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华政府对英国政府正式下达开战通知后,丘吉尔在第一时间就急忙给罗斯福总统发去了求援电报,请求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抽调部分主力舰开到东南亚海域,不参战也不要紧,只要停泊在美属菲律宾的港口里起到震慑和牵制北华军的作用就可以了。罗斯福总统获悉北华军在三个小时后就开战,只能无奈地对丘吉尔道:“首相阁下,三个小时,哪怕太平洋舰队能像飞机那样飞,也根本赶不到东南亚。”在回复电报的最后,罗斯福总统用略微责怪丘吉尔以及略带揶揄的口吻说道:“我认为,英国的对华政策应该做出适当的调整了,不能因为锱铢必较而把本来不想参战的北华逼到我们的对立阵营里,否则,希特勒会给首相阁下您发来感谢信的。”
无法获得美国及时援助的丘吉尔和英国政府只得哑巴吃黄连。丘吉尔算是彻底明白了,北华为了夺取东南亚是真的不在乎跟英国开战,即便冒着跟美国开战的危险,北华都不在乎,如果要把话说得露骨一点,北华是真的不惧怕英国,甚至都看不起英国。这种羞辱让丘吉尔在这个时候根本无法拉下面子对北华求和。此时,丘吉尔的真实想法是这样的:英国确实要失去部分或全部的东南亚殖民地了,但,为了尊严和荣誉,即便美国不帮忙,英国也要跟北华真正地打一场,不过,打的目的不是为了守住东南亚,而是要痛击北华军,从而在谈判桌上能占到一些便宜。如果英军能在马来亚和新加坡取得不错的战果,那么英国的谈判代表在谈判桌上也能恢复底气,反之,北华方面尝到英国的厉害后,也会把原先苛刻的条件进行松口降价,同时,英军在这场局部战争中如果取得胜利,也能迫使北华军里的主战派不敢再叫嚣对英国开战。最完美的结局就是:英军死守住了马来亚,消灭了大批北华军,并在海上击沉一两艘北华海军的主力舰,然后,英国代表再乘胜谈判,让出一两块殖民地给北华,北华既尝到了英军的厉害,又得到了甜头,自然不会再打英国的主意,也会彻底死了参加战争的念头。虽然让出哪怕只是一块殖民地,都会让丘吉尔感到心头割肉,但为了英国赢得对德战争的大局,也只能忍痛割爱了,并且美国也是赞成英国让出殖民地给北华的,美国在这件事上不会帮助英国,英国不能不考虑到美国的态度。
打定主意后,丘吉尔立刻给驻印英军总司令阿奇博尔德韦维尔上将、马来亚守军总司令阿瑟帕西瓦尔中将、Z舰队司令托马斯菲利普斯中将分别发去电报,通知了北华军即将对马来亚展开进攻的消息,并提出了命令和要求。丘吉尔命令韦维尔上将竭尽全力地援助马来亚守军,命令帕西瓦尔中将“一定要坚守一个月以上,等待美国太平洋舰队赶来增援,最好能在战场上消灭掉三五万的北华军”,命令菲利普斯中将“竭尽全力配合帕西瓦尔将军,最好在海上战斗中击沉一两艘北华海军的主力舰”。
电报发完两个小时后,马来亚战事便爆发了。
远在印度的韦维尔上将肯定在一时半会间来不及援助马来亚,因此战事爆发后,帕西瓦尔中将的陆军和菲利普斯中将的舰队首当其冲。两位中将都对这场突如其来的战事大吃一惊,感到毫无心理准备,但随后,战局让两人再度大吃一惊,北华军通过在战前被认为不可能通过的马来亚半岛丛林,一路势如破竹,一天就推进了上百公里,照这个速度,北华军在一星期后能兵临柔佛海峡,而在海面上,北华军的舰队更加是耀武扬威、肆无忌惮,用舰炮和舰载机打得马来亚半岛的英军溃不成军。
反击计划迅速被制定了出来,帕西瓦尔中将准备抽调一半兵力前往马来亚南部,设立多条陆上防线,节节抵抗,实在不行,就退守新加坡,把柔佛海峡作为最后一条防线;菲利普斯中将则率领Z舰队全力出击,争取给北华海军造成重创。毕竟,北华军已经掌握了制空权,再让他们掌握制海权,这仗就没法打了,新加坡会成为孤立无援的孤城,印度方面的英军也无法通过海路援助新加坡,英军只有掌握了制海权,起码是新加坡附近海域的制海权,英军才能完成首相提出的“坚守一个月以上,消灭掉三五万北华军”的战争要求。
陆上海上,两个战场上的战斗同时展开来。
托马斯菲利普斯中将身材矮小,人称“大拇指汤姆”,他资历深厚、性格刚毅,具有不屈不挠的斗志和勇敢无畏的意志,但他却有两个致命缺点,第一,他是搞参谋工作出身的,以前是英国海军部副参谋长,虽然履历丰富,但缺乏指挥舰队的实战经验,同时又自信过度,俨然是一个英国版赵括;第二,他的战争思想已经严重落伍了。菲利普斯中将属于坚定的巨舰大炮主义者,他坚定地认为“飞机绝不可能是军舰的对手”“只有几吨重的飞机想要击沉几万吨的军舰,简直是天方夜谭”。菲利普斯中将的Z舰队原有5艘主力舰,包括2艘航母、2艘战列舰、1艘战列巡洋舰,直布罗陀海峡战役爆发后,由于害怕意法海军会从苏伊士运河逃出地中海,因此丘吉尔给菲利普斯中将发来电报,要求从Z舰队里调2艘主力舰开赴红海,协助当地英军坚守苏伊士运河。当时有三个方案在菲利普斯中将面前:调走2艘航母、调走2艘战列舰、调走1艘航母和1艘战列舰,Z舰队的很多军官都倾向于第二个方案或者第三个方案,整体上看,第三个方案是最保险的。但菲利普斯中将坚定地下令把那两艘航母给调走,因为他认为“航母没用,我宁可调走两艘航母也不愿调走一艘战列舰”。结果此时,他的Z舰队的主力舰只剩下2艘战列舰和1艘战列巡洋舰,皇家方舟号和暴怒号航空母舰此时都在印度洋另一边的红海,且无法赶来支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客观上讲,菲利普斯中将轻视飞机也不是没有道理,他的每艘主力舰上都拥有数量超过40门/挺的高射炮和高射机枪,所以他不认为脆弱的飞机能通过这道密不透风的防空火力网并对军舰展开有威胁的攻击。综合而言,菲利普斯中将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英国军人:冷静、刚毅、顽强、勇敢,具有崇高的军人荣誉感,这种荣誉感是纵横世界三百年的“日不落帝国”给每个英国军人带来的骄傲感,但是这种骄傲感极其容易化为单纯的骄傲,也就是狂妄轻敌,而这种狂妄轻敌则会在军事思想上造成闭目塞听和墨守成规的恶劣后果。
世界各列强大国的海军里,都存在“战列舰派”和“航空母舰派”的争执,包括已经不复存在的日本海军,此时的美国海军和英国海军仍然还在建造战列舰,但是,在这些列强海军里,最年轻、最新崛起的北华海军却没有这个争执,几乎所有的北华海军中高层军官都是坚定不移的“航空母舰派”,北华海军一艘战列舰或战列巡洋舰都没有建造,全部的资源和时间都用来建造航母。这是因为辽日战争里,所有北华军高层都知道,强大的日本海军被北华空军的鱼雷机打得损失惨重,航母取代战列舰已是历史大趋势。因此,北华海军高层无不刻苦钻研航母作战理论,没人对战列舰感兴趣。
这是北华海军走在世界最前列的一个宝贵的先进性:当其他列强海军还在争论究竟是战列舰重要还是航母重要时,北华海军已经在全力建造航母并研究航母作战理论了。
交战双方在军事思想上的超前和落后,其实就已经注定了马来亚海战的结局。
英军舰队刚刚离开新加坡就被北华海军获悉了,在英军舰队划开的巨大浪花里,至少有三艘北华海军的U型潜艇在悄悄地尾随着,并通过无线电波通告了英军舰队的准确位置。实际上,开战之前,就有超过十艘北华军的潜艇埋伏在新加坡入海口处,它们的任务不是伏击英军舰队,而是尾随跟踪并通风报信,因为潜艇攻击舰队只是死路一条。
潜艇的速度当然比不上军舰,因此发出“英军舰队已经驶出新加坡”后的北华军潜艇迅速就被全速开动的英军舰队给甩开了,无法继续跟踪。但这已经足够了,接下来的侦查任务就交给北华军航母和主力舰上的侦察机了。
胡德号战列巡洋舰是Z舰队的旗舰,这艘艨艟巨舰的排水量达到44000吨,拥有8门口径达到381毫米的主舰炮,而一左一右航行在胡德号两侧的纳尔逊号和罗德尼号是同级战列舰,每艘满载排水量都达到38000吨且拥有9门口径达到406毫米的主舰炮。如果北华海军用战列舰队与之展开一对一的较量,基本毫无胜算,因为北华海军的两艘德国沙恩霍斯特战列巡洋舰的主舰炮口径只有330毫米,四艘日本金刚级战列舰的主舰炮口径只有356毫米。菲利普斯中将的舰队只有3艘主力舰,但他却毫无顾忌一路北上,主动冲向北华海军的舰队,因为他一方面不相信北华海军的飞机能击沉自己的这三艘艨艟巨舰,另一方面他认为北华海军想要消灭自己的舰队,起码要有六艘以上的主力舰来围歼自己,而北华海军只有六艘主力舰,围歼自己的可能性不大,自己见势不妙也可以迅速撤退,因此菲利普斯中将才会如此无所畏惧。当然,菲利普斯中将也没有狂妄地打算要全歼北华军的舰队,他打算在与北华军舰队发生接触后,集中火力,争取摧毁或重创北华军一两艘主力舰,然后见好就收地迅速撤回新加坡,那么,他和Z舰队的任务就算是完成了,达到了首相的要求。总体而言,菲利普斯中将对这一仗是很有信心的,其实不仅仅是他,全舰队的英军都对此拥有稳操胜券的信心。当菲利普斯中将在新加坡出发前对全舰队宣布“我们马上要去教训中国佬了”时,整个舰队欢声一片,甚至留在新加坡的舰队后勤人员已经准备好在今晚庆祝胜利的香槟酒了。
如果英国人的这种盲目自信让北华军知道,北华军高层一定会不敢相信。
距离英军舰队340公里外的马来亚西北部海域,北华海军第1航母舰队。
旗舰辽宁号航母的会议室内,参谋军官和通讯军官急匆匆地进进出出,兴奋和紧张让所有人都情不自禁地小跑着,舰队司令陈季良中将、副司令毛忠才少将、参谋长林靖海中校、舰长萨师俊上校等高级军官聚在巨大的海图前,反复地研究着、推算着、讨论着。
“侦察机都出动了吗?”
“第一批已经全部出动,第二批已经准备完毕。”
“敌军舰队什么时候离开新加坡的?”
“上午7点40分,航速22节。如果敌军舰队是直线开进,预计52分钟后就会抵达我舰队所在海域。”
“有护航飞机吗?”
“一架都没有,只有几架侦察机。”
“英国人的脑子里在想什么?”陈季良难以置信,“仅仅派来三艘主力舰,还没有航母!在这样的情况下,却连一架护航飞机都没有?这跟送死有什么区别?”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林靖海微笑道:“英国人不相信飞机能击沉军舰,就像我们坚信飞机能击沉军舰。”
“我们可以出动多少架舰载机?”陈季良问林靖海。
林靖海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辽宁号共有150架舰载机,包括22架侦察机、48架战斗机、45架鱼雷攻击机、35架俯冲轰炸机,吉林号和热河号各有97架舰载机,包括13架侦察机、34架战斗机、28架鱼雷攻击机、22架俯冲轰炸机,渤海号共有52架舰载机,包括8架侦察机、16架战斗机、18架鱼雷攻击机、10架俯冲轰炸机。因此,我舰队累计可以出动132架战斗机、119架鱼雷攻击机、89架俯冲轰炸机。全部起飞这些飞机需要三十分钟,特别是辽宁号,携带的舰载机太多了,甲板上只能放一小部分,绝大部分飞机都放在二层和三层机库里,需要的时间比较长。”
“你认为应该怎么进攻?”陈季良仍然问林靖海。因为这是北华海军第一次用航空母舰攻击敌方舰队,陈季良以前是水面舰艇指挥系出身的,半路改道学习航母作战理论。其实,这也是北华海军高层将领的一个共同特点,他们都出身旧海军,那时候根本没有航母,而现在他们却要指挥世界上最庞大、最先进的航母作战,尽管已经“恶补”了航母作战理论知识,但陈季良这样的老派海军将领在真正要参加实战时,还是会紧张的,虽然这场战斗完全是不对称的。
“我认为现在就可以让飞机起飞了。”林靖海属于北华海军的后起之秀,进入讲武堂就是学习航母作战理论的,因此要比陈季良冷静和镇定得多,“敌军舰队没有护航飞机,所以我们的舰载战斗机不需要倾巢出动,但也要防备敌军陆基飞机会突然攻击我方出击机群和我方舰队,所以,起飞一半的战斗机和三分之二的攻击机、轰炸机。另有三分之一的攻击机和轰炸机在航母上待命,如果已经出击的机群没能找到敌军舰队,我们也有个后手。”
“既然敌军舰队是在海面上而不是在港口里,只出动鱼雷机就可以了吧?何必出动俯冲轰炸机呢?”毛忠才道。
“这是我们第一次正式用航母舰队参战,是我们获得经验的宝贵机会。”林靖海道,“我们必须要知道鱼雷和炸弹哪个对军舰的破坏力更强。虽然我们已经对此进行了无数次的演习和计算,但一万次的演习都不如一次的实战更有价值。”北华海军的舰载俯冲轰炸机就是改造后的Ju-87斯图卡,可携带2枚500公斤重的航空炸弹,鱼雷攻击机是鱼鹰-1(Ju-80)的改进后继版鱼鹰-2(Ju-90),可携带1枚1000公斤重的氧气电动鱼雷,战斗机是日本零式。
一名通讯军官满脸喜色地推门而入:“报告!二十七号侦察机发现敌军舰队!”
“在哪里?”陈季良等人异口同声地问道。
“正东偏南35度,直线距离175海里,航速22节。”
林靖海微微一笑:“那就没什么好犹豫的了。留一半的战斗机,攻击机和轰炸机基本都出发吧!”他看了看手表,“三个小时后,我们就可以庆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