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泽闻言古怪道:“有个问题我疑惑很久了,叔党你怎么就觉得我适合去边境呢?”
苏过打了个哈哈,笑道:“我会看相,第一眼见到汝霖兄,就知道你文武兼修,是个能治国安邦的大才。”
“冲你这话,我也得请你喝上几杯。”宗泽豪气道:“走走走,今天我做东。”
去西北的差事有了着落,宗泽总算松了口气,再等下去他都打算回老家了。
不回西北的苏过,回家写信与章楶说明了情况,但其实他去的这几个月,除了参加环州之战,日常也没处理什么公务,离不离开都不影响什么。
军器监的事还没下来,所以苏过难得地有了一段空闲时光。
每日要么在农庄逗逗李直方的女儿,要么去天机阁看看李廌整理的苏轼文集,实在闲了还可以去高杰那里看看蹴鞠比赛。
当个游手好闲的纨绔,真是太安逸了。
不过好日子没过几天,他的任命都还没下来,苏轼就先接到了朝廷的调令,将回京担任礼部尚书一职,为赵煦的首次郊祭仪式做准备。
苏过左右事,便又跑了一趟颍州,亲自去接父母回来。
苏轼看着给儿子当跟班的李直方,也是一阵语,叹息道:“我怎么就没看出来,你还有这招揽人的本事呢?”
苏仙的第一反应是,老实的李直方肯定是上了他儿子的当,县尉不当,军中也不去了,居然跟着一个八品的推官当哪门子的门客。
苏过得意道:“爹爹不知道的多了,我马上就要去军器监任职,到时候一定叫大家大开眼界。”
苏轼已经知道此事,苏颂和苏辙都写信与他说过了,他的态度是,这儿子管不了了。
好好的一个探花出身,一会去西北军中,一会又跑去被冷落的军器监,实在是不走正道。
不过苏轼有这点好,他不支持,但也不会过分反对。
不然在这个讲究孝道的时代,苏过若是背上了忤逆父亲的不孝名声,那算是完了。
苏过也很感激这点,所以一家人刚回到农庄,他立马就安排了一大桌好吃的,让苏轼这个美食家过足了嘴瘾,也少训了他几句。
第二日,父子俩来到东府,向苏辙了解朝廷最新的情况。
宫里召苏轼回京,是为年末冬至日的郊祭之礼做准备的。
大宋基本维持了汉唐以来,三年一次的天子郊祭制度,今年特殊,是因为里面还因为涉及到神宗时的改制和当今官家亲政一事。
往年因为赵煦年幼,这项工作都是指派相关大臣代劳的,今年他将第一次亲临郊祭现场,就对采用什么样的祭祀方式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连刘禅登基时,都知道“政由葛氏、祭则寡人”,所以想借郊祭一事顺理成章完成亲政的赵煦,自然对此事抱有极大的希望和政治目的。
他打算出手了,至少得让朝中的大臣们看到,官家已经到了可以亲政的年纪,是时候结束已经维持了七年多的垂帘听政了。
之所以着急,是因为有不好的先例在,仁宗皇帝就是在太后刘娥去世后才亲政的,那会他都已经二十四岁了。
而在大宋,祖宗之法至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