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仁天皇亲口明说的“投降”,让绝大部分日本人都彻底认命了。在裕仁登基二十年里,日本人仅仅听过两次“天皇的玉音”。除此之外,尽管天皇的“御真影(照片)”被悬挂在日本的每一个办公室、每一座工厂、每一所学校里,每个日本人都把天皇的《教育敕语》铭记在心,但几乎没有一个普通日本人听到过天皇的声音,他们唯一熟悉的就是服从,无条件服从于那个镶在镜框里、身着戎装、腰挎军刀、戴着近视眼镜的“人神”的旨意:义勇奉公,以扶翼天壤无穷之皇运。在过去的十八年里,有无数的“忠良臣民”已经尊奉“敕皇大命”,前赴后继、化为白骨。时至今日,一切都结束了。天皇已经亲口承认日本失败并且要投降了,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就像著名漫画家加藤悦部那幅著名作品《寒冷的夏天》所描绘的那样:瘦骨嶙峋的夫妇,手持用来“本土大决战”的竹竿木棍,筋疲力尽地倚在墙上,茫然地听着收音机里传来的“玉音”。
日本,正在发生着涉及到政治、军事、社会、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重大裂变。
对于此时的日本而言,新的世界正在取代旧的世界,新的事物正在取代旧的事物,新的思想也正在取代旧的思想。日本一切的一切,都在进行着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著名小说家、评论家广津和郎在当天日记里,先是抱怨了一下出了毛病但在战争期间无法得到及时修理的收音机,“天皇的声音听起来太小太含糊,很难听清楚”,但他仍然“难以停止滂沱的泪水”。这泪水究竟是因为失败的黯然神伤,还是得知一切都结束后的喜极而泣,广津和郎也不知道。
饥饿,是日本人在这个夏天里最普遍、最强烈、最刻骨铭心的记忆,严重的饥饿都已经改变了日本人对事物的定义。当广津和郎在家里听收音机的时候,他的儿子广津文勇在旁边插嘴说道“天皇的声音怎么跟我们一样有气无力?难道他也很久没有吃到饭了?”长期以来,广津文勇跟他的伙伴们一样,忙着在田里抓青蛙,在垃圾堆里抓老鼠,这不是游戏,是学校老师教他们的,“抓住老鼠青蛙,晒成肉干,为本土决战储备粮食”。无数城市居民在北华空军的狂轰滥炸中或被疏散到乡下或是自己逃难到乡下,乡下农民顿时成了富贵阶级,农民也许没有钞票,没有金银珠宝,但他们手里有农产品,有吃的。于是,城里人们便为了一个南瓜、半个白薯而把自己的手表、戒指、项链、珠宝统统奉上,很多农民便趁火打劫,白菜卖得比猪肉还贵。一种名为“洋葱生活”的生活方式就此诞生,意思是城里人为了获得食物,不得不在乡下人面前像洋葱一样层层剥下自己的衣服,同时像被洋葱辣了眼睛般流泪。但是,乡下人后来不卖食物了,因为他们自己也没有食物来源了,就要收割的农田被北华空军扔的燃烧弹给烧成焦土,粮食颗粒无收。
除了饥饿,在这个战败并亡国的夏天,日本民众必须要想尽各种办法来面对现实:已经回不去的家,已经无法重现的战前生活,已经崩塌瘫痪的思想信念,已经不存在了的“帝国”,一切的一切都只剩下最终也是最基本的欲望,那就是活着。
靠自己、靠帝国政府、靠天皇已经无法活下去的日本人把目光投向敌人,投向了北华军。征服并占领日本的北华军在日本人眼里已经不是“敌人”,而是解放者、拯救者。占领东京的北华军向日本人展示出一支各方面都超过日军、世界一流强大的军队的威武阵容。对强者的崇拜,是日本人的民族特性之一,而更加重要的是,北华军给日本人带来了吃的,带来了活下去的希望,因此当北华军在东京湾登陆上岸、在厚木机场降落时,前来欢迎的日本人群把现场挤得水泄不通,而就在几天前,日本军政府还在告诉治下民众:北华军如果占领日本,会阉割每一个日本男人,强奸每一个女人,并把日本的孩子们都拿去喂军犬。
“你好”“欢迎”“吃的”“谢谢”,这几个汉语单词成为此时日本人最急于学会以及最被日本人普遍掌握的中国话,当然,还有日本人绞尽脑汁、反复练习学会的“张学良将军万岁”“大中华万岁”“日本是中国的一部分”这几句稍微有些复杂、有些难学的汉语句子,因为日本人只说“你好”“吃的”,在北华军眼里跟乞丐没区别,也容易引起北华军的厌烦,如果能学会这几句拍马屁味道非常明显的句子,那北华军高兴起来,自然就能多给一点东西。
尽管登陆东京湾并占领东京城的北华军是向日本平民提供食物的,但僧多粥少,北华军需要时间运来需要喂饱几千万人的粮食,所以在一开始只有几十万日本人能糊口果腹,绝大多数的日本人仍然在挨饿。北华政府有足够粮食解决日本人的吃饭问题,但需要时间来解决,起码需要半年。也就是说,从1946年夏到年底,这半年里,日本人只会一部分接着一部分吃上饭,在第一个月,约三百万日本人能吃上饭,剩下的都在挨饿,到第二个月,约七百万日本人能吃上饭,剩下的则继续挨饿。饥饿中的日本人都把北华军当成唯一救星,自然而然,还在挨饿中的日本人便会想尽各种办法从北华军手里得到吃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我带你去找我姐姐”“我带你去找我妹妹”“我带你去找我女儿”,甚至是“我老婆很漂亮”,这也是日本此时的流行汉语之一,大部分日本人是说不出来的,不是不好意思说,而是语法发音相对较复杂,因此就写在纸条上,然后塞到北华军士兵手里。这几句话的意思是非常清楚的,为了能吃上饭,日本人不得不出卖自己姐姐、妹妹、女儿甚至是老婆的肉体。著名战地记者方大曾在回忆录《巨变中的日本》书里写道:“...其中最令人震惊的是,把‘我带你去找我姐姐’纸条递到北华军士兵手里的日本人基本上是十来岁的孩子,这些孩子可能并不清楚他们手里纸条上汉语的意思,但他们已经是熟练的皮条客了。他们也许是家里父母教的,也是就是姐姐本人教的,毕竟他们的父母很难亲口出卖女儿,他们的姐姐也很难彻底放下尊严,亲自上大街直接‘拉客’。在东京六本木区,我转过一个街角时被一个日本男人拉住,他看上去神秘兮兮,脸上是一种老鼠般的猥琐表情,又胆怯又期待地看着我,他其实很害怕,实际上,此时每个日本人都非常害怕中国人。他递给我一张纸片,我一看,是一张女人照片,上面一位年轻女子穿着和服,很恬静地微笑着跪坐在一株盛开的樱花树下,男人示意我看照片背面,我翻过来,上面是小学生般的字迹写着几行歪歪扭扭的汉语,‘我妻子,漂亮,温柔,二十四岁。一次,五个面包或三块巧克力或一个牛肉罐头,香烟也可以,两包,包夜就三倍’。我当时很愤怒,很生气,真恨不得揍这个让老婆卖身的家伙。我掏了掏口袋,找到两包香烟和几袋饼干,我丢给这个家伙,他喜笑颜开,示意我跟着他走,我用日语冷冷说道‘别再让你老婆干这个了!否则我跟宪兵汇报!老老实实去救济站排队,我们军队正在发粮食。记住,男人是保护女人的!’他听了我的话,脸上的猥琐表情顿时被一直强压着的屈辱和悲伤给淹没了,他向我深深地鞠了几次躬,不停地说谢谢,然后一边擦眼泪一边回家。”
更多的日本女人则直接就以脱衣服为生。就拿1946年6月份的东京地区举例子,此时,北华军占领了东京城,东京城除了南面大海,其余三面陆地上都被北华军拉上铁丝网、设立警戒线,城外的郊区内,星罗棋布着北华军大大小小上百个兵营,兵营都环绕着东京城分布。每天到了晚上,从傍晚一直到次日凌晨,都有三三两两、衣着暴露(反正是夏天)的女子在北华军兵营外昏暗的兵营路灯下游荡着,向着北华军士兵暗送秋波抛媚眼,这些女子的手上都拿着写着汉语的纸条纸板,上面明码标价,也有女子用生硬的汉语直接说:“一次,两个面包或半个猪肉罐头,谢谢。”在得到了足够的食物保障后,这些女子开始跟北华军士兵以香烟、巧克力、糖果、蛋糕、钞票、口红、新衣服、丝袜等生活用品做交易,其中,香烟是最畅销的,因为在日本人自己之间,日元这种法定货币早就形同虚设、沦为废纸,香烟反而是日本人之间以物换物时的硬通货钱币,最普遍的是,一包中等档次的香烟可以换十个面包。
一个国家打败一个国家后,“民族融合”就是必然的,虽然历史学家们会用“民族融合”这个看似褒义词的词语来形容那个过程,但事实真相却是微妙的。女人在战争期间是牺牲品,在战争结束后则是战利品。
客观上讲,北华军在这件事上还是比较“文明”的。毕竟,日本已是中国领土,日本人也已经是中国人,军队自然不会对本国平民动粗,即便这些本国平民在前阵子还是异国敌人。
日本军政府在打算投降时已经考虑到这一点,因此,北华军正式登陆和占领东京的时候,日本军政府已经给北华军准备了上百个“欢迎所”。日本人知道“慰安所”这个名字已经被日军自己以前用过,再用的话,就会引起北华军的反感,北华军自认为是文明军队,是不屑跟日军使用相同的东西的,哪怕名字一样,当然了,所谓的“欢迎所”其实跟日军以前的“慰安所”没本质区别。在这些“欢迎所”里,足有十几万日本女子准备用自己身体“慰问犒劳”征服日本的北华军。本来,日本军政府打算要绞尽脑汁、连哄带骗地动员自家女性为国家“挺身而出”尽最后一份力,用自己的肉体来抵御北华军蹂躏日本良家妇女的“暴行”,实际上,根本就没费日本军政府多少口舌,大批日本女子纷纷主动报名,人数远超过政府预料和需求,因为这些日本女子都清楚,跟北华军接近会有吃的。实际上,由于日本不但战败,还已亡国,北华军声称日本人以后是和族中国人,因此也不存在所谓的“玷污大和民族血统”思想障碍。
尽管日本军政府竭尽全力、花言巧语、天花乱坠地美化这项行动,声称这是伟大的壮举,这些妇女都是光荣的“战士”,但还是引起了很多负面后果。宇都宫地区的一支日军里爆发自相残杀事件,一名获悉自己姐姐被征进“欢迎所”里的日军士兵愤怒道:“我向天皇陛下尽忠,我姐姐却沦为慰安妇?”随后这士兵在兵营里开枪杀人扔手榴弹,造成三十多人死伤。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北华军总部在事先也已经考虑到这一点。实际上,日本人究竟还剩下多少,具体而精确的数字在一时半会间是难以调查并统计出来的,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此时的日本人口在男女比例上已经严重失衡,女多男少,因为青壮年男人都被拉去打仗了,继而以万人为单位地在北华军阵地前和北华军火力网里变成尸体白骨,并且女人忍饥挨饿的能力也超过男人,所以日本人此时女性比例极大。进入日本境内的北华军肯定会遭到“色诱”,做好防备是必然的。具体措施上,北华军总部严厉下令“不得强奸妇女”,这样一方面是为了维护北华军的荣誉,另一方面是因为日本人在战后是和族中国人,是中国人,自家军队残害自家平民,这自然是极度不能允许的;北华军总部的第二个措施是,鼓励通婚,支持北华军士兵娶当地和族女子,从而加强汉和两族融合,更快同化掉和族人,彻底让“日本人”这个种族群体在世界上消失;至于你情我愿的皮肉生意,北华军总部让东南亚的十多个橡胶工厂加班加点地生产出上百吨安全用品送到东方军总司令部并由总司令部分发给各部队以此防止疾病蔓延。
德军在苏联战争期间以及占领东欧地区至今,始终严格禁止德军官兵跟俄罗斯女性发生关系,但目的跟北华军却是截然不同,希特勒是为了“不让日耳曼族高贵血统被斯拉夫人种玷污”;对于北华军而言,日本女人是和族中国女性,汉族和族通婚是被允许且值得鼓励的,也是有利于国家大局的,都是中国人,自然不存在什么血统纯洁性被玷污的问题。这件事上,此时的北华军与历史上占领日本的美军是存在着本质性区别的,对于美军而言,日本是外国,日本人是外国人;对于北华军而言,日本是中国领土,日本人是中国人,所以北华军不能像历史上美军那样荒淫放纵。
“能娶就别嫖。”这是北华军中基层军官们对士兵们常说的一句口头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