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定对美英开战的决心后,北华军开始在不动声色中全力启动战争机器,为参加一场比苏联战争规模更大、交战区域更广、胜负意义也空前重大的战争而全力以赴。在三军的高层会议上,张学良庄严地道:“我们对美英开战,首要目的是自保,而不是扩张。若赢得了这场战争,我泱泱中华将会彻底崛起为世界性的第一大国,若输了,中国将会成为二流大国。”
对于战争的后果,张学良是非常清楚的,若是打赢了,美国会跟英国一样,即便不会一蹶不振,也会全面元气大伤,成为地域性的二流大国,中国则会取而代之,成为世界霸主;若是打输了,张学良自己要成为战犯来平息残局,同时,战后中国肯定会被全面削弱,重新萎缩回东亚大陆,北亚的新领土应该能保住,但在中亚、东南亚等地的附属国都会土崩瓦解,日本也会被美国重新武装起来,成为美国遏制中国的武器。这样的结局,是非常沉重的代价。张学良虽然并不是特别支持对美英开战,但有时候也会被民族自尊心所刺激:我中华文明延续了五千年,位列世界四大文明之一,中国人是世界上人数最多的种族,中国的领土疆域在世界上也是名列前茅的,并且中国人也是优秀的民族,如此得天独厚的基础,为何上苍却没有让中国获得称霸世界的机会?这是多么巨大的遗憾啊!既然我现在有机会改变历史,何不全力以赴?难道中国人就只能拥有过去的辉煌吗?难道中国就只能永远做一个二流大国吗?
北华一边继续跟美英谈判一边在暗地里厉兵秣马,实际上,张学良最希望的就是美国让出菲律宾和马里亚纳,其次是希望英国让出阿拉伯半岛和南非,再其次是希望英国让出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这三个目标的重要性是依次的,第一个是为了中国的国家安全,第二个是为了中国的能源财富,第三个是为了中国的生存空间。客观上讲,张学良厌恶英国,但对美国并没有太大的恶感,只要美国让出菲律宾和马里亚纳,哪怕北华军的舰载机群已经从航母上起飞,张学良也会下令鸣金收兵,但罗斯福总统和美国高层已经彻底对北华不抱有希望了,所以对张学良最后的底限要求一直没有给予满足。
在这同时,德军和盟军继续在北非打得如火如荼。由埃尔温隆美尔上将率领的德国非洲军团东路部队在攻破埃及西大门托布鲁克后再接再厉,在经过数场恶战后深入埃及境内五百多公里,夺取了埃及北部最重要的港口、军事重镇亚历山大,埃及境内的英军近乎崩溃,丘吉尔任命伯纳德劳蒙哥马利中将担任中东英军总司令奥金莱克上将的副手,飞赴开罗,指挥当地英军死守尼罗河三角洲和至关重要的苏伊士运河;而在北非另一端的摩洛哥,德军名将古德里安元帅也碰到了一个强硬的对手,刚上任的美军第1装甲军军长乔治巴顿少将。总体而言,埃及的战事完全不利于盟军,德军在当地拥有制空权和制海权,实力也超过英军;但在摩洛哥战场上,美军的强大运输能力使得登陆上岸的盟军和美式坦克、飞机、大炮等重武器源源不断,因此与德军打得势均力敌、不分胜负。基于这种情况,再加上直布罗陀海峡外延海域云集了大批美英舰队并且海峡出口处被盟军布设了大量水雷,因此德军统帅部决定把地中海的突破口放在埃及,放在苏伊士运河,希特勒亲自给隆美尔上将发去电报进行鼓励,并声称“你攻下开罗的时候就是你晋升为陆军元帅的时候”。
希特勒在公开演讲中多次形容美国是“懦夫和纨绔子弟的国家”,张学良也知道美军士兵的战斗意志虽然没有意军士兵那么一触即溃,但确实没有中国军人、日本军人、德国军人那么顽强凶狠,不过,在非洲战场上,美军确实靠着勇猛无畏的精神和背后本土的强大工业生产力而创造了一项奇迹,这是值得正视和肯定的,因为贬低和丑化敌人是一种证明自己无能的行为。对于美国人创造的这个“奇迹”,张学良也暗暗赞叹不已。
在这里需要概述一下非洲的情况。非洲是被西方列强在近代瓜分得最彻底的一个大洲,虽说西方人也装模作样地宣布某些非洲国家是本国的“自治领”或“海外省”,但实质上仍然是殖民地。战争之前,非洲主要被四个国家瓜分,英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大致上,英国占据着非洲的南部、中东部、中北部、东北部、西南部,法国占据着非洲西部绝大部分地区以及非洲第一大岛马达加斯加岛,意大利占据着非洲北中部的利比亚和东非的埃塞俄比亚、索马里、吉布提、厄立特里亚,比利时占据着非洲中南部的刚果(金),另外,西班牙和葡萄牙在非洲西部沿海也有几块面积不大的殖民地。总体而言,英国在非洲的地盘约占全非洲的40%,法国占全非洲的35%,意大利占15%,比利时占8%。欧洲大陆战争结束之后,法国和比利时都被德国占领,因此这两国在海外的殖民地就处于非常微妙的状态中,因为这两国都出现了两个政府,一个是被德国控制的傀儡政府,一个是逃到英国并且已经加入同盟国阵营的流亡政府,除此之外,荷兰的情况也跟法比一模一样。但是,法比两国在非洲的殖民地却是安全的,因为德国和北华都对这两国在非洲的殖民地鞭长莫及,而靠近北华的法属印度支那、荷属印尼都被北华吞并了,虽然法属马岛也被北华吞并,但北华毕竟没有实力去非洲大陆上打一场跨洲跨洋战争。法国的西非殖民地里,当地法军有的听命于法国傀儡政府,有的听命于自由法国政府,但在总体上,听命于自由法国的却更多,这个情况跟印度支那恰恰相反,因为自由法国知道自己对印度支那鞭长莫及,所以只能放弃印度支那,但西非殖民地则近在咫尺,是可以控制的,所以自由法国发展势力和海外根据地的重点是在西非殖民地,另一方面,美英掌握大西洋的制海权,可以源源不断把军队送上西非,协助自由法国军剿灭当地听命于傀儡法国政府的军队,这样,美国参战后,自由法国迅速控制了法国的西非殖民地并将其作为光复法国的海外殖民地。在这同时,西班牙和葡萄牙在非洲西部沿海的殖民地当然被近水楼台先得月的盟军给占领了(都被同盟国内最强势的美国占领了),而比利时的刚果金殖民地则暂时交给美国“托管”。实际上,这是美国和比利时流亡政府的交易,美国承诺帮助比利时复国,但要求比利时割让刚果金,对此,比利时流亡政府自然没有其他选择,而美国政府则通过这个交易而给自己又增加了一块殖民地,并且使得美国在非洲第一次拥有了殖民地,这也是美国政府暗地里准备在战后把势力扩张到全球各地的计划里的一个体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因此,眼下的非洲是这样的:北非沿海地区是德国地盘(利比亚在名义上还是意大利的殖民地),东非仍然被意大利掌握(盟军毕竟是在大西洋上登陆的,对东非暂时鞭长莫及),马达加斯加岛已经属于北华,而占全非洲80%以上的其余地方都已经被美英法三国给占领。
美军在非洲战场上创造的“奇迹”,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出现的。
已经掌握大西洋制海权的美军可以轻而易举地把大量的兵员和巨量的物资从美国本土运送到非洲西部沿海地区,可以非常便捷地支持摩洛哥战场,但是在非洲大陆另一端的埃及,当地英军的处境已经是岌岌可危,英国后方根本无法援助埃及英军,来自英国本土的人员物资因为地中海完全被德国掌控而无法前往埃及,印度境内的英军和物资也因为在印度洋上没有运输舰队以及伊朗不放行而无法前往埃及,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军开辟出了“撒哈拉航线”。
位于非洲西北部的美军想要援助位于非洲东北部的英军,而中间的北非又被德军控制,因此美军只能从北非以南的撒哈拉沙漠上通过空运方式把人员物资运到埃及。超过1000架美军运输机被投入了这道横跨撒哈拉沙漠、长度超过3500公里的空中航线,把人员和物资源源不断地送到埃及英军的手里。这道“撒哈拉航线”的起点是西撒哈拉,沿途穿过阿尔及利亚、尼日尔、乍得,最后进入英属苏丹境内,再通过陆路把人员物资一路向北,运入埃及。在第一个月,美军运输机的损失率超过50%,甚至有整整一个运输机编队因为在横穿沙漠过程中碰到沙尘暴而全军覆没,在之后,美军每个月的运输机损失率始终都没有低于20%,浩瀚无垠的撒哈拉大沙漠上,沿途一路都是美军坠毁飞机的残骸,使得这道航线被称为“铝途”。沙漠的刺眼阳光中,有的美军新飞行员只需看着地上闪耀的坠毁飞机的碎片作为路标,就能在沙漠里辨别方向,沿途当地的阿拉伯人和黑人则纷纷拾取坠毁飞机的碎片零件做成铝制的器具。
通过这条“撒哈拉航线”,美军每个月给埃及英军提供了2000吨武器弹药和各种物资,并把数百架战斗机和轰炸机在拆卸后也通过运输机运到了埃及。虽然美军给英军运去的陆战武器基本都是轻武器,坦克和大炮根本就没法通过运输机运输,但也极大地增强了埃及英军的战斗力并鼓舞了英军的士气。如果没有美军如此不惜代价的空中增援,德军早已攻入开罗。
圣诞节这天,红海内发生了一场在海战军事史上极有意义的战斗。
红海虽然被夹在埃及和阿拉伯半岛之间,两岸都是英国人的控制区,但英军偏偏在这里没有制海权,因为德国远东舰队的存在,而英军在印度洋内没有任何海军力量,美军刚刚组建的印度洋舰队只是刚进入阿拉伯海。获悉德军远东舰队完全控制红海并使得埃及英军大吃苦头后,正在印度洋舰队旗舰埃塞克斯号航空母舰上的舰队总司令切斯特威廉尼米兹中将发电报给奥金莱克中将:“你们干嘛不用飞机击沉德国人的军舰呢?”
奥金莱克吃惊道:“飞机能击沉军舰?”
尼米兹道:“难道马来亚海战还没有给你们上一课吗?中国人用航空母舰击沉了你们的战列舰,这是一种新的海战方式,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奥金莱克:“我们的战列舰是被航空母舰击沉的,陆基飞机能击沉军舰吗?”
尼米兹:“让我来试试。”
美德红海海战由此爆发,德军指挥官是德国远东舰队司令威廉卡尔斯上将,美军指挥官则是尼米兹中将,这场海战最奇特的是,指挥美军航空兵的尼米兹中将并不在红海现场,他正在跟他的舰队还处于距离红海入海口两千多公里外。在尼米兹的遥控指挥下,美军海军航空兵调拨了100多架战斗机和80多架F2A水牛舰载轰炸机,通过撒哈拉航线,秘密地部署在了苏伊士运河附近。12月25日这天下午,当德国远东舰队起飞了两艘航母上绝大部分的舰载机轰炸开罗时,身在两千多公里外的尼米兹中将断然命令部署完毕的海军航空兵机群出击。
马来亚海战中,北华海军起飞航母上的舰载机,成功摧毁了英国海军Z舰队;而这次红海海战中,美国海军则起飞陆基舰载机,对德军舰队展开了猛烈打击。这场海空战持续了两个多小时,猝不及防的德军遭到重创,由于舰载机都已经出击,德军舰队没有空中防御力,使得“威廉一世号”航空母舰和“吕佐夫号”轻型战列舰被击沉,另有多艘军舰受伤,而美军出击机群也损失惨重,一百八十多架飞机只有二三十架返航。究其原因,因为美军飞行员缺乏飞机攻击舰队的经验,美军也没有专门攻击军舰的先进飞机,德军完全是因为毫无防备,所以损失惨重。
埃塞克斯号航母上,尼米兹中将认真地阅读着战报,旁边还放着罗斯福总统发来的嘉奖电报。“航母确实已经取代了战列舰的海战地位。”尼米兹中将满意地点点头,“马来亚海战和红海海战已经反复地证明了这一点。并且,炸弹对航母的毁伤力比鱼雷更大,落到航母上的炸弹会穿透薄弱的飞行甲板,在航母内部爆炸开来,从而造成极大的破坏。”尼米兹中将为他获得的宝贵经验而深感高兴,他随后给罗斯福总统发报:“尊敬的总统先生,英辽爆发的马来亚海战和我军刚刚与德军爆发的红海海战都证明了,航空母舰的重要性已经超过战列舰,美国海军必须改正海战思想和发展海军的道路,衣阿华级战列舰原计划要建造6艘,我认为可以缩减成4艘,已经完成设计的蒙大拿级战列舰也可以取消全部的建造计划,我们应该把绝大部分用于海军的工业力量都集中于建造航空母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红海海战给美国海军指明了一条道路,也重创了德国在印度洋内的海军力量。损失了一艘航空母舰和一艘轻型战列舰后,德国远东舰队实力大损,不得不退回东非基地进行休整。而美国印度洋舰队则星夜兼程地扑向东非,准备彻底全歼德国远东舰队。
与此同时,中国东北海(日本海),韩国的郁陵岛。
鼎沸翻涌的海面上,六艘艨艟巨舰正在劈波斩浪,一波波银光闪闪的舰载机呼啸着从航空母舰的飞行甲板上起飞跃空或模拟俯冲投弹和鱼雷攻击。北华海军正在这里争分夺秒地进行着最后的训练工作。郁陵岛位于日本海中部,也是一座类似于海洋岛的孤岛,并且比海洋岛更加远离尘世,岛上居民已经被北华政府迁移离开,这座岛屿也像海洋岛那样成为了北华海军的一处秘密基地。郁陵岛位于苍茫大海间,北华海军的飞行员们在这里展开训练能够找到攻击同样位于苍茫大海间的夏威夷群岛的感觉。
山东号的瞭望塔上,沈鸿烈、曾以鼎、林靖海等十多名海军高层齐齐举着高倍望远镜,观察着在航母上起飞、降落以及在海面上模拟投弹投雷的舰载机,上百名技术军官在紧锣密鼓地忙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