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四艘还有四个月也都能完工了。”沈鸿烈也一样,一脸阴沉地说着好消息。
“太好了!我们有自己的航母了!”张学良心花怒放,“我们能自己造航母了!”他高兴得恨不得手舞足蹈。
北华海军(东北海军、广东海军、福建海军/中央海军)在统一后,张学良对其也进行了苦心建设,耗费无数的资金和心血,毕竟海军是三大军种里最烧钱的。为了建设强大海军,张学良在山东偷偷挖金矿而积攒起来的小金库都快被掏空了。此时的北华海军在规模上仅次于美国海军和英国海军,位居世界第二(美英海军并列世界第一。德国海军虽然位居第三名,但并列第四名的意大利海军和法国海军都被德国海军所控制)。张学良当然知道,现代海军的核心是航空母舰,因此他对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都不感兴趣,北华绝不可能像日本人那样建造“大和号”这种超级华而不实的东西,并且张学良也隐晦地阻止了德国人建造俾斯麦号和提尔皮茨号超级战列舰。张学良对建造航母是最注重的。北华海军共有8艘航母,分别是:
渤海号轻型航母(原日本的龙骧号),排水量12000/15000吨,舰载机52架;
吉林号中型航母(美国约克城级4号舰),排水量20000/26000吨,舰载机97架;
热河号中型航母(美国约克城级5号舰),排水量20000/26000吨,舰载机97架;
辽宁号重型航母(德国俾斯麦级3号舰),排水量38000/45000吨,舰载机150架;
朝鲜号中型航母(原日本未完工的苍龙号),排水量17500/20000吨,舰载机75架;
琉球号中型航母(原日本未完工的飞龙号),排水量17500/20000吨,舰载机75架;
台湾号中型航母(原日本未完工的翔鹤号),排水量26000/30000吨,舰载机90架;
库页号中型航母(原日本未完工的瑞鹤号),排水量26000/30000吨,舰载机90架。
从北华海军这八艘航母的“出身”来看,没有一艘是北华自己建造出的,纯粹就是“东拼西凑”而来的,所以张学良对北华自己能否拥有自造航母的能力高度重视。北华海军自造的航母是德国的“兴登堡级”。当时辽德联合研制航母时,双方都是白手起家,一是靠打捞起来的龙骧号上的日本技术,二是靠从购买回来的约克城级上的美国技术,三是靠辽德造舰专家们的智慧和心血。值得肯定的是,德国科学家们虽然从未研制过航母,但德国的造舰专家就跟德国其他领域里的专家一样,水平和能力都是世界一流的,而北华的造舰专家也同样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最终研制出“兴登堡级”中型航母,相当于约克城级的改进版,综合性能比约克城级略优秀一点。北华展开自制航母的工程后,首批开工建造的六艘都是兴登堡级。
陈绍宽拉着脸,报丧事般地向张学良报告喜事:“第一批的六艘里,山东号和山西号已经在巨济岛造船厂完工了,在江南造船厂建造的河南号和河北号以及在马尾造船厂建造的湖南号和湖北号都已经下水,并且完工了95%以上,最多在十一月前就能都全面完工。因为江南造船厂和马尾造船厂在建造这4艘航母之前负责把我们从日本接收的苍龙、飞龙、翔鹤、瑞鹤这4艘航母进行完工,所以工程进展程度比巨济岛造船厂落后了半年多。如果得到新的资金批准,巨济岛造船厂马上建造第二批的江苏号和浙江号,江南造船厂在完成第一批工程后马上建造第二批的福建号和安徽号,马尾造船厂在完成第一批工程后马上建造第二批的江西号和陕西号。”
沈鸿烈也拉着脸补充道:“因为有了第一次独立建造航母的经验,我们掌握了完全的造舰技术和齐套的造舰设备,工业部门和造船工业体系也都得到了全面的完善,同时培育出大量的新的造舰工人和造舰专家,所以我们的造舰工业已经完全走上正轨。第一批的六艘航母,每艘的建造周期平均需要两年半的时间,建造第二批时,每艘的建造周期可以缩短到两年甚至只需要二十个月。另外,我们自造的第一批的六艘航母都进行了严格的保密措施,我们对外只是公布我们建造了两艘,并且还需要一年时间才能全部完工。需不需要立刻就对外宣布,我们希望得到少帅您的意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太好了!太好了!我们能自己造航母了!”张学良激动得喜形于色,但很快,他发现陈绍宽和沈鸿烈的脸上都不对劲,不由纳闷道,“你们在干嘛?这是好事,你们居然拉着脸?是不是出什么问题了?难道有什么坏消息?”
沈鸿烈显得很酸涩地道:“少帅,我们马上要增加6艘航母了,另外,第一批的4艘珠江级重型巡洋舰也快完工了,您应该对我们海军有点信心了吧?”
“有点信心?”张学良听得一头雾水,“我什么时候对你们海军没有信心了?我一向都对你们有信心啊!”
“但您却在英国人面前低声下气...”陈绍宽看着张学良,“英国人都是过河的泥菩萨了,可您居然还畏惧英国人的恐吓...”
“这个...”张学良哑然失笑,“你们误会了!再说了,这跟你们海军有什么关系?”
“当然有关系!”沈鸿烈激动地道,“打苏联,少帅您毫不犹豫!为什么呢?因为打苏联是陆军和空军的责任,您当初既然毫不含糊地下决心打苏联,说明您对陆军和空军是充满信心的!而现在,打英国,少帅您却犹豫不决、举棋不定!为什么呢?因为打英国是我们海军的责任,您之所以一直不敢下定跟英国开战的决心,甚至对已经吊在嘴边的肥肉都视若无睹,这说明什么?说明您对我们海军没有信心!您觉得我们海军根本打不过英国海军!所以您才对英国委曲求全!”
“你们...”张学良暗暗想发笑,“你们误会啦!你们冷静点,听我说...”
“少帅,我们想来想去,都觉得就是这个原因!”陈绍宽语气坚决地道,“少帅您之所以忍受英国人的屈辱,哪怕在英国都快完蛋的情况下,却仍然忍受英国人的讹诈,就是因为您对我们海军没有信心!少帅,您是什么性格的人,我是非常清楚的!我们都是非常清楚的!您是一个把国家利益看得至高无上的人,蒋介石经常对外妥协,而您是绝不可能干出那种事,您向来对外强硬,宁折不屈。但现在面对英国时,您却一反常态,变得唯唯诺诺、委曲求全,说来说去,想来想去,我们都觉得根本原因是,您对我们海军没有信心!”
“少帅!”沈鸿烈的眼睛里甚至都闪烁起了泪花,“俗话说,君辱臣死!您在英国人那里遭到羞辱,这是我们海军上下的耻辱!军队里的求战声音,有一半以上都是我们海军里的!我们海军上下一致认为,精忠报国的时候已经到了!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我们海军耗费了国家这么多资金才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可不是用来装饰门面的!是用来保卫国家的!现在,就是我们海军真正接受考验和报效国家的时候!英国人在一百年前用巨舰大炮轰开了我们的国门,时至今日,该轮到我们连本带利地还给他们了!少帅,请您相信我们!相信我们海军能在海上打败所谓天下第一的英国海军!请您下达战争命令吧!少帅,您其实完全不需要忍受英国人的羞辱,因为我们海军有足够的把握能够打败英国海军!”
“少帅,请您相信我们!相信我们海军!”陈绍宽语气如铁,“陆军能纵横世界七大洲,我们海军也能纵横世界四大洋!”说着,陈绍宽递上一个本子,上面是密密麻麻的名字,“这是我们海军超过五千名中高级军官的联名请战书!”
“这...”张学良呆呆地张着嘴,他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猛然间,张学良明白了一件事:历史,并不完全是被人操控的,自己虽然是北华统帅,但很多东西也会身不由己了,比如这种集体性的请战意愿,这种集体性的求战愿望...这种东西就是人心民意,虽然能够被引导,但却仍然有自己的发展趋势,是人为难以控制的。此时,张学良就被北华军的这种集体情绪给推到了一个身不由己的位置上。打不打英美,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不是张学良一个人说了算的了。张学良从长远考虑而不愿意跟英美开战,在北华军很多官兵看来,这反而是张学良惧怕英美、对自己没有信心的一种表现,求战意愿在这种“耻辱”的刺激下反而变本加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