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塞克斯号航空母舰的舰桥上,尼米兹正在看着手里的两份电报,一份是罗斯福总统刚刚下令晋升他为海军上将的通知书,另一份则是美国海军部长弗兰克诺克斯给他的回电,尼米兹对第二份电报的兴趣远超过第一份。诺克斯部长在回电中告诉他,海军部和战争部(国防部)都已经认真考虑了他的提议并通过表决,将削减建造战列舰的经费和数量,把省出来的资源和资金都投入到航空母舰的建造工程上。看到这个回复,尼米兹上将轻轻松了一口气。
“还没有找到德国人的踪影吗?”尼米兹上将收起电报,询问他此时最关心的事情。
站在他身边的舰队副总司令法兰克杰克弗莱彻少将回答道:“所有的侦察机都已经派出去了,一直在不间断地进行着搜索,阿拉伯半岛和印度的英军也根据我们的请求,派出了很多陆基侦察机进行搜索,但都没有结果。”
“这帮德国人究竟跑到哪里去了?”尼米兹上将蹙紧眉头。
“我认为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上将。”弗莱彻少将显得不以为然,“德国人的舰队已经没办法回到东非进行维修和补给,即便我们暂时没发现他们,他们也插翅难飞,最终会因为燃料耗尽而成为漂浮在海面上的废铁。”
“事情没这么简单,少将。”尼米兹上将显得有些不安,“你别忘了,在阿拉伯海周围,除了英国人和意大利人的地盘,还有中国人的地盘。伊朗、斯里兰卡、马达加斯加,都是中国人的势力范围,虽然中国人没有参战,但他们跟德国人的勾结早就是公开的事实。我担心德国人的舰队会逃到中国人的地盘里,如果真是那样,就麻烦了。”
“中国人应该很清楚国际战争法的准则,他们作为战争里的中立方,是不能为参战方提供庇护和援助的。否则,他们就等于是参战了。”
尼米兹上将看着弗莱彻少将:“怎么?你以为中国人不敢参战?他们只是在等待最好的参战时机而已,就像当初他们对苏联人干的那样。”
“上将!”战列舰队司令雷蒙德斯普鲁恩斯少将急匆匆地走过来,递上一份电报,“英国人发现德国人的踪迹了!”
尼米兹上将接过来看了看,脸上顿时浮起一丝阴郁:“最坏的事情发生了。”
电报是英军驻阿曼地区的空军部队发来的:一架英军的侦察机刚刚在阿曼湾外延海域发现了一个漂浮在海面上的柴油桶,并且上面标注着德语字样。
“他们跑进波斯湾里了。”尼米兹上将轻轻叹口气,“那里是中国人的地盘。”
“我们怎么办?”弗莱彻少将和斯普鲁恩斯少将一起望向尼米兹上将。
尼米兹上将沉吟了一下:“全舰队开往阿曼湾!”
霍尔木兹海峡跟直布罗陀海峡、马六甲海峡一样,都是具有极高战略地位的咽喉要地。海峡以西是波斯湾,以东是阿曼湾,阿曼湾再往东就是阿拉伯海和印度洋,海峡以北是伊朗,以南是阿拉伯半岛东北部的“尖角凸出部”(这个尖角凸出部在后世一部分属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一部分属于阿曼)。中东地区拥有全世界80%可开采的石油资源,号称“地球油库”,这在后世是妇孺皆知的常识,但在此时却谈不上人尽皆知,因为并没有类似于联合国的权威机构对全世界的石油储量和分布情况进行详细的研究和统计,即便是美英德等大国,也只是很含糊地知道“中东有不少油矿”,并不知道中东油矿占全世界石油资源的比例会如此之高。当然了,张学良是最清楚的,在他的“泄露天机”之下,极少数的北华高层也清楚,特别是杨宇霆这种激进派高层,自然是极度支持吞并中东,即便暂时吞不了,也要为以后卷土重来打下基础。中东石油如此之多,顺理成章,霍尔木兹海峡在不久的以后必然会成为世界各大国的海上石油生命线,因此,北华军撤离阿拉伯半岛时并没有完全撤离。在徐永昌和杨宇霆富有远见性的策划下,阿拉伯半岛上的北华军特地在霍尔木兹海峡南部的“尖角凸出部”保留了一支部队,占据了这个“尖角凸出部”,控制着当地约1万平方公里的三角形沿海地区,并在这个咽喉地区修建了海空军基地,驻守在这里的北华军所需要的物资补给都直接从伊朗境内运来,而霍尔木兹海峡最窄处只有38.9公里,因此伊朗境内的北华军对海峡对岸的“尖角凸出部”的北华军进行补给是非常容易的事情。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尖角凸出部”有一个在后世大名鼎鼎的城市:迪拜。这个“尖角凸出部”此时也被称之为迪拜地区,完全是北华的占领地和军事区。
因为控制了伊朗和迪拜地区,所以霍尔木兹海峡完全是北华军的地盘,德军逃进去后,美军是不敢轻易钻进来的。尼米兹上将很清楚,自己的舰队如果通过霍尔木兹海峡开进波斯湾里,一旦辽美开战,那自己就等于是自投罗网,所以他的舰队只是呆在海峡外面的阿曼湾。
德国远东舰队确实逃入了波斯湾里,在这里,筋疲力尽的德国海军官兵们得到了北华军的热烈欢迎和盛情招待,伤兵们得到了医治,阵亡者的遗体得到了安葬,但伊朗没有天然良港和大型的造船厂,因此德军伤痕累累的军舰只能进行初步的维修,没办法进行全面大修。德国远东舰队是在夜里逃进来的,所以没有发现有个油桶不小心落入海里,结果暴露了行踪。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辽美谈判地点,华盛顿。
在美国国务卿科德尔赫尔居住的华德门花园公寓的一间会议厅内,以顾维钧为首的北华政务委员会外交代表团已经同美方展开了五十多次双边谈判,这么长的时间下来,这么多次的唇枪舌战,已经让双方在心理上都厌倦了这种没完没了、老生常谈的对话,但为了各自国家的利益,双方不得不继续嚼着这个已经嚼了五十多次的口香糖。用顾维钧的话说,“每天晚上我回到住所后,都要按摩我的面部肌肉,因为我的嘴巴和舌头都快抽筋了”。之所以谈了这么多次都没有结果,是因为双方的底限和要求都相差得实在太大。
北华主要提出的要求是:美军立刻撤销印度洋舰队,裁撤美军驻在菲律宾、澳大利亚、新西兰的军事力量,并把菲律宾群岛和马里亚纳群岛转让给中国;作为交换,北华可以居中调停同盟国和德国的战争,并可以用北华加入同盟国的行为来迫使德国停止战争。
美方主要提出的要求是:北华立刻全面断绝与德国的贸易来往,停止出售石油、钢铁、橡胶、钨砂、军火、机器等被可以被用于战争的物资给德国,并让美方监管人员前往乌拉尔山脉附近的中德铁路线交界处进行监督;同时,北华允许盟军使用伊朗境内的交通线并向盟军打开马六甲海峡;作为交换,美国可以把部署在菲律宾的三艘航空母舰撤回夏威夷。
北华的要求让美方大摇其头,而美方的条件也被北华所拒绝。
毫无休止且看不到达成共识希望的这场谈判让双方都心力交瘁、口干舌燥。但在今天,谈判的美方代表则增加了一个人,美国战争部长兼陆军部长亨利刘易斯史汀生。这好歹给这场枯燥无味的谈判增加了一点新鲜话题。
“顾先生,我方向贵方提出强烈抗议!”史汀生开门见山。
顾维钧做了一个不置可否、意思含糊的动作,但其实他已经心知肚明。
“我国印度洋舰队在红海和亚丁湾重创了德国远东舰队,并把德国远东舰队封锁在了索马里的摩加迪沙港,但德军舰队在夜里突围逃离。我方舰队在阿拉伯海反复搜寻,最终掌握了确实证据,证明德国舰队通过霍尔木兹海峡,逃入了波斯湾内,极有可能已经停泊在伊朗的某个港口里。”史汀生愤怒地道,“贵国这是赤裸裸地破坏国际战争法!不符合贵国在这场战争里的中立身份!”
顾维钧摊开手:“实在是很抱歉,我完全不知道阁下究竟在说什么,因为我根本就不知道这件事。”
“那么,就请顾先生立刻给贵国政府发去报告,我国无法容忍贵国作为中立国却在战争期间严重破坏国际战争法的此项行为!”史汀生虽然是文官出身,但两度出任战争部长的经历也让他拥有了不屑于口舌之争的军人脾性,因此丢下这句话后便甩袖而去。
北华不是中央政府,所以没有专门的外交部门,在国外自然无权设立外交部和领事馆,因此顾维钧等北华谈判代表团平时的工作场所都在中国驻美大使馆,国民政府和驻美大使胡适根据北华政府的要求,在大使馆里单独设立了几个房间给顾维钧等人使用。回到大使馆后的顾维钧立刻打开电台,用密码电报询问沈阳。
沈阳的回复很快发来:在美方没有拿出确切证据的情况下要坚决否认,尽量拖延时间。对此,顾维钧心领神会。
华盛顿的谈判桌上,辽德之间的谈判又增加了一个新的焦点问题,那就是德国远东舰队的去向。美方一口咬定北华驻伊朗的军队把德国远东舰队藏匿了起来,顾维钧则不置可否,声称北华政府并不清楚这件事,正在跟伊朗政府进行交涉,但这需要时间。顾维钧振振有词地辩解道:“波斯湾那么大,又不是伊朗的领海,也不属于沙特阿拉伯或伊拉克,也许开进波斯湾的德国舰队此时正在公海海面上,我方又怎么知道他们的下落呢?我方欢迎贵方舰队开入波斯湾进行搜索并会给予全力配合。”
美方当然拒绝了这个居心叵测的邀请,波斯湾就像一个缩小了的地中海,而霍尔木兹海峡就是直布罗陀海峡的翻版,美军舰队开进去后就成了瓮中之鳖,万一北华翻脸,那么北华军想消灭自投罗网的美国印度洋舰队简直是易如反掌。美方怀疑北华是在用德国远东舰队做诱饵,引诱美国印度洋舰队开进波斯湾,并且从美方的角度出发,也不值得为了德国远东舰队而让美国印度洋舰队冒着全军覆没的危险,因为盟军需要在印度洋长期保留一支强大的海上力量。
双方各执一词、针锋相对的时候,波斯湾的海空间早已经一片火热,大批的美军和英军侦察机不断地反复搜索波斯湾,但都没有寻找到德国远东舰队。为此,美方要求伊朗政府允许美英侦察机飞入伊朗领海和沿海港口上空进行搜查,伊朗政府随即按照北华方面的授意给予了拒绝。(一个国家的领海是从领土往海上延伸12海里的近岸海域,因此美英侦察机可以搜遍绝大部分的波斯湾海域,却不能进入伊朗领土外延12海里范围内的海域。自然而然,德国远东舰队在伊朗港口或领海里是安全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实在这个时候,顾维钧跟美方的谈判在性质上已经变了,之前确实是为了和平地解决问题,但现在,这场谈判仅仅是为了麻痹美国政府和拖延时间,因为北华海军进攻珍珠港的舰队已经在中国北海(鄂霍次克海)集结完毕并出发了。
1月8日,德国远东舰队遭到美国印度洋舰队重创后,逃入北华控制的波斯湾;
1月10日,美国政府在华盛顿谈判桌上就德国远东舰队的问题向北华提出交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