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事,”苏过也想先征求下苏辙的意见,问道:“后面的会谈中,要求夏人与阿里骨划清界限,我们趁机收复青唐,叔父以为可行吗?”
说着又将好处与苏辙分析了一遍。
苏辙这次想得更久,说道:“有一定机会,吕微仲不会反对,苏子容你应该有把握说服,韩师朴很可能会同意,其他人就关紧要了。”
首相吕大防稳重但不迂腐,次相苏颂是老熟人了,枢密使韩忠彦是韩琦的长子,关紧要的人里面还有任尚书右丞的叔父苏辙。
所以才有一定机会。
不过苏过还是好奇道:“叔父不反对吗?”
苏辙照例瞪了他一眼,说道:“我倒是想反对,可有用吗?你一贯自作主张,这次能听我的?”
苏过讨好地笑道:“叔父哪里话,我这不是一回来就到您这里汇报了吗?青唐这事也是先来问问叔父的意见,再决定要不要提。”
苏辙才不信他这鬼话,问道:“后面怎么打算,回庆州还是留在京城?”
“还不知道,”苏过正想找苏辙帮忙,说道:“章经略在军报中为我请功了,叔父觉得我申请调去熙河路可以吗?”
苏辙叹道:“你就这么喜欢打仗,哪里有战事你就往哪凑?”
苏过连忙解释道:“不是,我这不是想着方案是我提的,就也去参与一下。”
“按朝廷制度是不可以的,毕竟你去庆州还不足一年,”苏辙替侄儿盘算道:“不过因功提拔也是常有的事,关键看宫里的态度,宰相们应该不会阻拦。”
他这么一说苏过就有底了,问题不大。
公事说完,苏过就准备开溜了,高俅等人肯定已经在农庄等着。
苏辙一看他那表情,就知道又不会留下来吃饭了,喝道:“去去去,别在这碍我眼了,每次过来都没好事。”
苏过腆着脸谢过,又说道:“去年年初出海的商队应该回来了,我看看有没有带回些稀奇玩意,回头给叔父送过来。”
说完一溜烟就跑了。
苏辙一声长叹,他是真不想上侄儿的贼船,可怎么撇得清关系,难道要他大义灭亲?
为了哥着想,只能认了。
这边苏过快马赶回农庄,果然高家兄弟都已经在了,李廌也过来凑热闹。
倒霉的宗泽也来了,他还没等到自己的第一份差事。
苏过笑着与众人一一打过招呼。
“方叔兄在京中可好,父亲的文集没让你为难吧?”
“汝霖兄别来恙,过几日陪你一起去吏部讨说法。”
“高大你又胖了,看来最近生意不。”
“高二辛苦了,海外藩国是何情况,一会好好与我说说。”
“高三……你就算了,好好学吧。”
回到这样的东京,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