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的时候,陆阳并不是一个安生的人,大宝剑没少接触。
来到这个时代之后,认识了房琦,便不会去搞什么外遇。
经过跟杨厂长两天的研究,陆阳也确定了第二期学习班的工作安排。
第二期的学习班一共分为三十个班,每个班不超过一百人,实行小班的制度。
陆阳想的比较多,不让工人们聚集在一起,就不会形成集体的战斗力,同时也便于管理。
三十班当中,其中二十个班是扫盲班,还有五个班是算数班,还有五个班是技术科的技术晋级班,每个班只有二十人。
除了这些之外,陆阳还有很多想法,比较培养驾驶员的驾驶学习班等。
总之,不能让工人们闲下来,一闲下来就想三想四,有事做之后便不会有那么多想法。
主管生产的副主任王兵最近也感觉很闹心,论怎么激励工人们,生产效率总是在降低,质量也堪忧。
几名副主任在商议过后,将厂办质量检查的人员抽调出来,组建成质検科,由陆阳来负责。
厂办也制定了一系列质检奖惩手段,并且将各车间主任召集到一起,让他们狠抓质量关。
各位车间主任也很头疼,现在工人们人心浮动,很多人的心思都不在工作上..这也不怪他们,街面上和各个学校的活动如火如荼,到处都是高喊着口号的人们。
整个京城停产的工厂有很多,像轧钢厂这种开足马力搞生产的国营工厂是个异类。
陆阳也组织人手,在厂里能开垦的土地上进行开垦和播种,虽然时间有些晚了,但能种出多少就种出多少。
他很清楚秋天收获之后的可怕,不少农民们都光顾着活动,根本对地里的作物不管不顾。
也因为此,整个市面上的粮食和货物都变得非常稀有。
自行车、手表、收音机等紧俏商品一而再再而三的涨价,粮食更是有钱都买不到。
虽然在厂里种植作物只是缓解饥饿,但有总比没有的强。
陆阳选出垦荒的都是一些勤恳能干,非常本分的人,就算有人蛊惑也不会轻易罢工。
图书馆的翻译工作也在顺利进行着,从翻译后的一些成果来看,车间有时候的操作流程存在很大的问题,如果能将这些说明书吃透,未来的生产效率会有一个很大的提升。
从说明书中,陆阳还看到了一个问题,就是机器设备的保养维护。
因为过度使用机器设备,很多国营工厂设备的使用寿命都很短,并且在使用几年之后,会频繁的发生故障。
陆阳很早就发现这个问题了,也意识到设备维护保养的重要性,直到这些说明书被翻译完成。
他相信,有了汉语的设备说明书,未来厂里的生产会提高很大的一个档次.
杨厂长非常庆幸自己当初顶住压力将陆阳提到厂委员会副主任的位置上,没有对方,也许现在轧钢厂就要一团糟了。
整个轧钢厂,也许是整个京城,也许除了陆阳,没有一个人会认为风势如此之大如此之足。
正是这样一个认知,让轧钢厂前期并没有卷入旋涡当中,当然,他也明白,整个轧钢厂是不可能独善其身的,但能最大限度的让厂子正常运行,也不枉他穿越一场。