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注:“险者,一高一下之地;阻者,多水也;潢者,池也;葭苇者,众草所聚;山林者,众木所居也;蘙荟者,可屏蔽之处也。”
张预注解说:“敌人舍险而居易者,必有利也。”
张预注:“凡军,必遣善视者登高观敌,若见林木动摇者,是斩木除道而来也。或曰,不只除道,亦将为兵器也。”
曹操注:“结草为障,欲使我疑也。”
杜牧注:“言敌人或营垒未成,或拔军潜去,恐我来追,故结草使往往相聚,如有人伏藏之状,使我疑而不敢进也。”
曹操注:“鸟起其上,下有伏兵。”
张预注得更形象:“鸟适平飞,至彼忽高起者,下有伏兵也。”
陈皞注:“覆者,谓隐于林木之内,潜来掩我。”
曹操注:“敌广陈张翼,来覆我也。”
张预注解说:“车马行疾而势众,又辙迹相次而进,故尘埃高起而锐直也。”
张预注:“凡分栅营者,必遣轻骑四面近视其地,欲周知险易广狭之形,故尘微而来。”
(二)
辞卑而益备者,进也;辞强而进驱者,退也;轻车先出,居其侧者,陈也;无约而请和者,谋也;奔走而陈兵车者,期也;半进半退者,诱也。
杖而立者,饥也;汲而先饮者,渴也;见利而不进者,劳也;鸟集者,虚也;夜呼者,恐也;军扰者,将不重也;旌旗动者,乱也;吏怒者,倦也。
曹操注:“其使来辞卑,使间视之,敌人增备也。”
曹操注:“陈兵欲战也。”
杜牧注:“出轻车,先定战陈疆界也。”
张预注解说,“无故请和,必有奸谋。”
曹操注:“军士夜呼,将不勇也。”
杜牧注解说:“言进退举止轻佻率易,无威重,军士亦扰乱也。”
贾林注:“人困则多怒。”
张预注:“政令不一,则人情倦,故吏多怒也。”
(三)
粟马肉食,军无悬缻(fǒu),不返其舍者,穷寇也;谆(zhūn)谆翕(xī)翕,徐与人言者,失众也;数赏者,窘也;数罚者,困也;先暴而后畏其众者,不精之至也;来委谢者,欲休息也。兵怒而相迎,久而不合,又不相去,必谨察之。
“粟马”,把人吃的粮食拿来喂马。
“肉食”,把运粮的牛杀来吃了。
张预注解说:“敌如此者,当坚守以待其弊也。”
曹操注:“谆谆,语貌;翕翕,失志貌。”
“谆谆”,老师的谆谆教导,很恳切的样子。“翕翕”,是闭合状,嘴巴翕动,嘴巴得巴得巴的。
李筌注:“窘则数赏以劝进。”
杜牧注解说:“人力困弊,不畏刑罚,故数罚以惧之。”
贾林注:“教令不能分明,士卒又非精练,如此之将,先欲强暴伐人,众悖则惧也,至懦之极也。”
杜牧注:“所以委质来谢,此乃势已穷,或有他故,必欲休息也。”
张预注:“以所亲爱委质来谢,是势力穷极,欲休兵息战也。”
张预注:“勇怒而来,既不合战,又不引退,当密伺之,必有奇伏也。”
(四)
兵非益多也,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也。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也。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不素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
王皙注:“不可但恃武也,当以计智料敌而行。”
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
曹操注:“厮养足也。”
“厮”,厮磨,厮混,厮守。
杜牧注:“恩信未洽,不可以刑罚齐之。”
梅尧臣注:“德以至之,恩以亲之,恩德未敷,罚则不服,故怨而难使。”
曹操注:“恩信已洽,若无刑罚,则骄惰难用也。”
曹操注:“文,仁也。武,法也。”
吴起说:“总文武者,军之将;兼刚柔者,兵之事也。”
《尉缭子》说:“令之之法,小过无更,小疑无申。故上无疑令,则众不二听,动无疑事,则众不二志,未有不信其心而能得其力者也,未有不得其力而能致其死战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