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哥华前线,傅作义正为部队损失巨大而心痛焦躁。陈长捷率领的第一军由于从白令海峡一路前进开路、攻城拔寨且在温哥华战场上多次遭到盟军机械化部队的反击和轰炸机群的轰炸,全军累计损失六万人,其中阵亡者达一万七千余人,受伤者超过三万,还有一万余官兵被俘,被俘官兵大多数是在夜间混战中受伤而落入盟军手里的,好在盟军也算讲究人道,给被俘受伤的北华军官兵都提供了医疗救治,第一军用手里被俘的美军和美军尸体交换回了过半被俘官兵以及美军控制区内的阵亡官兵遗体。此时的第一军在温哥华城下可以说是“不敢越过雷池一步”,温哥华西面是太平洋以及温哥华岛等若干个岛屿,南北东三面都是山地或丘陵,这座城市的“风水”确实是不错的,因此被称之为全球最佳居住的城市之一。兵临城下的北华军不敢攻城,也不敢靠近城市,一旦出现在城市边缘的郊区平原上,马上就会迎来盟军排山倒海的坦克群和铺天盖地的轰炸机群,因此第一军此时蛰伏在温哥华北部和东北部的山地里,构建阵地工事、挖掘战壕坑道,就连第一军的军部都不得不设立在一个山洞里。毋庸置疑,第一军战至此时已经基本丧失了攻城力量,不但进攻不足,甚至自保都有些吃力。
六月下旬,由孙楚中将、王靖国中将率领的北方军第二军星夜兼程地赶到温哥华前线,并且还带来第三军的两个师,这使得抵达温哥华的北方军后续部队达到五个师、十五万余人,加上第一军的可战兵力,参加温哥华战役的北华军约二十万兵力,但对面的盟军却是两倍半,并且盟军在飞机、坦克、重炮、后勤运输、物资补给等方面都拥有让北华军望尘莫及的优势。
援兵的到来让傅作义、陈长捷都喜出望外,并且孙楚、王靖国还非常及时地带来大量的辎重物资以及上百辆坦克、火箭炮,都是第二军官兵累死累活一路上运来的,虽然数量只是盟军坦克重炮数量的零头,但有胜过无。孙楚苦笑着说道:“在诺姆,从我们本土运来的武器弹药、军靴物资已经堆成了一座大山,但我们偏偏没办法把它们都运过来。就这百来辆坦克和火箭炮,还是前前后后搭进去几百个弟兄的人命才运到这里来的,咱们的后勤运输真是难呐!完全是靠双手双腿在运输!”
傅作义感动地握住孙楚的手:“萃崖,辛苦你们啦!”(孙楚字萃崖)
孙楚显得风尘仆仆:“为国效力,谈何辛苦。还有两个好消息要说一下,一是我们的空军老爷们总算在北美大陆上安家落户了,我们的工兵部队已经在朱诺修建了一个航空兵基地,估计能容纳五百架飞机。朱诺毕竟太小了,只能修建这么大的航空兵基地,本来我们还想在诺姆修建航空兵基地的,但诺姆靠近北极圈,现在都是夏天了,那鬼地方还是天寒地冻、风雪频繁,所以不得不作罢;第二个好消息是第三军留下的那个师以及陆军总部从国内调来的上万工兵、几十万俄罗斯劳工正在沿着诺姆、朱诺、王子港一路从白令海峡向我们这里修建临时公路,当然了,一时半会不可能修到我们这里来。我们必须要抢占美加境内的交通网。”
楚溪春说道:“朱诺距离我们这里超过一千五百公里,就是有飞机,也没办法给我们提供及时有效的空中援助。”
孙楚道:“但朱诺的飞机起码能保护王子港,空军打算先以朱诺为基地,获得王子港局部地区的制空权,然后再在王子港修建航空兵基地,一步一步蛙跳着延伸到我们这里来。”
陈长捷道:“必须要打下温哥华,这样,我们手里才真正拥有一座大城市,我们的空军也能在北美战场上真正地拥有大型航空兵基地。无论是诺姆、朱诺还是王子港,自然条件都不是太好,无法成为我们的后方基地和物资中转站,只有温哥华这样的大型城市才可以。”
牟中珩苦笑:“我军二十万,小米加步枪并且还是攻城战,敌军五十万,飞机大炮坦克成千上万并且还是据城作战,难度不小哦!”
傅作义敲了敲桌子上的温哥华地图:“难度再大,也要打下去,并且这只是开始!”
将领们都默然点头。
北方军以傅作义为首,接下来的陈长捷、楚溪春、孙楚、王靖国等人大多数都是原先晋绥军的骨干将领,这个安排显然不是巧合,晋绥军擅长打防御战,不擅长打野战和机动战,北华军在北美大陆上的作战本就是“防御性攻击”,重用原晋绥军将领也是人尽其才,同时,如此重用原晋绥军的成员也是张学良对阎锡山和晋绥军派系的高度信任。实际上,晋绥军这个派系已经不存在了,跟东北军、西北军等派系都一样,此时都真正地融合为了北华军集团,阎锡山位列北华名义第二、实权第三的人物,这就足以让原晋绥军将领们感受到张学良对他们视如己出且与原东北军将领一视同仁的仁厚信任了。
“报告!”一名参谋军官奔进门,“农统局的人来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傅作义神色一喜:“好!”
北方军在异地他乡作战,情报工作自然是最重要的,临时抱佛脚搜集敌方情报肯定是不切实际的,但好在北华拥有全世界数一数二的庞大情报机构。傅作义当初发电报给舒国生,舒国生不高兴地回答道:“怎么不早点来找我?哪怕你想知道温哥华市长有几个情妇并且他多久过一次性生活,老子都能给你提供。”
被参谋军官带进来的一名农统局高级成员自我介绍:“你们好,我是农统局北美分局加拿大组温哥华站副站长,你们可以叫我麦克。”
所有将领们都瞪着眼看着他,因为这家伙是在用英语说话,看样子他根本就不会汉语,并且他也不是中国人或是北美华侨,而是一个标准的白皮肤、黄头发、蓝眼睛的欧洲白种人,可这家伙的证件证明他确实不是冒名顶替,这个叫麦克的原汁原味的加拿大人不但是农统局北美分局加拿大组温哥华站副站长,并且还是北华陆军少校军衔,暗地里已经加入中国国籍。
傅作义通过翻译问道:“麦克,你不会说汉语?”
麦克回答道:“一名优秀的特工必须要最大限度地隐藏自己真实身份,我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都不需要我说汉语,所以我就不学了。如果我会汉语,那么我万一不小心泄露出这个能力,即使只是用汉语说梦话,我的身份也会暴露了。退一步说,即便我会汉语,但我长时间不用,我也会逐渐失去这个能力的。”
傅作义点点头:“我们要的东西呢?”
麦克把他带来的一个沉甸甸的大皮箱放在桌子上,打开来后,里面都是地图文件之类的资料:“这是温哥华最详细的自然地理、气候水文、城市结构等资料以及盟军在这里部署部队、武器装备、指挥系统、后勤运输等各方面的最新情报。”
楚溪春拿起一沓温哥华的城市结构资料,这东西详细得就像画在图纸上的温哥华。
“谢谢你们了。”傅作义向麦克致谢。
“这是我的职责。”麦克点头。
“麦克。”楚溪春眼前一亮地指着温哥华的城市结构图纸,“温哥华的下水道网络资料都在这里吗?”
麦克笑道:“基本上都在这里,如果你们需要更详细的,我可以提供,因为我的公开掩饰身份就是温哥华一家建筑公司的工程师,温哥华的下水道网络还是我负责修葺和参与设计的。温哥华的下水道非常宽敞,足够几个人并排在里面走,并且四通八达,通往城内各处。”
“这么巧?”楚溪春又惊又喜。
麦克说道:“我就是土生土长的温哥华人,在这里生活了三十多年,为温哥华政府工作已经有十多年,也加入农统局十多年了。对于温哥华的一草一木,我都可以说是了如指掌。”
楚溪春等人不得不佩服农统局和那特务头子舒国生。这个麦克是土生土长的温哥华人,此时却为异国效力,引导异国大军进攻自己的祖国甚至还是在进攻他自己的家乡,说难听点,这个麦克简直就是一个“加奸”。农统局是怎么把这种人吸收进去并让他死心塌地工作的?
傅作义问麦克:“温哥华有多少人口?”
麦克回答道:“城区总人口22万,都会区总人口80万。”(在行政划分上,温哥华城市属于大温哥华区域局/都会区,大温哥华都会区属于加拿大西南部的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类似于中国的省、市、县三级行政单位。温哥华城市是大温哥华都会区核心城市,不是首府。)
傅作义又问道:“这些居民都被疏散撤离了吗?”
麦克摇头:“基本没有。温哥华政府和美加盟军把大温哥华区内散落分布在郊外乡村里的大多数人口都集中到温哥华城区里,基本没有把居民疏散撤离走,撤离的居民不足十万。现在温哥华都会区总人口约70万,超过65万都在城区里,这使得温哥华城区人口翻了两倍。”
将领们互相交换着心照不宣的眼神:原本温哥华城区人口22万,郊区约58万,现在却变成了城区人口65万,郊区5万。这意味着北华军拿下温哥华,“收获”是非常丰厚的,当然了,美中不足的是这几十万人都是加拿大人,不是美国人。
麦克离开后,将领们开始讨论。
楚溪春显得神采奕奕:“麦克给我们带来了非常有价值的情报。诸位,我们因为制空权完全在敌军手里,制陆权也在敌军手里,所以我们根本无法与敌军进行野外作战,无法用常规战术展开攻城,因为我们一旦跑出山地,出现在平原上,美军轰炸机群和坦克群马上就铺天盖地而来,所以,我们要另辟蹊径。”(制陆权,这是北华军将领发明的词语,意思是派出海空军参战的情况下,单纯陆军交战,在地面作战里哪一方拥有绝对优势的装甲兵力量和炮兵力量就能抢占陆地控制权。战场三制权里,制空权是最重要的,制海权其次,制陆权最弱,所以“制陆权”不是严格的军事术语,只是北华军将领们讨论战情时用到的特定词语。)
孙楚看着他:“你的意思是...让部队通过温哥华的下水道网络进入城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陈长捷一拍手:“没错!这样进入城区后,与敌军展开巷战、混战,并且还有几十万居民作为肉盾,那盟军占绝对优势的坦克、飞机就都失去作用了。虽然用平民做肉盾也有点令人不齿,但我们也没其他办法,我们总不能为了保护异国平民而让自家士兵白白死在敌军的坦克飞机下吧?”
孙楚点头:“我们不但要让部队迅速钻入城内,还要干掉他们的机械化部队!否则我们无法完全占领温哥华。”
“有道理!”将领们纷纷赞同。
傅作义沉吟不语。
楚溪春问道:“总座,您在想什么?”
傅作义笑了笑:“你们想想看,我们已经大军压境,盟军却没有把温哥华居民都撤走,这说明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