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朱厚照的点名,王阳明没有丝毫胆怯,而是充满自信的站了起来,先是对着朱厚照行礼一拜,随即看了看内阁的其它六名大臣,缓缓阐述起心中的韬略来。
“蒙皇上圣眷隆恩,让臣担任这内阁首辅之位,臣王阳明自然鞠躬尽瘁,不敢有丝毫懈怠。”
王阳明先是向着朱厚照表明了自己一番愿意肝脑涂地以报圣恩的心迹,随后有条不紊的继续说道:“大明帝国立国以来已有百载,朝政、地方和军备之中都不可避免的出现了诸多隐患。”
王阳明看了一眼朱厚照,又道:“陛下自登基之后,组建新军,平衡内廷和外廷的势力,清剿帝国境内土匪山贼隐患,打击沿海倭寇和北元异族,可谓是英明神武,天降明君。”
朱厚照听着王阳明的话,心中有些古怪,这种奉承之类的话朱厚照虽然经常听到,但是被王阳明这位儒家宗师这么言辞恳切的评述出来,还是让朱厚照心中有些骄傲。
“臣既然坐在内阁首辅的位置上,自当为陛下为朝廷排忧解难。”
“臣认为如今的大明帝国隐患有三,其一,财政收支严重不平衡,地方土地兼并和士族豪强势力的危害已经越来越严重,此为帝国最根本的隐患,当早作处理。”
“其二,各地卫所军备松懈,军用屯田被将官大量挪动占用,士兵军饷得不到有效发放,长此以往只会让我大明帝国两百万大军彻底荒废。”
“其三,大明帝国近些年来多旱多灾,但每次朝廷赈灾都会出现延误、少粮等情况,致使南方流民四起,北方又因马政之弊致使牧民逃亡,可见帝国内部的吏治和腐败情况已经极其严重。”
王阳明说完之后就沉默下来,心中也是感受到了一阵沉甸甸的压力。
越是了解大明帝国如今的诸多弊端,王阳明就越是能够感受到事情的严重性,想要解决这些弊端祸患却是需要举国之力协同共进,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才能见到成效。
这一次王阳明被朱厚照提拔为内阁首辅,却是让王阳明看到了一丝希望。
王阳明从朱厚照继位之后的种种举措之中已经能够看出,朱厚照这位少年天子乃是当时明君,一定也感受到了帝国之内的种种隐患,只要王阳明说服皇上能够采纳自己的执政策略,一定能够将大明帝国的诸多弊政一一治理。
所以,王阳明当先一步就是将自己整理汇总的帝国三大弊政和隐患说了出来,为的就是达到振聋发聩的目的,让皇上和内阁同僚清楚的认识到大明帝国如今的弊政之患。
果然,王阳明这番大胆的直言叙述一结束,顿时震惊了整个内阁。
六位从官多年的内阁次辅没想到王阳明这个年轻的内阁首辅这么大胆,几句话就将整个大明的文臣武将和士族豪强全部放在了烈火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