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的疯狂劲头让本就打算利用这种疯劲的美国人也瞠目结舌,美国驻东京的军事武官理查德弗兰克在事后说道:“...本州岛成了一个大型的精神病院,狂热的情绪犹如狂犬病毒般传染了岛上绝大多数的日本人,到处都是稀奇古怪、五花八门的所谓国民义勇队人员,他们的任务主要是战斗支援,但在正规军消耗殆尽后肯定也会直接参战,他们缺乏军事训练,基本没有制服,装备极差,打野兽的猎枪都算是比较好的武器了,更多人只有刀剑弓箭等冷兵器,甚至是用竹子制作的竹刀竹枪。我在东京郊区看到一群女高中学生,她们在茫然不知所措中排成队伍,挨个领取她们的武器:用指头粗的竹子削尖一端而制造出的竹矛。给她们发武器的军人说道‘即便你们十个人换来一个满洲军士兵的命,你们就胜利完成天皇陛下交给你们的任务了。你们是学生,尽量要穿着学生装去靠近那些满洲军士兵,他们很有可能会因为你们是学生并且是女学生而放松警惕,然后你们就在趁他们不备的情况下用竹矛刺向他们的腹部或腰部,只要刺穿肠子或脾脏,那个满洲军士兵就必死无疑了。如果你们不这么做,那你们就先被强奸,然后被杀掉。’。义勇队里的青壮年男子已经不多见了,大部分是女人、学生、家庭主妇、头发花白的老人,爷爷带着孙子参加,母亲带着女儿参加。给他们发武器的军官声嘶力竭地说道‘你们要记住!这一战,是日本三千年来最危险的一战!是关系到日本生死存亡的决战!失败了,日本将会不复存在!大和民族也会彻底消失!日本人会被满洲军杀光!我们不仅仅是为了天皇和帝国而战,更多的是为了大和民族的延续,是为了我们这里所有人的活命而战。输了,即便投降,我们也会全部被集体屠杀,赢了,也许会死很多很多的人,但剩下的人起码还能活下去了!’...上帝啊,辽日之间的战争已经不是常规意义上的战争了,因为不存在投降,只存在着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关系,北华军确实是怀着灭亡日本的打算进攻本州岛的,这也逼得本来就打算鱼死网破的日本人更加地孤注一掷了。对于日本人来说,他们的命运不是胜利或投降,只有全部死或一部分人能活下去,他们不是为了胜利而战,是为了活命而战。目睹这些场景后,我甚至不敢想象接下来的战斗会是什么样子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会议厅内,海军总参谋长陈策指着本州岛的地图:“本州岛,总面积22.8万平方公里,跟朝鲜半岛几乎一样大,岛上70%以上是山地和丘陵,60%地区被森林覆盖,中部多海拔三千米以上的高山,岛上人口超过三十万的城市共有22个,人口超过一百万的城市共有4个;本州岛长约1300公里,最宽处230公里,最窄处50公里,海岸线高达5500公里,周围的附属岛屿基本都在我军控制中,但是,本州岛多山地,沿海几乎没有什么适合大规模登陆的海滩地区,唯一的一块较大的濒海平原就是东京所处的关东平原的南部,也就是东京湾一带,但当地必然防御极其严密,再加上东京毗邻当地,并且本州岛南部若干岛屿既面积太小而无法成为我军海上运输中转站和后勤基地,同时硫磺岛等几个岛屿已在美日军手里,所以在东京湾展开登陆的困难程度是最大的。”(建议读者阅读以下文字时能同时找一份日本地图看。)
海军副总参谋长蒋斌接着道:“海军方面建议登陆地点放在本州岛东南部的大阪湾地区,也就是明石、神户一带,登陆部队以四国岛和淡路岛(濑户内海内最大岛屿,位于四国岛东北部,与本州岛靠得非常近)为后勤中转基地及出发点,渡过明石海峡(淡路岛和本州岛之间的海峡,最窄处仅3.6公里)后,主攻方向为神户、大阪、京都、琵琶湖(日本第一大湖,位于本州岛中南部),将大阪平原作为前期的作战区域,继而将本州岛以琵琶湖为界,拦腰截断。”蒋斌顿了顿,给现场陆空军将领一个思考缓冲时间,然后接着道,“海军之所以选择在大阪湾,是基于以下几个准则。首先,为减少我军将士伤亡,不能陷入日本全民皆兵的汪洋大海里,要尽可能选择在有利于我军装甲坦克群和对地俯冲轰炸机群发挥火力优势的平原地区登陆作战,避免与日军在不利于我军发挥重火力优势的山林地区进行围剿战、游击战,并且平原地区也是日本人的产粮区,我军占领当地后直接抢光烧光,从而削弱日本人的农业产量;第二,此战的意义并非迫使日本投降,并且日本人也不会投降,攻占东京是没有太大的军事意义的,若光为政治宣传而选择在困难程度最大的东京湾地区展开登陆,那是对前线将士们生命的不负责,我军不能按部就班进行地面战事,如果对本州岛上一城一池一镇一村进行攻击占领,既浪费时间也会增加我军伤亡;第三,我们进攻本州岛的最大目的是为了防止全民皆兵的日本人被美国人给全面武装从而耗损我军实力,另一个就是阻止美军舰机继续使用本州岛这个基地(原子弹),所以控制日本沿海港口地区是首要任务,空军战略轰炸机群以后的目标应为本州岛东部港口海岸为主;第四,登陆地点要具备以下条件,一是要在我军后方航空兵基地的飞行半径保护范围内,二是航渡距离要尽可能短,三是附近要有可被我军利用的大型港口,四是在登陆后往内地推进时要保证是平原,避免山林地带;基于这四点,东京湾第一个就可以被排除了,舰队航渡距离太长,伊豆群岛太小,又是美日军半控制地带,难以作为我军几十万人的中转运输寄递;东北海(日本海)一带其实也可以排除,因为航渡距离太长;九州岛北部和四国岛西北方向的‘下关-广岛-福山’一带同样可以排除,因为濑户内海虽然不宽,航渡距离较短,但部队在这几个方向展开本州岛登陆后往内陆推进都是山地丛林地区,部队很难展开来,并且我方海军早先曾在濑户内海内投放大量水雷,之后也基本没有清理(其实是懒得清理,反正是日本的海域),日本叛变后,日军和美军潜艇也竭尽全力地往濑户内海特别是下关海峡(九州岛和本州岛之间的狭窄海峡)内投放水雷,使得我军在这里进行舰队航行时危险性较大,排雷时间需要很长;另外,北海道岛和本州岛之间的津轻海峡也非常窄,宽度只在24至40千米之间,本州岛北部的下北半岛可供登陆,并且日军在本州岛北部地区的防御相对而言稍微薄弱,但本州岛北部也是山地丛林地带,登陆部队在登陆后也难以展开,但这里进行登陆可以迷惑日军。因此,采用排除法后,海军提议主攻登陆地点选择在大阪湾,助攻登陆地点选择在本州岛北部的下北半岛。”
张学良微微点头,现场的陆海空军将领们或者在窃窃私语、互相讨论,或者神色凝重地陷入思索,或者也已经在点头表示赞同。
蒋斌说完后,问道:“这是海军的方案。诸位可有更好的方案或提议?”
东方军副总司令王以哲问道:“本州岛的防御工事构建如何?”
蒋斌回答道:“自日本叛变后...其实在日本叛变前,甚至在朝鲜战争爆发时,日本人就已经开始构建本州岛的防御工事了,日本叛变后,这个工作得到了极大的加速,沿海的城镇都被日本人构建成了碉堡据点,平坦海滩附近的山峦丘陵沟壑也被日本人构建为战壕,至于他们的内陆城市,一大半已经在我们空军的猛烈轰炸中被摧毁,但日本人还是全力以赴地把城市建筑构建为巷战工事,同时在城市地底下挖掘了四通八达、不计其数的地道隧道。为此,东京对本州岛实施了总动员,上千万人力被投入这项计划。根据情报,半年下来,本州岛沿海重要城镇和内陆的中大型城市都已经具备了完善的防御体系。”辽日停战六年,北华的情报网早已经无孔不入地渗透到了本州岛绝大部分地方,因此北华军总司令部对日本人的战备工作是了如指掌的。日本人知道他们无力反攻九州岛等岛屿以收复失地,他们只能打防御战,所以即便那三岛上的北华军陷入混乱甚至出现局部叛乱时,本州岛的日军仍然在争分夺秒地埋头挖坑。
王以哲接着问:“东北海、朝鲜海峡、濑户内海的气候水文海况等问题呢?”
蒋斌回答道:“我们已经成立完善的气候监测预报系统,能够提供非常可靠的未来三天内的气象报告。东北海属于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每年12月至次年3月之间盛行东北季风,也就是现在的天气,同时有大规模的降温和雨雪天气,一月份最冷,北部可达到零下19度,南部则为零上5度,北部近岸海域内会有大量海冰,南部则没有;至于濑户内海,由于被陆地和岛屿所包围,海潮的潮差是很小的,朝鲜海峡的海潮潮差可达2米左右,但沿海岸陆地的海域内平均只有0.2米,所以这对我军舰队航行以及登陆部队登陆艇群的影响不是很大。”
冯庸说道:“既然我们掌控着本州岛周围绝大部分的岛屿,那我们可以佯装调兵集结部队来迷惑日军,今天往北海道调一个师,明天往四国岛增加两个师之类的,从而让日本人完全不知道我们究竟会在哪里展开登陆。”
“这件事已经在做了。”沈鸿烈说道,“本州岛也许适合打山地陆战,但并不适合抗拒登陆作战,因为它毕竟是个岛屿,可登陆的地方实在太多了,日本人可以说是浑身都是破绽。”
陆军副总参谋长萧浩然举起手:“我有个完善原定作战计划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