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夷制夷,这是北宋王安石首创发明的“新式对外战术”,清末李鸿章对此是大力推崇,但宋清两朝的“以夷制夷”都以失败而告终,原因无他,实力是根本。宋国以夷制夷的对象是都比自己强大的辽金两国,清廷以夷制夷的对象是都比自己强大的八国列强,弱者在多个强者间搞以夷制夷手段根本不是什么高明战术,纯粹是投机取巧,胜算极低,还会引火烧身。真正把“以夷制夷”玩得出神入化的,还是北华。先驾驭韩国人攻杀日本人,再驾驭韩国人和日本人攻杀苏俄人,接着又驾驭韩国人和苏俄人攻杀日本人...雄踞食物链最顶端的北华政府凭借着最强大的实力,游刃有余地轮番以夷制夷,轻而易举地坐享其成。而在越南战争中,北华使用的仍然是“以夷制夷”。
获悉越南全境反叛后,张学良较为担忧,后世越南战争这个血淋淋“先例”就摆在眼前,美军在那场战争中总计投入65万人参战,并且还有仆从于美国的南越政权120万军队以及十多万其他美国仆从国军队参战,结果美军还是在越南战场上惨败。张学良可不想北华一边打着世界大战一边还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潭里,他打算在世界大战结束后再慢慢“收拾”越南,但越老柬军区越南分军区新任司令彭道强坚定地要求“一举荡平越南”,他对张学良说道“汉帅,灭火还是要趁火苗子时就下手,等越南反华势力形成气候,建立政权、正规军、根据地,并且获得越来越多越南人的支持,那我们再想将其铲除就难了”。
张学良对他说:“我无法给你增兵,调拨给你的军械物资也会很有限。”
彭道强笑着道:“越老柬军区的两个师就足够了,我只需要汉帅您给我一把尚方宝剑。”
张学良惊奇道:“你要什么尚方宝剑?”
彭道强正色道:“我要指挥泰国的尚方宝剑。”
“泰国?”张学良摸摸下巴,若有所思。
泰国和韩国都是最早重新成为中国/北华仆从国的国家,比起因为北华需要对日对苏作战而经常受到战争影响的韩国,泰国则安宁多了。韩国人隔三差五就要为北华政府贡献兵员物资,泰国人却闲得没事做。泰国此时有2500万人口,毋庸置疑这是一个巨大的人口资源,但泰国举国笃信佛教,国民性格略过于慈软,泰军战斗力也是平平,所以北华军每次想动用仆从国军队,基本都不考虑泰军。因此,泰国人过的完全是与世无争的生活,一来是泰国位于中国海外殖民地体系的中间位置,远距战争前线,二来是泰国人和泰国军队没什么战斗力,北华军“拉壮丁”都拉韩国人,不拉泰国人。比起韩国人的“老实”,泰国人简直就是“乖”。
“你想用泰国人打越南人?”张学良看着彭道强,“怕是不行吧?泰国人打仗估计不是越南人的对手。”
彭道强笑了:“不,我是用泰国人去占领后方。”
听完彭道强的计划后,张学良考虑再三,给了他全权指挥泰国的“尚方宝剑”。
越南境内的北华军开始有条不紊地展开计划。彭道强先是给老挝国王苏发努冯和柬埔寨国王西哈努克发去电报,要求他们调动本国军队全面封锁老越边境线和柬越边境线,防止越南人逃入老柬两国,如果两国政府“封锁不力”,那么“后果自负”。两位国王和老柬两国政府高层当然明白“北华军这是要对越南下手了”,一想到几十万乃至几百万越南人涌入自己国土里会给自己国家带来多大的麻烦,两位国王和两国政府高层都头皮发麻,因此不需要北华方面多费口舌,两位国王立刻命令两国军队急急忙忙把绝大部分兵力都调动并部署到两国和越南的国界线上严防死守,“必须做到滴水不漏,绝不能让越南人跑到我们国家里捣乱”。在这件事上,北华军基本不需要出一兵一卒,因为封锁国界线是大大有利于老柬两国的事情,这两国为了自身利益肯定会百分之百下力气完成的。
彭道强同时命令越南境内的北华军在北纬18度和北纬14度这两条横切过越南领土的纬度线上设立两条直线阵地,由于越南领土狭长,所以这两条直线阵地都很短,北纬18度的阵地直线只有100公里长,北纬14度的阵地直线也只有200公里长,北华军在这两条直线上动用几百辆推土机、几千辆汽车和十几万越南劳工,“顺着直线”地一路砍伐树木、架设桥梁、开山凿洞、修筑堡垒,一个月内就完成了整个工程。在“十八度战线”上,北华军修建了1000多个机枪火力碉堡,平均一百米一个,驻扎了十万多官兵;在“十四度战线”上,北华军则修建了1800多个机枪火力碉堡,驻扎了十二万多官兵。
两条战线修筑过程中,彭道强去了泰国首都曼谷,国王拉玛八世和几位手握重权的泰国亲王、泰国高层不敢懈怠,隆重迎接了这位“上国天使”。彭道强开门见山,直接问泰国陆军总司令披耶帕凤裕庭元帅:“泰军现在有多少正规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帕凤裕庭元帅回答道:“共40万。陆军37万,海军2万,空军1万。”
“这几年来,接受过军事训练的预备役部队有多少?”
“超过200万。”
彭道强满意地道:“很好。诸位,你们泰国的安全形势是非常好的,周围都是友好国家,所以你们的军队规模明显是供大于求的。我代表张汉帅向贵国正式提出要求,我们现在需要三十万贵国陆军正规军,当然了,所有开销都是贵国承担。”
帕凤裕庭元帅听得心惊肉跳:“一下子要这么多?”他暗暗叫苦,估计北华军这是兵力捉襟见肘了,所以想像动用韩军充当炮灰那样动用泰军上战场趟地雷了。几位亲王也都动容。
彭道强看着他:“怎么了?你们难道忘了?泰国能有今日的安宁幸福,是谁给予你们的?泰国王室之所以复辟,是谁支持你们的?为了构建新的世界秩序,为了让泰国继续生活在安宁幸福中,多少我们中国将士倒在战场上或正在浴血奋战,你们泰国人难道不该出点力吗?”
帕凤裕庭元帅急忙连连点头:“当然!当然!”
彭道强随后又让人在泰国境内各地设立招募站,广泛招募既会泰语也会汉语的泰国华人华侨。泰国有14%人口是华人华侨,数量庞大,所以招募泰汉双语翻译是非常容易的事情。其实泰国重新成为北华/中国的附属国后,泰国教育部门已按照北华政府和泰国政府的要求,在泰国境内普及汉语,所以会说汉语的泰国人也非常多。北华军眼下既然要大规模使用泰军,翻译是非常重要的人员,但这一点完全不成问题。
几十万泰军随着张学良的一纸命令,分为陆海两路地开向越南,这也是泰国军队第一次在世界大战中协助北华军参加战争。
彭道强随即把入越参战的泰军和北华军以“一个北华军和十个泰军”的比例混编在一起,继而投入各阵地防线和交战区域。十八度防线和十四度防线上共驻扎了二十二万辽泰混编军部队,北华军只有两万,其余的二十万都是泰军。这两条战线是用来防御的,泰军在这里自然是“人尽其才”,道理是现成的:泰军再不济,打防御战还是没问题的吧?躲在水泥碉堡里用机枪扫射装备低劣的越南叛军,只要是个军人就能做得到,并且北华军对泰军下达严厉命令:丢失阵地或临阵脱逃者,一律处决,其在泰国国内的家人也都要流放到泰北蛮荒地区。
面对如此严厉的军法,泰军不得不全力以赴。
巩固了这两条战线后,彭道强开始了“除草种苗”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