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过又开始勤快地往东府跑。
邈川城下的战报传回后,朝廷果然任命刘奉世为陇右都护使,前往青唐负责善后事宜。
不过苏辙也说了,在苏颂的提议下,刘奉世只负责行政事务,比如重新设立青唐之主,军事上还是以姚雄为主,务必使陇右尽快安定下来。
就是只要吐蕃人不捣乱,种地的还种地,放牧的还放牧,朝廷不干涉,一切照旧。
见苏过得意地笑,苏辙问道:“这是你干的吧?知道刘奉世这人不好打交道,就去找苏子容。”
苏过笑道:“叔父不要在意这些细节,结果是好的就行了。”
“那你怎么不来找我?”苏辙想想还是不爽。
苏过习惯地陪笑道:“这不是想着叔父看不上那点土地,所以就没来麻烦您。”
苏辙冷哼一声,说道:“现在土地还不是仍在吐蕃人手里,你看中的只是通往西域的商道,不然怎么会有这种提议。”
“这个自然瞒不过叔父,”苏过笑着承认了,说道:“青唐本是靠商贾起家,那些土地虽然重要,但有了钱,土地上的牛羊和马匹不也一样是我们的。”
苏辙还是看不惯侄子动不动就谈钱的态度,告诫道:“在外面说话还是得注意,不要学王介甫的那套,容易被人轻视。”
苏过点头道:“再过一阵子,等朝廷看到效果,自然知道言利没什么不好的,总得先管饭,才能谈道德。”
苏辙都懒得回应他的歪理。
回到家中,苏过又被苏轼拉着好一通盘问。
外人不一定知道苏颂的提议背后有苏过的影子,但苏轼对这个儿子太了解了,他如此关注青唐之事,肯定少不了在背后撺掇。
苏过只得又解释了一遍,然后赶紧岔开话题,问道:“郊祭的事情定下来了吗?”
“朝廷已经下旨,此次郊祭我为卤簿使,李端伯为仪仗使。”苏轼答道:“所以我最近很少在家,你就消停几日吧,别给我惹麻烦了。”
李端伯便是李之纯,那个写“我住长江头”的李之仪的堂兄。
苏过赶紧笑着答应下来,趁着苏轼没想起别的,一溜烟跑回自己小院。
进屋看到范杜若正在看书,苏过笑着问道:“在看什么书呢?”
范杜若有些不好意思地收起书站起来。
不过眼尖的苏过已经看到了,笑道:“看这个做什么,想让我给你画眉吗?”
正是一本五代时后蜀编撰的《花间集,多是些描写男女之情和闺中情趣的词,开篇第一首便是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苏过想起这个,强忍住了自己想要唱出来的冲动。
范杜若小声道:“才不是,是想着你会喜欢。”
“我怎么会喜欢这个,”苏过摇头,拉着她的手说道:“会不会这些词都不打紧的,你自己喜欢什么便做什么,不用考虑我。”
这话超出了这个时代,范杜若愣了半晌,有些迷茫。
苏过笑着拉她坐下,说道:“那就先不想,不如明天先陪你回去一趟。”
范杜若这下开心地答应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