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办法太常规。”袁晨凯不太满意,“一来难度不小,二来战果不大,三来后患无穷。你们想一想,我们就这样杀过去,没错,付出一定代价后确实能让第104师起死回生,双方合兵一处,继续战斗,可是,接下来呢?满打满算,我们一万五兵力,盟军却七万人,双方继续在新西兰拼杀下去,我们占不到太大的便宜,接下来的战斗还是消耗战、持久战,不利于我们速战速决的方针。”
“是的,到时候,我方最大优势,我们这支隐蔽起来的舰队,也不存在了。”裴峰道,“盟军会知道我们这支舰队已经开到新西兰,虽然盟军在这里没有航母,他们也派不出航母,但是,这里的制空权和制海权还是盟军的,新西兰就是盟军的永不沉没的航母。盟军察觉到我们的存在和位置后,必定立刻从澳大利亚调来几百架飞机驻守在新西兰各地,那我们还敢轻易靠近新西兰吗?接下来,我们这支舰队能发挥的作用就很有限了。诸位,我们这三艘航母靠着舰载机,也许能跟盟军打打海上游击战,但是,一来没什么太大的意义,完全无法夺取新西兰的制空权和制海权,舰载机怎么拼得过陆基飞机?二来,我们是冒着很大风险的,我们的航母一旦在这里受了伤,必然凶多吉少,根本无法返回本土造船厂进行维修,如果损失了一艘航母,那我们原本已经很薄弱的航母力量就会再度遭到很大打击,上级是不能接受这样的结局的。”
军官们点点头,心情很沉重。太平洋战争打到现在,北华海军虽说战绩不俗,但损失也同样很大,此时就11艘航母了,确实不能再轻易损失哪怕一艘了。这种无形中的压力,自然束缚了军官们的手脚。
沉吟半晌后,杨江问道:“新西兰的盟军有多少飞机?”
裴峰回答道:“一千多架,主要分布在惠灵顿、奥克兰、基督城这三个地方。惠灵顿最多,超过五百架,奥克兰约三百架,基督城约一百五六十架。”
杨江目光明亮地追问道:“什么机种?”
裴峰道:“大部分是轰炸机,少部分是战斗机和侦察机。第104师在新西兰基本没有飞机,完全不掌握制空权,所以盟军轰炸机可以在没有战斗机护航的情况下肆无忌惮地轰炸他们。”
“非常好!”杨江猛地一拍手,“他们没有对付军舰的鱼雷机和俯冲轰炸机!”
梁昌盛奇怪道:“那又如何?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只相距2000多公里,一旦盟军察觉到我们的存在和位置,马上就可以从澳大利亚抽调鱼雷机和俯冲轰炸机来新西兰对付我们。”
杨江目光如炬:“所以,我们要把我们的最大优势给发挥到极点!我们最大的优势就是我们这支舰队还让盟军浑然不觉。”他望向袁晨凯,“代理钧座,你刚才说了,我们如果只是常规地在新西兰展开登陆,那接下来的战事还是腻腻歪歪的消耗战、持久战,这对我们是不利的。那我们干嘛不直接釜底抽薪呢?”
袁晨凯看着他:“说下去。”
杨江摊开海图,语出惊人:“我提议,直接攻打惠灵顿!”
“哦?”军官们都感到很惊奇。
杨江激动地道:“惠灵顿是新西兰的核心、第一大也是最主要的港口城市,我们闪电般地直接拿下这里,盟军还怎么从澳大利亚增援新西兰?还怎么把物资、兵员、飞机运过来?新西兰战场上,我们就会全面反客为主!新西兰的七万盟军都会被釜底抽薪,断绝后路,最终即便不投降也会饿死!我们在新西兰就会不战而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惠灵顿没有那么好打吧?”裴峰有些质疑。
“对于惠灵顿,我们难道还不了如指掌?”杨江越说越思路大开,“第104师早就把巨细无遗的惠灵顿地图通过潜艇送到了我们手里,拿下惠灵顿,新西兰就会一战定乾坤!而拿下惠灵顿的最大关键,就是夺取制空权!摧毁掉盟军在新西兰的这一千多架飞机,我们在惠灵顿展开登陆可谓轻而易举!”
“山东号拥有130架舰载机,龙贲号拥有52架舰载机,九州岛号拥有60架舰载机,再加上运输舰船里携带的300多架备用舰载机,我们总共就550来架舰载机,并且只有一半是可以攻击陆地目标的流星轰击机,怎么一下子摧毁盟军在新西兰的飞机?”刘佳恒感到不保险。(虽然运输舰船可以为航母携带备用舰载机,但把备用舰载机运送到航母上并起飞是非常耗时间的。在分秒必争的激战时刻,备用舰载机几乎没有时间被运送到航母上参加战斗。)
“刘舰长,你难道还不明白航空母舰的本质吗?”杨江越说越兴奋,“航空母舰就是海上浮动机场!是机场!而我们现在已经拥有了莫港!”
“莫港到惠灵顿足足超过3000公里!”刘佳恒道,“烈风最大航程只有2000公里!流星最大航程也只是3000公里!”
“所以,我们的舰队就是海上中转站!”杨江说道,“别忘了蛙跳战术!”
“我明白你的意思了。”袁晨凯点点头,“我们舰载机力量不足,所以你的设想是,让莫港的航空兵基地派来舰载机,用我们的航母作为中转站去轰炸新西兰的盟军机场,从而一举消灭掉盟军在新西兰的航空兵力量。”
“是的!”杨江两眼发亮,“马上就天黑了!天黑十个小时,我们一路北上可以航行五百公里,开进塔斯曼海中部海域,接着,掌握好时间配合,由莫港飞来流星攻击机,经过我们航母作为中转,再在我们航母的烈风战斗机的护航下,轰炸盟军在新西兰的航空兵基地!别忘了,盟军在新西兰的飞机里,大部分都是轰炸机,战斗机很少!这是我们的好机会!”
“这计划听上去不错,但是...”袁晨凯顿了顿,“你忽略了飞行员的承受力。三千公里的航程,需要流星飞行员连续飞行五六个小时,这是非常疲惫的,你完全是把人当机器使用了。”
杨江摊开手:“好吧!钧座,那我们就采用保守战术吧!找个没人的滩头,把物资兵员都运上岸,给第104师输血,同时看着盟军迅速从澳大利亚调来鱼雷攻击机和俯冲轰炸机进驻新西兰的航空兵基地,然后我们就在附近海域内转来转去,一方面小心翼翼地增援陆上继续在苦战的第104师,一方面小心翼翼地避开盟军的陆基攻击机。”
袁晨凯思考了足足十分钟,问道:“莫港有足够的陆基舰载机吗?”
裴峰回答道:“有。”
袁晨凯看了看时间:“还有两个小时天黑,我给你们一个小时,立刻研究一下这个方案。”
参谋军官们立刻紧锣密鼓地忙碌起来。一个小时后,裴峰汇报道:“代理钧座,不考虑各种意外因素的话,代理副座的这个计划是可行的,并且能够最大限度地改善我军在新西兰战场上的局势。”
袁晨凯再度思考了五分钟,随后下令道:“舰队全速改道向北,驶向塔斯曼海。”
夕阳西沉,万丈霞光间,第2航母舰队开始浩浩荡荡地一路向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