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兰刚一进来,吕不便感觉有些不对,急忙问道,“茂长,脸色这么难看,难道有什么事情发生吗?”
薛兰苦笑着摇了摇头,拱手说道,“温侯,就算你不来,我也正想派人去通知呢!”
听到薛兰说的如此严重,吕布吃了一惊,急忙问道,“茂长,到底发生什么事情了?”
薛兰叹了一口气,“温侯,我们快没有粮食了。”
听到这句话,吕布更加吃惊,“怎么会没有粮食,那么多的粮食,都已经用完了吗?”
薛兰叹了一口气,“温侯,兖州这两年战乱,早已经将粮食耗空,这一段时间也是在维持,可是难民实在太多了,粮食又没有补充,只能坐吃山空,就算有再多的粮食,恐怕也不够用啊!”
吕布定了定神,“茂长,那你告诉我,依现在的粮食,我们还能坚持多久?”
薛兰苦笑着说道,“就算现在难民的数量不增加,依现在的粮食算下来,恐怕也只够维持一个月。”
吕布皱了皱眉头,“茂长,我们这段时间收留了多少难民,为什么会耗费如此多的粮食?”
薛兰想了想,“准确的数目就无法说了,但至少要有十几万人。”
吕布有些疑惑,“这么短的时间里,怎么会有这么多的难民来到这里?”
薛兰缓缓说道,“现在各地都缺粮食,再加上黄巾四起,几乎每个地方都动乱不堪。
特别是司隶一带情况更糟,如果没有意外,恐怕还会有更多的难民来到这里。
到那时候,恐怕我们的粮食连一个月都坚持不了。”
听到薛兰的这一番话,吕布的眉头皱了起来,心中不断的思索,该怎么解决缺粮的问题。
种下的土豆虽然再过两个月应该可以收成,但只有八万斤的土豆,又能结出多少果实呢?
重要的事,吕布不想动这些土豆,他想要在更多的地方栽种更多的土豆,来缓解粮食危机。
现在看来,除了抢粮之外,恐怕就剩下借粮一条路可走了。
该向谁借粮食呢?
陶谦?袁术?袁绍?
这三人是离自己最近的势力,借粮也应该找他们借才对?
可是,徐州已经借过两次粮食了,如果再去借,就连吕布自己都不好意思了。
那剩下的只有袁家兄弟,可是,他们会借吗?
当初吕布从长安逃出来的时候,曾经想要去投靠袁术,但可惜的是,却被袁术拒之门外不肯收留。
正是因为这样,吕布才会去投奔袁绍!
吕布转头看着薛兰,皱眉问道,“茂长,你可以良策解决缺粮的问题?”
薛兰本就是兖州大户人家,自然知道兖州的情况,犹豫了半晌,忽然拱手说道。
“温侯,兖州官府虽然没有粮食,可是,有些人的手里却有粮食,如果能让这些人把粮食拿出来救急,应该可以解决缺粮的问题。”
“真的吗?”吕布顿时大喜,急忙问道,“茂长,兖州真的有这么多粮食吗?”
薛兰有些不情愿的点了点头,叹了一口气,缓缓说道。
“有,是肯定有,只不过,我担心他们不肯拿出来。”
听到这句话,吕布冷笑一声,“本侯只是去借,如果谁不识相,那就别怪本侯不客气了。”
听闻此言,薛兰叹了一口气,“温侯,我最担心的就是此事,这些人如果真的不把粮食拿出来,而你要动强,此事的后果不敢想象啊!”
吕布皱了皱眉头,冷静下来,心中明白薛兰话中的意思。
现在手里还有粮食的人,当然是兖州当地的豪强。
历史上,就算是强如曹操和孙策,也是不得不和这些当地的豪强妥协,更不用说自己现在立足未稳。
曹操就是前车之鉴,由于斩了当地的名士边让,薛兰等人才会拥护自己,赶走曹孟德。
如果自己也就得罪这些豪强,他们会不会再联络新的人选,将自己赶走呢?
想到这个问题,吕布的眉头皱的更紧了,他心中明白,薛兰说这句话之所以会有犹豫,就是因为他也不想看到自己和豪强闹翻。
毕竟,自己曾经救过薛兰一命,也许这就是他的报答吧。
想到这里,吕布抬起头看着薛兰,微笑着问道,“茂长,依你所见,该如何做,才能让他们主动把粮食拿出来呢?”
听闻此言,薛兰叹了一口气,苦笑的摇了摇头,“想要让他们主动把粮食拿出来,恐怕是不可能。”
吕布点了点头,“他们不会主动把粮食拿出来,而我们又不能强迫他们拿,这该如何是好呢?”
薛兰再次犹豫了一阵,缓缓说道,“温侯,可以和他们换,这样就不会引起他们的不满了!”
“换!”吕布一愣,“茂长,我们该拿什么换呢?”
薛兰缓缓说道,“人这一生,无非是名利二字。
金银珠宝,他们家里都有,这些都不稀罕。
所以只能在名上入手,温侯,你说是不是?”
听到薛兰的这番话,吕布目光一亮,笑着说道,“茂长,你的意思是说,我们卖官?”
听到吕布说的如此直白,薛兰有些尴尬,但还是点了点头,“温侯,只要采取这个办法,我想他们就会主动把粮食拿出来,除了这个办法之外,我实在想不出办法了。”
卖官这种事情,还要从汉灵帝开始说起。
汉灵帝很有做生意的天赋,小生意已经不愿意做了,直接做了卖官的生意。
灵帝专门在西园设立了一个“官吏议价交易所”。
先要定好一个基准官价。简单说,就是一个官位值多少钱呢?
汉灵帝不但卖官,而且还卖出了花样。
如果是有德者买官可以享受半价优惠。
如果德行特别高者,甚至还可以享受三分之一的超级优惠价。
如果你没有钱买官,或者钱不够,没关系,汉灵帝已经替你想明白了。
那就是分期付款!
先把首付的钱交了,然后在任期分几年把剩下的钱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