-17的设计图纸和生产线,光是这个B-17轰炸机,你们空军就花了一亿美元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哼!你们跟美国人买军舰,跟德国人买军舰,都花多少个一亿美元了?你们还把日本人的那艘破烂航母打捞起来,又是维修又是改造,前前后后又扔进去上千万美元。那个破铜烂铁半年前就修好了,到现在发挥作用了吗?我们的飞机买回来后立刻就在朝鲜战场上大显神威,而你们的那个破烂却一直停在黄浦江里做摆设!”
“别吵了!你们都给我消停消停!”张学良实在受不了海空军老是在自己面前吵得跟乌眼鸡一样,立刻在争吵升级前制止住了他们,同时问沈鸿烈,“你刚才说‘所以’,所以什么?”
“所以...”沈鸿烈道,“我们决定用鱼雷艇编队出击!”
“哈!鱼雷艇,就那渔船大的小东西,能摧毁日军舰队?”冯庸冷笑。
“当初我们的海狼潜艇建造出来时,也有人说它是渔船大的小东西,但我们的海狼潜艇却击沉了日军一艘战列舰、两艘重型航空母舰以及击伤一艘战列舰。”沈鸿烈冷冷地反驳道。
“那两艘重型航母是你们击沉的?”一提到这个,冯庸顿时怒不可遏。关于日军赤城号和加贺号重型航母究竟是北华空军还是北华海军击沉的,双方各执一词,屡屡吵得不可开交,北华空军和北华海军都宣称赤城号和加贺号是自己击沉的。而这事也是北华海空军的主要矛盾之一。只要一提到这件事,海空军立刻拍桌子瞪眼。
“汉卿,你别说了!”张学良制止住冯庸,继续问沈鸿烈,“用鱼雷艇攻击吗?”
“是的。”沈鸿烈认真地道,“我们反复研究了客观条件和作战环境,觉得用鱼雷艇编队攻击日军舰队是最合适的对策。”说着,沈鸿烈把海军的作战计划书递给张学良。
“你们是海军,你们肯定远远比我更加了解海战。”张学良看完后,从善如流地道,“你们觉得这样做最合适,那我就批准你们的这个对策,祝你们捷报飞来,有什么困难就跟我说。”
位于辽东半岛和朝鲜西北部之间的黄海北部海域也叫“西朝鲜湾”,眼下的西朝鲜湾内,日军舰艇云集,在争分夺秒地忙着撤离已经被北华军逼得即将跳海的日军地面部队。对于如何打击日军舰队,北华海军内部产生了很多争论。那些正在回国的主力舰肯定是指望不上了,等它们回国的时候,别说还没有形成战斗力,就是立刻参战,也于事无补了。有人提议集结北华军所有的潜艇和水面舰艇,进行集体进攻,这种愚蠢的提议立刻被否决了;也有人提议,把渤海号航母正式投入实战,但此时西朝鲜湾的风雪天气明显不适合渤海号的出击,并且渤海号航母此时的战斗力也令人怀疑。
最后,一位年轻的海军少校提出了最可行的办法:鱼雷艇密集突袭。
这位年轻的海军少校名叫袁晨凯,是海军鱼雷艇部队第1中队中队长,毕业于讲武堂第七期的水面舰艇学院。会议上,沈鸿烈让袁晨凯说说他的想法和计划。
袁晨凯有条不紊地分析道:“副座,我相信日本人也在暗中关注着我们水面舰艇和潜艇的发展进度,从传统意义上讲,海军的核心是水面舰队,现在多了航空兵和潜艇,而鱼雷艇则被视为海军的辅助军舰,只有百十吨的鱼雷艇跟几千上万吨的主力舰相比,可谓毫不起眼,我相信日本人对我们的鱼雷艇部队没有太多的注意。但我认为,鱼雷艇跟潜艇很像,都是吨位很小但攻击力很强的军舰。副座,我们的主力舰还在回国途中,指望不上,我们已经在本土的那些轻型巡洋舰和驱逐舰只要一出动,日本人应该就会闻到风声并早有防备,并且我们若是以轻型巡洋舰和驱逐舰混编起来去进攻日军的舰队,无疑是以卵击石;而潜艇只能偷袭,主动进攻水面舰队等于送死,我们的海军航空兵和那艘轻型航母也都派不上用场,所以鱼雷艇就是唯一的也是最佳的攻击利器。副座,鱼雷艇的优点是,速度快、机动性好、灵活性好、隐蔽性好、攻击强、制造容易、操作简单,鱼雷艇的主要缺点是,续航力较低、防护力薄弱。但我认为,西朝鲜湾非常适合我们的鱼雷艇出击,因为西朝鲜湾距离辽东半岛只有一百公里,鱼雷艇虽然续航力较低,但区区一百公里完全在我们鱼雷艇的航程内,实际上,我们的鱼雷艇出击西朝鲜湾就相当于是近海作战,并非远洋作战,至于防护力薄弱,我认为我们的鱼雷艇编队可以在夜间出击,更好地发挥了鱼雷艇隐蔽性好的优点。我的战术是,让我们的鱼雷艇部队倾巢出动,以密集编队在夜间快速逼近向西朝鲜湾内的日军舰队,实施长途奔袭作战,在最短的时间内发射完所有的鱼雷,一击就走,并迅速撤离战场,从而扬长避短、重创日军。”
沈鸿烈听得微微点头:“这个构思确实是我们根据客观条件和作战环境而拿得出来的最佳的作战方式了。我们现在有多少鱼雷艇?”
袁晨凯回答道:“44艘,包括4艘德国海鸥级大型鱼雷艇和40艘我们同德国联合研制的飞鱼级鱼雷艇。海鸥鱼雷艇2艘在旅顺,2艘在威海,40艘飞鱼级共编为5个鱼雷艇中队,3个在渤海和黄海,1个在东海,1个在南海。我提议,把在渤海和黄海的3个中队都参战。”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一艘飞鱼鱼雷艇可携带4枚鱼雷,3个中队就是24艘,也就是96枚鱼雷,并且都是最新式的氧气鱼雷,足够给日军舰队造成重大打击了!”沈鸿烈算了算,目光闪闪,但他也知道把计划付诸行动需要克服许多问题,因此一锤定音道,“袁中队长,这个任务就全权由你负责,如果取得圆满胜利,我在少帅面前为你请功。”
袁晨凯点点头:“我和弟兄们一定竭尽全力!”
北华海军因为缺乏大型水面舰艇,所以对鱼雷艇这种物美价廉的小型军舰很感兴趣并给予了重视,目前共拥有4艘德国海鸥级鱼雷艇和40艘中德联合研制的飞鱼级鱼雷艇。海鸥级鱼雷艇的排水量达到1000吨,其实已经算是“鱼雷舰”了,航速33节,武器为3门127mm舰炮、2座三联装的533mm鱼雷发射管、2门20mm防空速射炮,另外可携带30多枚水雷或深水炸弹,编制120人,相当于缩小的驱逐舰;飞鱼级鱼雷艇的排水量只有100吨,航速超过40节,武器为两座单联装533mm鱼雷发射管,携带4枚鱼雷,另有1挺12.7mm高平两用重机枪,编制12人。北华海军的鱼雷艇部队编为5个中队,每个中队拥有8艘飞鱼级鱼雷艇,第1中队和第2中队每队额外拥有2艘海鸥级鱼雷艇。其中,第1、第2、第3中队都部署在渤海和黄海,第4中队在东海,第5中队在南海。从各队分布上不难看出,北华军鱼雷艇部队的假想敌和主要防备的对手也是日本海军。当然了,鱼雷艇是不可能参加远洋海战的,只能在近海活动。而袁晨凯敏锐地认识到,西朝鲜湾虽然是朝鲜海域,但靠近辽东半岛,因此鱼雷艇出击西朝鲜湾也属于近海作战,是可以发挥鱼雷艇的各种优点的。鱼雷艇虽然不起眼,但在夜间作战的威力远远超过潜艇,因为潜艇速度慢,被发现后只能下潜装死,而鱼雷艇速度超过其他水面舰艇,被发现后可以溜之大吉。
接到沈鸿烈的命令和任务后,袁晨凯和鱼雷艇部队的官兵们开始紧锣密鼓地展开备战工作。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把分散在渤海湾周边各个军港里的3个中队的24艘鱼雷艇悄无声息地运到最靠近西朝鲜湾的丹东港,其实渤海湾并不宽,鱼雷艇完全可以直接开过去,但袁晨凯心思缜密,不愿意暴露任何一个被日军察觉的细节破绽,想来想去,他命令各中队不动声色地把鱼雷艇从各自基地里捞上岸,装进火车里运到丹东,同时在丹东事先准备几辆吊车,确保鱼雷艇抵达丹东后可以顺利下水。
获悉即将和日本海军对决后,鱼雷艇官兵们无不摩拳擦掌、兴高采烈,在跟着鱼雷艇一起上火车后,官兵们立刻抓紧时间清理鱼雷艇底部的海蛎子。鱼雷艇最大的优点就是速度快,保持高速的一个因素就是要保证鱼雷艇底部光滑清洁,就像滑雪板一样,越光滑越好,海水阻力才达到最小。而一艘鱼雷艇停在海水里没几天,底部就会密密麻麻地长满海蛎子,严重地增加了海水阻力,减小了鱼雷艇的速度。怀着一定要痛歼日军决心的官兵们自然想让鱼雷艇在接下来的实战里保持最佳状态,因此上火车后立刻用刮锈板反复清除鱼雷艇底部的海蛎子。而随行的机械师们则同样一而再再而三地检查鱼雷艇的机械设备以及那一颗颗硕大铮亮的氧气鱼雷。
至于那4艘一千吨的大型鱼雷艇,只能在天黑后偷偷摸摸地从旅顺和威海开到丹东。
把鱼雷艇装上火车通过陆路运到丹东,虽说浪费了不少时间,但极大地加强了保密性并给了官兵们充分的检修鱼雷艇的时间。为达到知己知彼的程度,袁晨凯请求海军航空兵出动侦察机对西朝鲜湾的日军舰队进行侦察,冒着风雨或风雪起飞的几架海军侦察机给袁晨凯带来了让他如释重负的消息:日军舰队毫无察觉,仍然在忙着夜以继日地撤离陆上日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