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苏过才刚刚上任,他前面那个权字都可以去了。
不等他趁热打铁,再研发点新东西出来,苏轼已经亲自来到城外,将这个不省心的儿子给押回了家。
婚期就要到了,成日里连个人影都看不到。
王夫人也训道:“就算公务忙,成亲这种大事,难道就不能休息几日?”
自然是能,苏轼都已经帮他告好假了,连同婚假的九日,一共帮他要了半个月的假期。
提前喊回家,自然是传授礼仪方面的事情了,迎亲、拜堂,花样繁复,一点都不能马虎。
好在有苏迨这个新鲜的过来人现身说法,苏过总算记清了整个流程。
亲迎前一日,是为“铺房”,就是女方带着部分嫁妆到男方家中布置新房,这个风俗直到后世还有部分残留。
苏过之前的准备,大半便用在了这里。
婚礼当日,苏过先是骑着马,带着花轿,一路乐队伴奏,吹吹打打地到范府接亲;
接下来是“催妆”,讨喜钱、做催妆诗的的环节,好一阵热闹,总算将新娘子给接上了;
回到苏家这边,遇上“拦门”,又是一轮讨喜钱,由司礼在一边不停说着各式的吉祥话;
再就是新娘子下轿,“撒谷豆”和“跨鞍”等仪式一个接一个,然后由一人在前拿着镜子倒走,将新娘子引到房中稍事休息,是为“坐虚帐”;
紧接着到了苏过的环节,先饮过三杯酒,将前来送亲的范家人送走,再安排宾客入席;
这些都准备好,就该请出新娘子了,苏过用一根打着同心结的红绸子,将范小娘子引到堂中;
拜完天地、父母之后,两人进入新房,进行夫妻交拜;
这还没完,交拜完又是一连串的“撒帐”、“合髻”和“交杯酒”的操作,婚礼当天的流程才算是走完了。
外人都退出后,一身红的苏过突然紧张起来,有些手足措。
一身绿的小娘子则拿掉了遮面的扇子,低着头坐在床沿。
苏过结结巴巴地说道:“外面还有不少客人,我得出去招呼一下。”
小娘子点点头,没有说话。
苏过又道:“院子里有人伺候着,你有事喊一声就行,饿了就先吃点东西。”
小娘子这一支要不是没落了,应该有陪嫁的女使才是,眼下一个人孤零零地嫁过来,苏过也有些心疼。
回到外厅,大部分宾客都是朝中的大臣,苏过也不敢托大,在苏轼的带领下一个个敬酒。
好在这个时代没有劝酒的风气,喝过一轮后,宾客们便陆续散了,不然苏过也要遭不住了。
被下人搀扶着回到自己的小院后,苏过让大家都退下,自己则在屋前的台阶上坐下,先醒醒酒。
天上一轮新月,他盯着看了半天,有些恍惚起来。
不觉来这个时空已经八年,以后终于不再是一个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