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节重振雄风(2 / 2)

1号舰:本州岛号;2号舰:北海道岛号;3号舰:九州岛号;4号舰:四国岛号。

为什么说这个命名是堪称天才的主意?林靖海是这样说的:“军舰嘛,最好用带‘水’的江河湖泊来命名,至于航空母舰,我们都希望它不沉,在海上永远不沉的东西就是岛屿了,航母本来就像钢铁小岛,所以用岛屿命令航母是最好的。为什么要用日本人的四个岛屿来命令我们中国的航母呢?首先,日本人竟敢反叛我们,我们要让日本人感受到我们的怒火,不错,我们的航母一直是用中国的地名来命名的,用日本的地名来命名就等于告诉日本人,我们一定会打败你们!灭亡你们!吞并你们!你们的那四个岛早晚会成为中国领土!既然你们的那四个岛早晚是中国领土,那现在被我们用于命名中国航母也是名正言顺的!你们日本人就准备在我们的怒火和报复中等着做亡国奴吧!四艘航母,四个岛,不多不少,正好;其次,军舰要是沉没了,也有着不太吉利的意味在里面,因为同一个名字的军舰和地方是有着象征意义的。这四艘改造航母如果沉没了,比如本州岛号,它沉了,象征着本州岛也会沉没!四艘都沉了,意味着全日本都会沉入大海!这对我们来说,反而是‘好事’,是打击日本的一个方式。”

张学良十分赞赏林靖海的主意。其实,无论是在北华海军还是在德国海军,都曾为了拍领袖的马屁而提出用“张学良”和“希特勒”的名字来命名大型战舰,张学良和希特勒都拒绝了。张学良拒绝是因为他觉得太肉麻了,希特勒拒绝是因为他认为以“希特勒”命名的军舰如果战沉了会对他本人产生不详的象征意义。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确实有人相信,并且还有着不容小看的影响力,比如在北华海军正式奉闽粤三方合并后,奉系势力反对陈绍宽和陈策当海军总司令的理由里有一条就是:陈绍宽和陈策姓陈(沉),闽系的陈季良、陈训泳等人也姓陈(沉),会给海军带来晦气,而沈鸿烈名字里“沈”和“鸿”都带三点水,剩下的“烈”字还带四点水,可以给海军带来旺运,所以应该让沈鸿烈当海军总司令。这套说辞当时把搞得张学良啼笑皆非。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管怎么样,用日本人的四个岛来命令北华海军的四艘改造航母,确实很别出心裁。

增加了10艘航母,北华海军可谓实力大增、气势大振。重振雄风的北华海军立刻一改先前因为实力不济而如履薄冰、小心翼翼的态势,全军上下磨刀霍霍、求战声一片,都望眼欲穿地等着“跟美军秋后算账”。当然,新航母完工之后还要进行试航之类的程序,在这同时,北华海军总部和北华三军总部已经开始研究反击美军的计划了,其实这个工作在这之前就已经展开了。

北华海军的12艘航母共有1200多架舰载机,完全能跟包括众多护航航母在内的美军航母舰队相抗衡了。接下来,北华海军的航母舰队是跟美军航母舰队展开决战?还是增援正在陷入苦战的南太平洋各部队?对于这个大前提,北华海军内就产生了很大争执。一部分将领强烈地主张寻找美军航母舰队并与之展开决战,因为眼前是北华海军非常难得、也许可能是最后一次在实力上压倒美军的时刻,年底,美军的4艘新航母就会完工,在这之前,抓紧机会干掉美军现有的9艘航母或其中的几艘,是北华海军的当务之急。如果此时能歼灭或重创美军航母舰队,那北华海军就能一举掌握太平洋的制海权,毕竟夏威夷已经全面攻占,美军即便生产出一批又一批的新航母,也只是添油战术,主动权完全在北华海军手里,到时候,南太平洋的问题根本就不是问题了,当地的盟军只能坐以待毙,而本州岛这颗毒瘤也能一次性铲除。失去了制海权,盟军在太平洋战场上将会全面溃败,并且,从此之后,北华海军只要不再吃较大的败仗,就能始终拥有战争主动权和实力上的优势,对付美军后续航母或前往其他地区作战都是游刃有余的。

另一部分的将领则认为:趁机歼灭或重创美军航母舰队的设想和前景固然很美妙,但美军也不是傻子,在这个时候,美军基本上不会主动迎战,如果北华海军的航母舰队跑到本州岛附近海域里搜寻美军航母舰队,极有可能马失前蹄,因为美军在本州岛上已经部署了数千架飞机,本州岛是美军的一艘永不沉没的超级航母,若在本州岛附近海域作战,北华海军肯定会吃大亏,毕竟北华空军还没有掌握本州岛的制空权。虽然北华军在本州岛附近的九州岛、四国岛、北海道岛、朝鲜半岛等地也拥有航空兵基地,但北华海军的航母舰队跑到本州岛附近还是很危险的,这是一种冒险行为。北华海军好不容易从珊瑚海战役的惨败中恢复元气,万万不能再吃一场类似于珊瑚海战役的败仗,否则一点一滴积攒起来的实力又要沦丧殆尽。因此,这一部分的将领认为此时就搜寻美军航母舰队并展开决战的时机还没有成熟,并且北华海军不能冒险,而南太平洋战场已经战事如火,北华海军的航母舰队应该立刻南下作战,增援澳洲战场、新西兰战场、瓜岛战场上的北华军地面部队,恢复北华军在南太平洋的制空制海权,稳扎稳打,一步一步地夺取战争主动权。一旦南太平洋完全被北华军掌控,再加上夏威夷也已经被北华军全面占领了,美军就会在太平洋上全面败退,即便拥有本州岛,也只是一座毫无用途的孤岛、废岛,到时候,北华海军才能在太平洋上真正游刃有余、从容不迫且吉多凶少地迎战。

两派将领们各执一词,在海军总部内争执得不可开交。总体而言,他们的分歧是:第一派将领认为“歼敌”比“占地”更重要,第二派将领则认为“占地”比“歼敌”更重要;第一派主张趁着难得的实力占优机会展开力求一战定乾坤的决战,第二派将领则反对冒险,认为应该稳扎稳打。可以说,他们都理由充分,都分析得很有道理,这使得陈绍宽、陈策等高层决策者陷入了举棋不定,毕竟这个分歧是没办法采取折中方案的,如果把北华海军好不容易才拥有实力优势的航母舰队一分为二,一路北上与美军航母舰队展开决战,一路南下增援南太平洋战场的北华军,那简直就是愚不可及。而越是这个紧要关头,就越需要当机立断,所以陈绍宽、陈策等高层决策者才深感难办。

究竟是北上?还是南下?北华海军的将领们苦苦思索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